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具备了阅读能力的孩子是优秀的”。每次与家长交流怎样使孩子学好语文时,我都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多看课外书。家长却无可奈何地说:“家里的课外书买了不少,可孩子就是不愿意看,真是急死人了。”其实,家长们也深知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不惜血本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课外书,从几元一本到几百元一本的,只要孩子开口总是尽量满足。现在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一次家长会后,我班李欣的家长焦急地问我:“孩子的阅读水平怎么总不见提高呢?”我说多让孩子读点课外书,他更是两手一摊:“读啊,回到家就读,走着坐着地读,可一见试卷上的阅读题就没辙,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他这一番话,也使我想起了自己读四年级的女儿,她在家那可是叫“书迷”,可谓“书不离手”,可试卷上的阅读题、作文题历来失分颇高,班里这种现象也不在少数。问题出在哪儿呢?于是,我有意留心观察他们的读书状况,并经常和女儿交流读书心得。那些天我在家读一本杂志《特别关注》,上面有一篇名为《9号车厢》的文章,说的是一列火车多挂了一节9…  相似文献   

3.
一日上街,遇一家长,她问我:“老师,我的孩子经常看那些闲书,却很少见他读课本。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他的学习呢?”闻此,我喜忧参半。喜的是一个学期的努力有了成果:语文学习“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所以每接手一个班级,我都努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筹书,使学生有书可读;读给他们听,让他们对书产生向往之心;开展读书小组活动,使孩子们读得有趣。现在听说他们在家时也爱看书,怎能不喜?忧的是农村家长文化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怎么才能使家长直观地感受到让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处并从心里支持他们读课外书呢?恰逢期中家访,我决…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说明读对儿童作文水平提高的影响,所谓读就是从一定的“量”中,读出“质”来,悟出规律来.学会应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目前,课外阅读是不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呢?据我校一次调查结果表明:20%家长不赞成孩子读课外书,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的占46.78%,放任不管的占8.9%.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教师占30.9%,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老师占61.2%,“读书之乐乐无穷”竟然与孩子们无缘,岂不可叹。《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切中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弊端。著名的语言学家李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的。要加强学习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武汉晨报》举办的“名师课堂”近日邀诮了“故事姐姐”许洁为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讲课外阅读,她的许多观点让家长茅塞顿开。有家长常埋怨孩子读了很多书,考试分数却没提高。也有家长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马上要孩子说出从书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或要孩子写读书笔记。还有的家长,给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让孩子认字。许洁认为,这些情况下,亲子阅读成了变相的语文课,也因此丧失了阅读的兴趣。许浩建议,父母不要让阅读变成孩子的另一种压力,要透过孩子的眼睛去看图书,让孩子在图与文的合作中享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2009年,乘着“语文主题学习”的改革之风,吉林省抚松县仙人桥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做了大胆尝试,经过反复实践、总结,终于明白了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能吸引学生,什么样的阅读能让学生终生受益。一、让学生自由呼吸 第一次拿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时候,仙人桥镇中学的语文老师既兴奋又不知所措。兴奋的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课外书籍太珍贵了,有些家庭根本没有余钱为孩子买课外书,甚至有些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根本不提倡孩子读课外书,孩子是想读却没有书读。这套丛书“从天而降”,无疑是给农村学校的学生雪中送炭。不知所措是因为不知道《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应该如何进驻课堂。对此,仙人桥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在兴奋之余,决定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7.
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渎百遍,其义自见。”都说明了“阅读”的重要,可见,所谓“读”就是从一定的“量”中,读出“质”来,悟出规律来。当下,据不完全统计:半数不到一点的家长以不影响孩子学习为前提才支持孩子课外阅读,少数家长甚至放任不管,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教师也仅仅只占到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更有少数教师认为课外阅读于学生无多大益处。其实,课外阅读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加强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所有家长都认为应该给孩子读好书,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名就是好书,适合孩子阅读”。但有关人士指出,名不等于儿童读物,许多名中涉及性、暴力的内容,不一定适合孩子阅读,家长在为孩子购买课外书时不应迷信“名”。  相似文献   

