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书讯     
《对外大传播》2007,(12):51-41
<正>一本反映老外在中国生活、学习、工作的图书《老外的中国情结》近日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此书分中文版和英文版。全书通过对23位来自世界五大洲13个国家的人士的采访故事,第一次全面生动地讲述了在改革开放后,来到中国的一群外国人在这一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所遭遇的酸甜苦辣,走过的人生之路,以及如何开启事业之门。幽默风趣的采访,跌宕起伏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我首先要祝贺《今日中国》(原《中国建设》)中文版创办15周年。与在她之前创刊的各个外文版相比,中文版是我们7个文版中最年轻的。她和《今日中国》其他外文版一样,始终忠实于本刊的创始人宋庆龄所倡导的真实报道的原则,以及已故周恩来总理所作的通过人民的生活来报道  相似文献   

3.
自《今日中国》杂志1952年由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以来,历经44个春秋,从原来仅有英文版发展到现在的英、法、德、西、阿及中文共6个文版,读者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实践中,《今日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风格,成为我国对外宣传战线上一本有影响的刊物。一、《今日中国》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强对外宣传针对性的过程新中国诞生不久,周恩来总理便向宋庆龄副主席建议,由她创办一本杂志,向国外宣  相似文献   

4.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大辞典》(英文版)是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杨犁主编,吴福辉副研究员任中文版副主编,胡志挥任英文版副主编。辞典中共收入中国现代作家小传700余条。中国现代作家是指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CIPG(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在拉美推出《今日中国》秘鲁西文版,这是继2008年《中国新闻周刊》英文版《NEWS CHINA》在北美正式创刊发行以来,中国期刊走出去的又一个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月23日,《中国梦——365个故事》100集电视片(法文版)再次登陆欧洲,继在英国、德国播出后,又面向法国观众播出。《中国梦——365个故事》是北京市委宣传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指导北京电视台制作的全景展现当代中国普通百姓故事的"微纪录"作品。按照北京市委宣传部总体部署,北京市外宣办借助海外华文媒体平台,积极推动该片本土化译制推广,英、法、德文版连续三年在英国、德国和非洲电视台播放,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文局下属的《北京周报》、《今日中国》英文版、《中国画报》英文版等刊物,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对外宣传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信息的英语类新闻刊物,对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中国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刊物却面临着调整编辑方针、明确市场定位、参与国际竞争等一系列新问题。以下刊发的这篇文章,或许会对这些刊物的定位、经营等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应美国总统布什的盛情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今年4月春光明媚的时节访问美国。双方会见时,胡锦涛主席向布什总统赠送了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孙子兵法》。这部《孙子兵法》不是一般图书,它是蕴含着极高技术含量的真丝织锦图书,其中文版是真丝织绵的,英文版是印在丝绸上的。这项高技术的发明者是浙江理工大学的李加林教授,李加林用这项发明创造出下述世界第一:1998年8月,世界上第一幅丝织长卷《清明上河图》面世;2001年6月,世界上第一幅仿真彩色织锦《富春山居图》面世;2005年1月,世界上第一部真丝织锦图书《孙子兵法》面世。这三个“世界…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11,(7):5-9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是中国外文局所属新世界出版社为庆祝建党90周年而策划出版的重点图书。该书围绕国内外读者共同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13个重大问题,以平易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故事插叙,从历史的角度做了深入的思考,梳理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成功的历史轨迹和建党理念,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13个谜底,并对中国共产党应对面临的挑战做了深刻的剖析。该书中文版今年3月面世以来立即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和积极的评价,迄今已创出累计销售近20万册的佳绩。在前不久闭幕的2011年伦敦书展上,该书获得德国、俄罗斯、西班牙、匈牙利、波兰、丹麦等多国出版界人士好评。英国新经典出版公司已就此书与新世界出版社达成版权引进协议,香港一家出版社和韩国某出版社已分别就繁体中文版和韩文版的版权引进与新世界出版社达成初步意向。本书英文版将由新世界出版社在2011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前推出。有关方面领导肯定此书的出版是"外文局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探讨《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今后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以及做好类似的重大题材外宣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歌是一个国家尊严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下简称《国歌》)的翻译是一件非常严肃和神圣的事情,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极其重要。本文试从翻译效应论角度分别对收集到的几个主要版本的《国歌》译文做一比较,力求公正客观地分析其综合翻译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非洲》月刊(英/法文版)是中国外文局下属北京周报社创办的专门针对非洲公众的一本期刊。法文版创办于1988年,英文版创办于1990年。该刊设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专栏。《中国与非洲》的办刊宗旨是:1、阐述我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和立场,争取非洲国家的理解与支持;2、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条战线取得的成就;3、有针对性地介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经验,供非洲国家借鉴和参考;4、促进中国与非洲各国经济贸易合作,为国内有意发展对非贸易和投资的公司和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09,(8):63-63
《老外的中国情结》的内容定位是描写在中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外国人的生活故事。这些老外来自不同的国家,讲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他们在异国他乡,感受生活,品尝百味。本书用大量深入的采访,生动幽默的语言记录了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23个外国朋友的人生故事与中国情结。《老外的中国情结》分别以中、英文版投放市场,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一位意大利朋友拿到书后兴奋地说:“太精美了!我一定要让我的朋友们都看到”。本书旨在让阅读者,特别是外国读者能在一个个故事中,轻松体验和感受不断进步着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开罗行     
美丽迷人的开罗是埃及的首都,也是世界十大都市之一。我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曾在这里逗留了5个月。现在虽已回到北京,但开罗的人、开罗的车、金字塔、清真寺等等却仍鲜明地活跃在我的记忆之中。《今日中团》在开罗《今日中国》杂志阿文版驻开罗印刷发行点从建立至今已有13年的时间,它的编制由最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一位名叫库尔班江·赛买提的新疆人,开启了一场名为《我从新疆来》的对外传播之旅。他用《我从新疆来》架起一座新疆(人)与外部沟通的桥梁。他用时一年,走访20多个城市,记录100位新疆人的故事,出版《我从新疆来》。该书不仅发行了中文版,还发行了维吾尔语版,同时翻译英、法、德、俄、日、阿拉伯、土耳其等语版本,面向全球发行。《我从新疆来》一经面世,反响巨大。2014年12月9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库尔班江和书中人物代表。  相似文献   

