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面临着巨大危机,而二万五千里长征则是进行危机处理的一个过程,在红军长征途中,不仅保存了革命火种,还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五年二月四日开始,中央红军各部“以分水岭、水潦、水田寨、扎西为总的行动目标”,在威信与川境接壤的整个边界上,从鸡鸣三省起至金凤止,兵开九支,越过这条两百多里长的交界线,纷纷进入威信境内。再于途中合成五路,顺利开进扎西。为什么我军转进扎西完成得十分顺利呢?从战术上讲,一、三军团在二月四日,已集中并重叠在由大坝经黄泥嘴到后山铺一线,作为中央纵队的有力屏障。二月五日至六日,一、三军团主力奉军委电示,即留川滇边机动,靠近扎西,驻长宁通往扎西的道口上警戒,打击敢于从威信入滇的川敌。当  相似文献   

3.
刘邦琨 《下一代》2009,(7):26-30
长征途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这就是由两千多人组成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她们既要侦察敌情,瓦解敌人,打击敌人,保卫总部首长的安全,同时她们每到一个地方还要帮助地方建党建政,扩大红军,又要抬着伤病员和我军重要物资,同大部队一同前进。她们趟深沟,翻高山,一路脚印一路血迹,用她们瘦弱的身躯,顽强的革命意志,冒着生命危险,付出沉重的代价,终于将物资送到中央红军手里。你知道长征途中让毛主席朱总司令品尝的中坝腊肉是怎样得来的吗?请看当年亲自参与攻打和夺取中坝城的红军妇女独立师老战士张正秀70年后道出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讲读教学中间切人法,就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直接接触中心,从中心入手,再分层展开.如:小语第十册教材中《飞夺沪定桥》一课,全文是写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沪定桥的经过,表现红军指战员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教学时我启发学生从理解“飞”、“夺”指什么,直奔课文的第二、三段:“飞”指跟敌人抢时间,“夺”指夺天险.理解了这个含义后,再分层展开.第一步:为什么要跟敌人抢时间?怎样抢时间?讲读第二至五自然段.重点讲三个方面的内容:1.我军看准了抢在前面是战胜敌人的关键;2.我军也点起火把跟敌人赛跑;3.我军冒雨摸黑前进,抢先赶  相似文献   

5.
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镇会议的召开,为中央红军争取长征的最后胜利指明了道路。29日,在从榜罗镇到通渭城的进军途中,毛泽东吟就《七律·长征》,并在当晚的篝火晚会上向第一纵队先锋连指战员朗诵发表。  相似文献   

6.
猴场会议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境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召开在黎平会议之后,遵义会议之前,对肯定政治局黎平会议所决定的进军方向,贯彻黎平会议精神,实现中央红军的根本好转,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也为召开遵义会议,结束左倾错误领导人对党和红军的领导,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作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准备。以前,一些对中央政治局猴场会议研究的学术文章,大都在论及它召开的历史意义时谈到一点它召开的原因。究尽猴场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为什么要召开猴场会议?这对我们全面认识猴场会议,正确评价和估量猴场会议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就在有限资料的基础上,对猴场会议召开的原因谈点自己的管窥之见,以就教于史界的先辈及同仁。  相似文献   

