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     
中考“特殊”加分;从制度上终结中考违法加分政策;升学“乱加分”的根源在哪  相似文献   

2.
最近深圳中考乱加分的事件闹得纷纷扬扬,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的规定,几乎所有的中考加分政策都是违背教育平等原则的。可事实上,中考加分名目已是花样百出,甚至连见义勇为好市民的子女、“交通安全文明小使者”在各地中考中均有加分的特殊待遇。  相似文献   

3.
厦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有关工作的通知》,规定要求进一步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逐步探索将优质高中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校的做法,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类中考加分政策;2011年开始,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文化学科竞赛中考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4.
博主  啄木鸟 《教育》2014,(7):18-18
近来有媒体透露,某些省市要将考生道德列入高考加分范围,尤其是见义勇为等行为。得知这些消息后,笔者深感不安。 本来,见义勇为是人类最高尚的行为,在此行为的背后,是舍生取义,舍己救人,付出的是安全、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对于这种高尚的行为,无论如何表彰、抚恤、奖励都不为过。然而,将见义勇为列入高考加分范围却万万使不得。首先,参加高考范围内的群体绝大多数属于未成年人,相对成人世界而言,属于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心尚稚嫩,社会经验还不丰富,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往往遭受无谓的牺牲。国家法律将未成年人列入受保护的人群之列,当然是不鼓励他们在无法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见义勇为的。然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将见义勇为与“高考加分”这样敏感和有吸引力的政策挂钩,无疑在导向上将未成年人推向了危险的境地。同时也将原本十分高尚的见义勇为行为蒙上了功利的色彩。其次,见义勇为者行为的受益者是国家、全社会和全体人民,对其高尚行为的奖励应当是政府行为,自然应该由政府来“买单”。然而,若是用高考加分的方式对其奖励,无疑将高考中的机会成本分摊给了除见义勇为者本人之外的全体考生,其结果势必剥夺了一部分考生本应获得的“法定”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第三,将见义勇为列入高考加分难免给投机取巧的不法之徒创造了机会。从以前的体育加分、民族加分、港澳台胞加分和各种竞赛加分之乱象丛生的作弊行为不难推想,见义勇为列入高考加分一定也会有人钻空子的。与其到时候“亡羊补牢”,还不如现在就加固这个“牢”。  相似文献   

5.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2,(5):79-79
河北:任何学科竞赛成绩都不得作中考加分因素 河北省要求今年中考,除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政策规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烈士子女等优抚对象以及华侨子女、港澳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实行加分(或降分录取)之外,各学校不得将任何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加分因素。  相似文献   

6.
偏心的班长     
我们班一直实行加分与扣分制度。所谓“加分与扣分”,就是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队,  相似文献   

7.
资讯     
河北:任何学科竞赛成绩都不得作中考加分因素 河北省要求今年中考,除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政策规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烈士子女等优抚对象以及华侨子女、港澳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实行加分(或降分录取)之外,各学校不得将任何学科竞赛成绩作为加分因素。  相似文献   

8.
记者从湖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女孩中考加分政策的基础上,湖北省将实行农村独女高考加分奖励政策。  相似文献   

9.
廖君 《成才之路》2009,(3):92-92
记者从湖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在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女孩中考加分政策的基础上,湖北省将实行农村独女高考加分奖励政策。  相似文献   

10.
非谓语动词是指“不定式”,“动词-ing形式”和“动词-ed形式”。它们在初中教材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中考试题中占有一定比例。我们在进行“非谓语动词”的复习时,应将重点放在与谓语动词的搭配习惯上。  相似文献   

11.
要闻     
加分受益者非富即贵91.1%的人认为不合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联合进行了一项关于"中考加分事件"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91.1%的人认为这一规定不合理,47.1%的人认为中高考加分应取消。调查显示,47.9%的人认为加分政策让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学生电脑》2014,(11):4-4
“放心中考吧,爸已经帮你拿到加分了.”近日,浙江浦江县公布了《浦江县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意见》最大的亮点是,荣获国家级无偿献血奉献金奖、银奖、铜奖的献血者(金、银、铜奖获奖者献血总量分别达到8000、6000、4000毫升)的个人,其直系子女参加中考的,分别给予3分(金奖者)、2分(银奖者)、1分(铜奖者)的中考加分.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09,(12):79-79
江苏睢宁中小学推行“校长组阁制”;陕西:严禁向教育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成都:清理中考加分规范招收特长生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汇》2009,(9):7-8
最近,媒体曝光江苏省某校为了升学率让近百名学生中考集体替考,重庆市高考状元被查出假造少数民族身份骗取高考加分。这些以不正当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可以统称为“舞弊”。从个人角度说,舞弊也是为前途作出的努力,但这种“努力”是建立在摒弃诚信、违背道德操守的基础上的,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高考加分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政策性照顾加分为主”、“以竞争性激励加分为主”再到“激励与照顾加分并重”三个阶段.其当前主要存在政出多门、政策弹性过大、权力配置分散等问题.由于高考加分政策的复杂性,其调整在政策层面,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导向,加强统一调控,规范加分主体行为,并逐步推动项目“瘦身”;在操作层面,注重加分项目与标准的统一性、客观性及可量化性,同时加强考试立法及监督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日前,省教育厅发布《河北省2014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今年,我省中考继续推行将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同时,严格控制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深入推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待遇”。  相似文献   

17.
陈杰 《教育》2008,(9):44-45
近年来,中考加分政策一直备受关注。前段时间,深圳市教育局为吸引金融高管人才,提出“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可加10分”的优惠政策。消息一出,社会各界群起质疑。对此,教育部己责成深圳市予以调查和纠正。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写作文时创新。不少地方在中考作文评分中,也对创造性的表达给予特别关注,加分鼓励。这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一种导向作用:老师进行作文教学时鼓励学生作文创新,学生在写作中绞尽脑汁“玩花样”。于是,初中生作文中出现了一股“创新风”。写作创新,听起来好像是“高新技术”、“高难动作”,其实,作文要创新、要出彩并不难,只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就行了。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0,(12):79-79
●广东明年中考将取消加分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广东省最近出台文件,要求优质高中每年招两成公费生,高中录取取消奖励加分,禁将"奥赛"成绩与招生挂钩,保证中小学生睡眠时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部分地市大胆地在中考中进行了数学加分题的尝试,推动着中考评价制度的改变。笔者试图归纳一下近年中考数学加分题的类型,并对其利弊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