15.
影视作品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除了走出国门的电视剧和电影,优秀国产纪录片也在积极发挥作用,讲好中国故事。CCTV4纪录片《传承》介绍了海峡两岸多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讲述他们真切动人的故事,向国内外观众展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解说词含有丰富的文化负载词,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外国观众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程度。该文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研究纪录片《传承》解说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和方法,希望为中国文化纪录片解说词英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说起外宣期刊,不能不说《北京周报》和《今日中国》。《北京周报》是中国唯一的英文新闻周刊,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创办,是中央级重点对外宣传刊物之一。《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是中国唯一一本多文种对外报道月刊,半个多世纪前由宋庆龄创办,发行世界150  相似文献   

17.
两个月前,记者到遥远的非洲访友。没想到,远在南半球竟然可以看到印刷精美《中国画报》以及由江泽民主席题写刊名的(《中国与非洲》杂志,而且在www.chinaintlpub.org网址下,《北京周报》、《今日中国》等报刊一览无余,不禁令人发出“地球真小!”的感慨。  相似文献   

18.
正《八月的乡村》是较早被译为英文且在美国取得一定传播效果的中国近现代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二战"为背景,向西方世界介绍了太平洋战场上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故事。1934年,萧军完成了小说《八月的乡村》的创作,署名田军。小说一经发表就在文坛引起轰动,很快被翻译为英、俄、德、挪威、瑞典等语言并在多国出版发行。其中,英文全译本《八月的乡村》由译者伊万·金(Evan King)翻译,埃德加·斯诺(EdgarSnow)作序推荐,于1942年在美国出版发行,并获得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英国新教传教士理雅各自19世纪60年代始至90年代末去世止一直在英译中国儒道典籍,其翻译分为两个系列:《中国经典》和《东方圣书》。他以中国学人的研究成果作为阐释基础,采用麦克思·缪勒的比较宗教方法融合沟通中西宗教,以孟子的"以意逆志"作为自己的翻译思想和翻译宗旨,采用丰厚翻译的形式和学术翻译的态度,真实地将中国的知识体系、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国的宗教等中国文化思想传播到了英语世界。理雅各是第一位全面公正英译中国主要儒道典籍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他的翻译与研究促进了海外汉学的发展,并影响了辜鸿铭、庞德等人的翻译,让中国思想在世界思想谱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绿色的青春     
《中国报道》1990第9期的封面展示了创刊40周年庆祝的一个场面:几位中国青年围在一位外国读者身旁。那几个年轻人中有我,还有我的同学向红等等,那时我们还在北京广播学院世界语专修班学习。虽然知道自己将来有可能为《中国报道》这本杂志工作,却不曾想到自己的形象会出现在这本杂志的封面上。命运的安排就是这样令人难以琢磨,也许就是这种缘分,使我们在不经意中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这本杂志,而且或许我们的一生都会致力于这绿色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