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现象学语文是站在教学论的角度积极倡导语文教学要将丰富学生的体验以及结合生活世界作为根本出发点,将语文还原成更加多彩真实和质朴的语文。现象学语文视角强调的是学生的良好体验,特别是在阅读和文本解读当中注重还原生活和世界的本来面貌,在文本阅读当中和作者进行对话。高中生的休闲性阅读则是适应现象学语文要求的一种方法,它丰富了学生主体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进行深层次的文本解读,还原阅读以及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
屈海清 《教师》2012,(13):63-64
虽然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本解读,主张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解读,但不可否认,在以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获取取决于教师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引导和张扬。语文教师应深入文本,亲历亲为地阅读文本,真正体验阅读过程,如果教师缺少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文本解读?本文试从文本解读思维所涉及的文本范围加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解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体验,达到文本育人的价值。但大量课堂实例说明,现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教师在对文本解读的时候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探讨了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误区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都强调"对话教学",强调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只有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解读,挖掘文本与学生原有经验的结合点,激活原有经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与文本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生活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文本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以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作为文本解读的主导与主体——教师,要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特殊的意味、意蕴,最终使学生获得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高质量的文本解读是确保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第一要著,基于此,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好的语文教学依赖于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技艺要求。从单元整合角度出发,建构学习任务群促进教材理解;借助具身认知理论支架进行深层解读,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认知;通过现象学还原,回归文本探求深层意蕴,在这种递进式的文本解读中,师生与文本的距离逐渐缩小,对文本的解读也更加通透,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把“教学”提升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张瑜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220-221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过程,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感受与体验,阅读教学也是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我们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也应该坚持"多元有界"的指导思想。本文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了阐释:文本维度、主观维度和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就是语文教师课堂上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建构人格。然而多年以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都是条分缕析,为学生分析透彻,使其更容易拨云见雾。殊不知,这种"嚼碎了喂进去"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那种解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邹婷 《快乐阅读》2013,(10):42-42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都强调"对话教学",强调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只有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解读,挖掘文本与学生原有经验的结合点,激活原有经验,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与文本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生活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解读文本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而不是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珍视学生内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一、践行新课标,发挥主导作用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学要开展个性化的解读文本活动,要把解读文本活动当成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充分的显示教师的主导地位。初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正处在初步形成时期,所以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要以语言为基础进行体验的心性教育,要以语言为载体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语文教学的有效的文本解读,应明确其主体是学生。文本解读应指向学生心智发展的诉求,应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心智。  相似文献   

12.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语言分析是意向分析的准备工作之一,语言与意向性、现象学还原、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等现象学问题都有紧密关联。这些关联包括:第一,语言与意识一样,也有指向性、构成性和发生性等意向性特征;第二,语言也需要现象学还原,以通达本质;第三,语言是主体间性构造的要素;第四,语言参与了生活世界的构造的全过程。总之,语言贯穿于胡塞尔现象学诸问题之始终,正是凭借语言,我们才有可能把握意识的本质结构。  相似文献   

13.
解读语文文本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出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组织方式。故在初中语文教学备课过程中,有意识规避文本解读问题,优化文本解读,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文本解读方向,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间的有效连接点,从而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感知文本内容,获得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体验。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8,(7)
语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以文本为媒介进行交流、沟通、对话的共鸣活动。以"与文本对话"来组织调控教学诸要素,设计教学流程,使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主体功能,这既是方法论,也是教学观。要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文本解读是必要手段,更是语文阅读教学追求高效之根本。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围绕文本,实现目标;尊重作者,平等对话;披文入情,生成精神;尊重学生,有效引导;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主体,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进入文本世界时会置入自身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各自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及其他阅读者对话,使得他们在解读文本意义的同时获得自我生命意义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文本解读能力是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寻找拓宽解读的角度,让学生有更多新的发现。升级学生旧知结构、促进学生阅读互动、更换阅读设计主体、拓宽学生生活视野,都能给学生的文本解读带来新的体验。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年以来,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咀嚼喂养"式教学并不利于学生能力与个性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林莲冬 《考试周刊》2014,(6):105-106
文本解读是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文本解读的过程和处理其实就是教学设计的过程,除了对教材进行解读外,还要对学生进行解读。本文以新目标七年级的一节阅读文本解读为例,阐述基于学生的多元解读阅读文本,帮助学生解构文本,建构阅读体验的过程,把阅读文本有效地转化为阅读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一、文本解读误区透视文本是指包含丰富教育资源,可供学生、教师与之对话的阅读材料的总和。文本既包括语言文字构成的教科书、课外读物上的文章,也包括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文本解读是指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只有基于学生视角的文本解读才符合学生认知,才能真正实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探清学生视角,在学生已知与未知、能知与想知之间架设有效的认知通道,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中实现知能的内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