9.
许兰 《现代语文》2008,(10):25-26
最近,笔者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说在孩子的书包里搜出一本《平凡的世界》,且告诉我说上个月还发现孩子看《牧马人》,真不知道为什么孩子高三了还这么贪恋课外书:看这么多课外书对考大学有用吗?高一时孩子看了那么多课外读物,也没见他的语文成绩提高多少。家长说完他的困惑后问我:“看课外书学剑的知识有时候是会碰巧考到一点点,但那毕竟是一点点,何必为了这一点点而花大量的时间去看什么课外读物呢?”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不少孩子在电视、电脑的吸引下不愿读课外书,弄得家长们十分烦恼。我的孩子也是如此,尽管我家每年都订有多种报纸、杂志,珍藏的书也不少,尽管我们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读这些书报,但孩子却是对阅读不闻不问,一有时间就看电视,玩电脑。为了让孩子能喜欢读课外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我也确实想过不少方法,也用过不少方法,但都不奏效。最后,我看了一篇有关专家的家教指南文章,受到启发,才找到陪孩子阅读的方法,效果还不错。考虑孩子上小学五年级,知识面不宽,理解能力也有限,刚开始就从他订的学习报上找一些与他年级相仿的同学写的文章,和孩子一起…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还缺少好的绘本,只能从国外引进。山东淄博市临淄金茵小学二(3)班的绘本阅读也是这两年才刚刚开始的。为了让家长了解绘本,语文教师常丽华召开了“让孩子读最好的书”专题家长会,动员家长每人交20元钱,集体从网上邮购绘本,孩子们轮流交换着看。常老师和孩子们记下了读绘本的感受,“发表”在每周一期的手抄报《摇篮》上。家长读后,也受到了感染,纷纷写起了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感想。32个孩子,每人20元钱,班上就有40多本绘本,孩子的语言、情感在阅读中一天天丰富起来。更重要的是,因为绘本,家庭中的书香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一旦读过最好的书,孩子们的鉴赏标准将从此不一样了——也许,这是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读书专指传统的"纸质阅读"。据调查显示,我国保持阅读习惯的"阅读人口"目前只占总人口的5%!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而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这组数据足以说明目前大家对阅读的缺失。现在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能够静下心来读课外书的更是寥寥无几。我们班(四年级)47个学生,居然有10多人从未读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家里除了有限的几本优秀作文书,没有别的课外书。他们课余时间不是跟伙伴玩就是看电视、上网。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买书     
现在每个学生的书包里除了教科书和作业本之外,都有几本课外书。小儿正读小学四年级,但家里的书已多得好几个大抽屉都放不下了。学习之余,他们就可以捧起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书。有的书买来后孩子不爱看,就把它冷落在角落里。看到这种情形,想想自己小时候,说真的,心里真的好嫉妒。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来说,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量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皮果罗夫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现在家长都说孩子喜欢看电视,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电视能够带来多种感觉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欣赏的兴趣。对于文本阅读,老师也知道多数学生都怕读,也知道有的学生想读书,但不知怎么搞的,读着读着就困了。学生阅读的冷淡导致对文本理解的偏差,最终也导致自身言语的匮乏、情感的荒漠,显然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加强阅读教学,让阅读…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孩子是幸还是不幸,不得而知。他们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基础训练、单元自测、综合试卷,扑面而来。真正的课外书,却没有时间去读。不少家长都认为课外书就是闲书,学生要以学业为重,而读闲书则是———不务正业。其实,读“闲书”是每一个孩子学习开始的启蒙,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非常重要。一个不喜欢读课外书的孩子,即使每门功课都考100分,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大发展。因为知识学问是相互渗透,触类旁通的。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少年时代不仅学习成绩好,课外书也读得多,比如:比尔·盖茨、张朝阳、李开复。亲爱的家长朋友,希望…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语文教学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我认为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究竟什么是主要的呢? 先来看看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现在不少学生学语文,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不读书,不认真读书,不会读书。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从学生方面反映出来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读书,就是学生很少或者根本不看报刊,很少或者根本不看课外书,甚至连课本上的几篇文章也没有好好读读;不认真读书,就是学生读语文书很被动,老师叫读就读,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提问,所以就读不进去,“小和尚念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两年,总有家长跟我交流:"老师啊,我家孩子在家写作业心不定,写完也不肯读课外书,请您多教育他,他听老师的。看,课堂上的数学题目和语文、英语阅读做得多认真、多仔细!如果家庭作业也能这么认真就好了。"我当时还不太相信,明明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基本上每次数学作业都得五角星,在家里的学习情境竟然这么差?这两年,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我也见识到了:看孩子的家庭作业,估计是个学困生。于是坐在他身边,盯着他,居然写出完全不  相似文献   

18.
老师:您好!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听我讲故事,他现在读三年级了,我给他买了很多童话故事书,但他不愿意自己阅读,总要我读给他听,甚至在家里做语文阅读训练时,也要我读给他听。他这样不喜欢自己阅读,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古人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百遍书就真的其义自见了?我看未必,这里还有个方式方法问题。如果方法不当,即使书读百遍,其义也可能不会“见”出来。作为语文老师,最烦心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不容易提高。每每遇到学生在理解上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和学生说得最多的,恐怕不是“你未认真读”,就是“你再仔细读读”等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缺乏底气的话;在做一些具体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苦恼地说,学校、家里都在大力引导孩子阅读课外书,可就是不见孩子进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语文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很多孩子仅仅停留在阅读这一层面,没有将阅读与积累很好地结合起来。我的成长经历和教学实践告诉我,阅读要简简单单,积累要轻轻松松。一、简简单单阅读,厚积而薄发《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