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后,如何从评价角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并与实施了多年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融为一体,将中小学生的评价质量提升到新的水平,是各级各类学校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学校于2018年6月正式启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的课题研究,探索、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我校全体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了积极的探讨。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以绿色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根本。根据我校学生情况,我们自制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从"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学习习惯、个性心理、学习素养和审美能力"七个方面,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美德。学生个人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个人德育积分制。各班级针对本班级学生特色,制定班级班规和德育积分制度,学生获得综合评比流动红旗、卫生评比流动红旗,各种"纪律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  相似文献   

3.
<正>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很多试验区实施,其中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一次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具体、可操作的范围内,并实行电子化管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和高考挂钩。但长期以来,在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操作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一直没有有效的措施。因此,能否有效地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样也面临着许多操作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中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笔者在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有几点体会.一、综合素质评价应落实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二、综合素质评价,应"量化"学生素质.三、综合素质的量化和日常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四、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也有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针对初中信息技术作品课的课型特点,将真实性评价应用于该课型中,从理论研究展开,以单元主题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为载体,达到让学生从"能操作"到"会创造"、综合能力获得提升、精神与情感获得关注的目的,实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宁波市海曙区学生评价变革试点学校之一,我校依托《小学生学科学习力的多元化评价》课题研究,在原有实践积累的基础上于2015年2月起对《学生综合素质报告》进行了变革研究。我们尝试将原来的《学生素质报告单》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报名册》,以期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引导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多元化的角度发现学生的天赋,激发  相似文献   

7.
贾伟 《中国德育》2013,(15):65-67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重庆市石柱县以"扬长教育"理论为依托,推广"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在全市率先启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方案,倡导与新课改同步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初步形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以下简称"综评模式")。研究者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定义为:立足学生发展本位,综合、系统评价学生在各阶段、各方面的总体发展状况,并为开展适合的教育而进行的教育评价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品德测评的具体运作中,我们发现存在着工作量大、操作繁琐,对学生的评价主观印象,缺少客观依据等弊端。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后备人才,我校把学生的综合评价,作为我校德育工作中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9.
<正>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终身发展为引领,积极构建指标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们的做法概括起来,是"一个核心,两个主体,三个层次,四个结合"。"一个核心",就是把培养"渗透在人的血液中、能带得走的能力与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两个主体",就是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三个层次",就是学校评价重过程,班级评价求实效,学生评价看发展;"四个结合",就是评教结合、评学结合、评育结合、评研结合。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强调要全力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规模逐渐扩大,在诚信制度体系作保障的前提下,综合素质评价的纳入,为高校招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标准。如何做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之更加科学、规范、全面、公正,亦成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通过描述学生在校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京教基一〔2012〕7号,以下简称“方案”),伴随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北京市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项目组在北京市教委的领导下与北控公司合作研发了基于学生发展的“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以下简称“电子平台”),并在新学期开学后在初一年级试行。利用电子平台操作的便捷性和简约性,有利于不同评价主体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并记录评价信息。由此,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方法的探索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华  孟雯娉 《河北教育》2013,(11):42-43
课题简介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体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体系的必要性、国内高考招生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和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体系的学生需求调查,提出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体系的若干对策,从而使综合素质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地纳入高考招生体系。课题主持人赵华,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研人孟雯娉,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一级教师。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秋季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以来,我校在学生评价体系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生评价体系。我们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从评价主体入手,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一是从评价内容入手,建立学生学业、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后,其评价信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完善评价制度,创新评价手段,让评价主体在"不敢""不愿"弄虚作假的基础上,还能"不易"甚至"不能"弄虚作假,才能从源头上保证综合评价的信度。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建设的基于网络的学生成长记录电子平台,从技术层面建立起三大诚信支撑系统,促进了写实评价、常态评价和公众监督的落实,有效保证了评价信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校本课程书法艺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从小学书法校本课程课内外结合、拓宽训练渠道,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及开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与实践,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如何落实,成为广大专家、一线教师着力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为特色的课例研究,对评价特色课的内涵、特点、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课的价值等,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落实有了载体和抓手。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具有选拔功能,更具有教育功能。要用无时不在的评价,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以此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武昌区参与课改的所有学校同武汉市水果湖二中杨建为校长所说的一样,几年来,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和推进新课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当又一届参与课改的学生临近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再次备受关注的时候,我们把目光聚集到浓缩了学生三年成长史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试图从中发现武昌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秘笈”。  相似文献   

18.
陈丽 《文教资料》2012,(20):165-166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实施对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评价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燕大附中就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改进教学,对美术教学评价进行积极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在美术课程评价中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依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呢?一、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随着课改我们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活动方式来划分领域。美术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而欣赏又分为"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综合探索"的设计体现了世界美术教育发  相似文献   

20.
2001年9月,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教育局承担了“创新”与“综合”两个区域性课题实验。两项课题是国家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的子课题。两个课题从2001年9月启动,到2004年7月,已经进行了三年。本文仅从如何进行区域性课题实验的角度,谈一些具体做法。一、确定课题区域性实施的策略进行“创新”与“综合”课题实验,必须得有“创新”的理念和“综合”特征鲜明的策略。2001年9月,我们在制定“创新”与“综合”课题实施意见的同时,确定了课题区域性实施的策略。这就是:以大人本观为核心,以大校本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利用多方面因素,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