7.
中央红军运用毛泽东同志“调出滇军就是胜利”的著名东进战略,在一九三五年四月上旬,支配着蒋介石火急调出滇军主力远驰援筑,并深入到贵阳东侧的贵定、龙里一带。我军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战机,迅速回师,第二次佯攻贵阳,穿插滇军尾部,长驱直入云南。除滇军在黔境的主力部队紧紧尾追之外,滇系军阀在滇境内外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军事防堵布署呢?我分别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8.
谈文明带兵     
我军管理教育工作究竟如何改革?怎样带好八十年代的战士?这是近几年我军指挥员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我军的性质、建军宗旨,从当前我军所处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根据管理教育工作的特点,我认为,管理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我军建设的新形势,适应八十年代战士的特点,实行文明带兵。这是改革管理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国焘,中共“一大”代表,长期担任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职务。1938年叛党,投入国民党军统的怀抱。大陆解放后经台湾转赴香港定居,最后客死加拿大多伦多,本文介绍他在长征途中另立伪中央的一些情况,旨在分析他从党的领导者发展到反党反军的思想蜕变轨迹,以吸取有益的历史教训,警示世人。 一、居心叵测,成立“西北联邦政府”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占了统治地位,中央红军没能粉碎国民党,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江西中央苏区,开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艰难跋涉──长征,此时的张国焘在哪儿?他在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自新中国成立后 ,只要涉及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写的都是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出发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师。1936年10月 ,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也就是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 ,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中央红军转战十余省 ,行程二万五千里 ,其中有  相似文献   

11.
《飞夺泸定桥》记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机智勇敢地夺下沪定桥的故事。课文紧扣“飞夺”,着重写了“抢时间”和“攻天险”两个要点。一、“飞”——抢时间 1.抢时间的原因。当时,敌人早派“两个团”防守泸定桥,后又调“两个旅”赶去增援,而我军只有一  相似文献   

12.
周琳 《华章》2012,(23)
1934年12月12日在中央红军攻占位于湖南西南边境的通道县后,在县溪镇恭城书院召开的中共中央负责人会议,也叫通道会议,因会议既无预定规格,也无明确程序,历史上称之为“飞行集会”,通道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转折的起点,以这次会议为开端的,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的重大问题,在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正> 赣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六年第四期,发表了张田胜同志:“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该是于都一地”。和钟行萱同志的商榷文章:“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点就是于都一地吗?”这两篇文章标题鲜明,是有争议的论证史实。究竟该做法什么结论?这就以争论的风味而带来的魅力,不禁引人细读。卒读之后令人倍添趣头的,到不完全在于确切的结论,更在于各自的学术见解、论证的韬略和方法各有千秋。给人做学问以有益的启迪。当然,对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年十月,是震撼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完全胜利五十周年。五十年前的今天,全国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任务。 值此纪念长征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来认真探讨一下中央红军的出发点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央红军长征究竟始于何地?我国现有的史书、专著和文章,都说是福建的  相似文献   

15.
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后,蒋介石急忙纠集几十万兵力,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北渡长江。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于29日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这时,国民党军分路对中央红军进行追击堵截,并加强了对长江两岸的防御,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已经不现实。中革军委根据这一情况,决定红军改在云贵川边境地区机动作战。2月11日,红军掉头向东,18~21日二渡赤水河,返回黔北。2月下旬,红军在遵义地区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大胜利。遵义…  相似文献   

16.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许多次重大会议。在会上,有和风细雨,也有激烈的争吵。正是这些会议,才让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黎平会议——正确路线占匕风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许多次重大会议。在会上,有和风细雨,也有激烈的争吵。正是这些会议,才让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黎平会议——正确路线占匕风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18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形势下我军兵员结构变化的特点,分析兵员结构的重大变化给我军院校教育带来的影响,着眼军队人才需求,深化我军院校教育改革,探讨我军院校教育应对兵员结构变化的对策措施,对提高我军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开创我军院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大规模参军将深刻改变我军兵员的组成结构,对我军院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同时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方面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新形势下研究我军院校教育须采取的相应对策,可为军队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不少国家已经制造出模样如同真人且具有简单思维能力的类人机器人。最近,美国一个智能机器人在运送途中失踪, 不少人猜测,是机器人渴望自由而逃跑。机器人真的会逃跑吗?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篇幅不长,可是容量不小。文中不单是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到离别的经过,还写了诸如东京留学生的情况,去仙台途中的所见,看电影之后决定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等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又是以什么为线索而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呢?我们认为这篇文章是通过鲁迅留学日本这段生活中的几个片断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青年时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贯串全文的一条中心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