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员工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对象和行为起点.从员工角度着手,在界定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员工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员工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型.该模型有效解决了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和评价体系的模糊性问题,并且其评价结果既可以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进行纵向动态评价,也可以进行横向全社会或行业范围内的比评与选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外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就如何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哪些途径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七种实现途径,指出政府、企业、员工、社会公众等应当正确看待、评价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曹胜  张倩 《中国科技纵横》2011,(24):101-101
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注重的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长远目标与长期利益及其对社会的贡献。企业文化从内在角度规范了企业更多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可能性,企业需要把社会责任行为转化为企业的自律行为,因此,要用企,.1k~4L把社会责任吸纳进来,让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自然的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让企业自觉自愿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公司社会责任与价值创造:基于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社会调查的数据将公司社会责任界定为客户利益、员工保健、社区发展、环境保护、内部治理、产品质量和员工发展七个方面,这些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受到公司所有制性质、企业寿命、企业规模、企业所处的行业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社会责任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它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社会效应都具有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效应的贡献更加明显.公司社会责任的不同因子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贡献最大的主要是环境保护、客户利益、员工保健、内部治理、员工发展,并且这些社会责任因子的作用主要的是体现在企业的非财务价值方面.而不是财务价值的创造.  相似文献   

5.
基于武汉市餐饮企业社会责任的调查,通过分析企业在员工权益保护、服务顾客、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参与社区和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企业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情况,以期描述湖北省餐饮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并试图进一步分析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4,(10)
企业承担员工社会责任的策略选择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从企业内生过程视角来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董事会之间的讨价还价博弈对企业承担员工社会责任的强度策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以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对我国经济和国际声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提升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措施及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原因。通过内容分析法,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主要来自政府、社会和企业三个领域。对于政府因素,从法律法规和奖惩制度两方面着手分析,对于社会因素,从消费者、大众舆论、环境问题、非营利组织、企业员工和股东六方面着手分析。政府和社会构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压力,而企业作为内生动力发挥促进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最后,本文针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对其保障机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莉  汪冬梅 《科技与管理》2011,13(1):100-103,107
基于农业的行业特殊性,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研究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内容、性质与竞争力的关系。提出农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将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为企业的管理任务,其内容包含消费者、员工、股东等方面。农业的行业特殊性导致农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农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从诸多方面提升农业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杨鑫  姜浩 《科教文汇》2009,(16):61-62
每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都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而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相对应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目前,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意识薄弱和缺失的现象。本文从角色与责任二者的关系角度展开,对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理论和思想依据,从而开辟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何家凤  毛敏 《未来与发展》2010,33(12):70-74
本文摒弃传统观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强调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给我国企业和社会带来的积极意义。论述我国国企社会责任履行的变迁,通过例举中国移动履行社会责任,说明我国国企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进展。并通过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2009年),对我国国企社会责任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珺  贺国亮 《软科学》2017,(7):93-97
以2011~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通过技术创新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不同产权性质对这一作用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企业社会责任能提升企业价值,技术创新在两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国有企业中,技术创新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呈现出消极的调节作用;非国有企业中,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悦 《科技与管理》2006,8(3):50-52
从对企业内部和对企业外部两方面,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从经济全球化和利润获取两方面,论证了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广东和江西两省的320家民营科技企业样本数据,在将民营科技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内部社会责任和外部社会责任基础上,实证分析民营科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检验企业横向社会资本和纵向社会资本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显示:具有较高的横向社会资本的民营科技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较大,横向社会资本较高的民营科技企业外部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较小;具有较丰富的纵向社会资本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较大,纵向社会资本较高的民营科技企业外部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和谐视角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集体缺失已经带来了和谐社会语境下严重后果,需要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机制,和谐社会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企业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承担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通过对山东省2200家企业的调查实证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归为三个因子,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优势利益相关者、制约利益相关者、公共利益相关者,对三类利益相关者进行方差分析,根据这三个因子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等级模型和决策模型,提出和谐社会语境下履行全面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摘妻:基于2009-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托宾Q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成长型企业的价值,并对成长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提高成长型企业价值;成长型企业的企业债务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和股权责任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企业经营责任和政府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性不显著.因此,成长型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有相应的侧重点;企业应实现战略需求与企业价值相匹配,通过相应的社会责任行为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7.
庄莹  买生 《科研管理》2021,42(11):118-128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国企混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非国有资本参与对国企产生治理效应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影响政策性决策行为,那么国企“使命必然”的社会责任表现也会因此产生影响。本文从减负效应与治理效应双重视角出发探究国企混改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表明:国企混改动态股权结构变化,包括多样性、深入度、制衡度以及控制权转移均会降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且机制检验发现,国企混改不仅可通过减负效应,即缓解国企承担的政策性义务从而对企业社会责任产生影响,还可通过治理效应监督约束管理层为获隐性福利而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水平行为。此外,基于控制层级与治理环境的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央企相比,地方国企混改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市场化进程较高、政府放权意愿较强地区,治理环境较好从而能够强化国企混改对企业社会责任水平的影响。最后,研究发现国企混改降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具体表现在员工、供应链以及环境责任,并最终有效缓解企业社会责任带来的负向价值效应,提升企业价值。研究认为国企混改应注重股权结构“量变与质变”相结合,充分发挥非国有资本的治理效能,明确国企社会责任本质,促使国企提升绩效的同时,有效发挥企业社会责任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洁梅  王昊 《科研管理》2022,43(8):90-99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社交媒体吸引顾客参与企业社会责任,虚拟企业社会责任共创已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本研究以顾客心理授权(选择权、知情权、影响力)为中介变量,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利益感知、情感感知、期望一致性)对参与意愿的作用机理,并由实证分析得出利益感知通过选择权、知情权、影响力对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情感感知通过选择权、知情权对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期望一致性通过选择权、知情权、影响力对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声誉在利益感知与选择权、知情权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企业声誉仅在情感感知与选择权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企业声誉在期望一致性与选择权、知情权、影响力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本研究拓展了顾客心理授权理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探索了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到参与意愿的“黑箱”,并为虚拟企业社会责任共创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企业利润、竞争力和企业成长三个方面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部效应问题;选择了62家工业工程类的上市公司,采用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企业本期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经济利润的影响为负;企业前期承担的社会责任时企业利润的影响为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为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企业成长的影响为正.但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