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金蕊 《培训与研究》2009,26(3):16-17
虹影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以及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虹影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往往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文旨在以虹影作品《上海之死》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的少女形象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文本分析,以女性主义视角探索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对其作品中有关少女形象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做出解读,将少女形象置于历史、战争等恶劣生存环境的阴霾下进行研究,指出苦难的经历导致少女的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相似文献   

2.
虹影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以及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虹影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往往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文旨在以虹影作品《上海之死》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的少女形象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文本分析,以女性主义视角探索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对其作品中有关少女形象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做出解读,将少女形象置于历史、战争等恶劣生存环境的阴霾下进行研究,指出苦难的经历导致少女的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相似文献   

3.
秦晨 《华章》2013,(15)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长恨歌》是王安忆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创作中的地位。作品中因其本身的女性性别身份以及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表现出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女性写作立场和女性话语方式,通过作者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塑造出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女性形象,文章主要通过《长恨歌》中叙事方式和王琦瑶的形象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饥饿的女儿》和《杀夫》是当代女性主义作品的重要代表,虹影和李昂这两位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关照海峡两岸社会底层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恶劣的生存状态,勾勒出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女性文学和探索现代女性的独立生存之路提供了优秀素材。本文主要通过社会环境的压迫、男性中心文化的解构、女性意识的觉醒三方面,挖掘两部作品中造成女性生存困境的缘由,透视作品中女性绝望背后觉醒的意识并探求其中蕴含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弗里曼是美国19世纪从事短篇小说创作的著名女作家,在她的众多作品中,19世纪末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抗争意识一直是关注的重心,她独到切实地刻画了许多处于男权压迫之下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快速发展为我们解读弗里曼的作品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以《母亲的反抗》为例,探寻以萨拉为代表的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的抗争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金瓶梅》与美国南北战争时代的经典文学《飘》都是重点描写了古代女性生活经历的历史名著;都在中外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其中描绘的妇女形象都成为中美两国最知名的典型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于中美两部著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性态度,论证女性主义、尤其是马克思女性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史观,阐述马克思女性主义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8.
《啊,拓荒者!》中的亚历山德拉以及《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安东尼亚是威拉·凯瑟作品中塑造的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新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了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旨在揭示凯瑟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对女性困境表现出的深切关怀,以及为解除女性困境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早在20世纪末就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了探索。她从妇女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的角度,考察妇女的创作,发掘女性文学的传统,寻找女性的话语,在作品中重新塑造妇女形象,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本文采用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与方法,从《一间自己的房间》来探讨伍尔夫对女性话语方式建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不可否认,传统的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是男性作家依照男性的标准来进行塑造的,这样的塑造必定会具有一定的性别偏见和误解。基于此,倘若从女性作家的作品来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那么势必对解读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大意义。《飘》作为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唯一的作品,通过成功塑造了一位勇敢、乐观的女强人形象,完美诠释了自己心中的女性主义。因此,重点对《飘》中女性人物的价值观以及对待家庭、爱情、婚姻的态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以此来解读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飘》是20世纪初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重要作品,在美国甚至世界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及影响力.《飘》的主人公斯嘉丽,以其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坚强、勇气、智慧,与男权分庭抗礼而成为世界最知名的女性形象之一.其实斯嘉丽代表了早期欧美女权主义的发端,她的形象为后来的美国乃至世界女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先驱,她以《第二性》著称于世,被奉为“女性主义的圣经”。《名士风流》是波伏娃最有名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到结束后不久的一段岁月里,巴黎的一批文人名士的思想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细细地考察便会发现这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名士风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做如下分类:以波尔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以安娜为代表的自觉独立的女性和以纳迪娜为代表的叛逆式的女性。这些女性都经历过战争的创伤,她们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赛珍珠作品《大地》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赛珍珠和她的作品《大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然后从大地和阿兰以及女性的一生等角度详细论述了赛珍珠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认为其对于当前文学研究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荆棘鸟》是她最著名的作品,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呼唤》被认为是"作者继荆棘鸟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呼唤》中三位主要女性角色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解放充分体现了考琳·麦卡洛的女性观,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展示了十九世纪澳大利亚的女性主义的兴起。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也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男权宗法世界里的女性,她们与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白鹿原"。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观照《白鹿原》的女性形象书写,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作家性别立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西方,它是西方女权运动不断发展,进入到文化领域的结果。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是以女性为中心的批评,以女性视角来全新解读作品。在女性作家劳拉·埃斯基韦尔的著名作品《恰似水之于巧克力》中,塑造了几位形象鲜明且具有独特代表性的女性:象征父权的埃伦娜妈妈、因循守旧的长姐罗绍拉和突破束缚的女主人公蒂塔。  相似文献   

17.
女性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早在20世纪末就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了探索。她从妇女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的角度,考察妇女的创作,发掘女性文学的传统,寻找女性的话语,在作品中重新塑造妇女形象,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本文采用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与方法,从《一间自己的房间》来探讨伍尔夫对女性话语方式建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多丽斯·莱辛的《金色笔记》自1962年出版之日起就引来了众多评论家的关注。然而,评论家就这部作品究竟可否称为女性主义作品颇有争议。通过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和两性关系着手,可以看到莱辛的高瞻远瞩,她超越了当时的两性战争,给我们预言了未来社会两性和谐共处的这样一幅蓝图,而这已被验证正是当代女性主义者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9.
托妮·莫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小说以自己作为黑人女性的特殊经历为依托 ,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 ,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黑娃》通过对黑人女性的分析 ,阐释了托妮·莫里森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20.
刘萍  胡婵 《考试周刊》2014,(65):13-14
女性主义要求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评价与提升,培养真正从女性视角进行阅读的女性读者。赛珍珠是首位把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翻译为英文的译者,作为一位接受过西方教育又精通中国文化的女性译者,她在翻译过程中对小说中被异化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