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教师,不可避免地甚至不由自主地要思考到底该如何利用好选修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文章就是结合自己在《先秦诸子选读》中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下对选修课课堂实施的一些浅陋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胜男 《语文天地》2014,(28):50-51
在《〈史记〉选读》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按必修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来上——重言轻文,以教师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串讲为主。探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受“不管怎么变终得要高考”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面对选修课的教学,教师有种种的“不放心”,一些教师就势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自己给自己套上了“镣铐”。这必然会影响到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贯彻和执行。新课标对《〈史记〉选读》的要求是“通过《史记》的解读,使学生增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  相似文献   

3.
张正平 《教学月刊》2011,(10):53-55
从2006年11月起,苏教版《(史记)选读》作为选修教材全面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史记)选读》作为选修课,它与必修课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教与学中更强调教与学的“选择性”,强调“自主地选择”.以满足高中学生对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但是经过五年的跟踪调查,笔者发现在高中现实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史记)选读》教学和必修课教学几乎没有两样。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选读》作为选修教材进入高中语文课.对语文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著作该怎样教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作者就《先秦诸予选读》的教学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以更好地指导选修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吕高强 《语文天地》2014,(10):50-51
在《(史记〉选读》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按必修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来上——重言轻文,以教师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串讲为主。探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受“不管怎么变终得要高考”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面对选修课的教学,教师有种种的“不放心”,一些教师就势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自己给自己套上了“镣铐”。这必然会影响到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三少”,即:读的少(有时,每学期的一本课本还上不完),写的少(能保证做到两周一篇作文已很难得),说的更少(基本上是先生讲,学生听,抄一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更好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要改变这种现象,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做到“三多”,即:“多读”、“多写”和“多说”。为了做到“三多”,我抓了三条,具体做法如下。三本书·一张报·百篇文所谓“三本书”,指的是首先读好课本.在此基础上,每学期要选读一本古代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论语》(节选)、《孟子》(节选)或《文言短文选读》之类;选读一本现代的或外国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是一本散文选或微型小说选之类.这些都要统一阅读,以便教师指导,集体研讨.除此之外,自己要有时间或兴趣,多读一些,更好。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开设非英语专业《英语报刊选读》选修课的现实要求和必要性出发,明确课程自身特点决定的拟定教学目标,分析现行非英语专业《英语报刊选读》选修课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最后,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论语)选读》作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正如《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所指出的:“选修课教学首先要有合宜的定位。它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选修课,不追求系统和深度;也不同于中学的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可见,《论语》的教学可以从多个层面人手,但不管从文字还是文章学的层面入手,最终都是要落实在文化的层面的。那么,如何通过《(论语)选读》的教学实现《论语》文化意义,个人以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论语》与背景的关系,一是《论语》与接受者的关系,才能较好地实现这种教学指向。  相似文献   

9.
<正>《唐诗宋词选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不少人把它等同于必修课程,过多强调文言;或等同于学术研究,过多强调拓展等。此外,作为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教者课堂教学手段往往简单重复,课堂缺乏生机。笔者围绕这两种情况,从教材怎样选和教师怎样读两个层面试做一些探讨。一、《唐诗宋词选读》教材怎样选选修课姓"选",就必然涉及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检测等诸多方面的选择、处理。《唐诗宋词选  相似文献   

10.
邹雪晴 《教师》2012,(16):82-82
一、诗词教学的困惑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了《唐诗宋词选读》,学生刚刚拿到这本书,倒也挺高兴,摇头晃脑读得不亦乐乎。但也有学生提出问题:“学诗歌除了读读读,还能做什么呢?”“还可以背背背嘛!”有学生调侃了一句,教室里一片笑声。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打破了以往“必修包打天下”的格局。必修强化“共同基础”,选修则注重“多元”与“选择”。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不同学生脱颖而出.使所有学生能够各得其所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修应该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提高。对于选修课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12.
张德明 《学周刊C版》2013,(31):104-105
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强调的是基础,选修课面向的是部分学生,强调的是发展。两种课程侧重点不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上就要有所不同。面对纷繁芜杂的唐诗宋词选修内容,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选修课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当下选修课教学的重要课题。针对我校开设的《唐诗宋词选读》这门选修课,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优化诗词教学过程;试着把古诗词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积累卡片,让学生熟悉诗歌的风骨;朗诵诗歌,师生共享一缕诗情;写作鉴赏论文,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快感。语文教师在教授选修课时,要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寻找到提高选修课教学效益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唐衍 《学周刊C版》2013,(28):70-71
《先秦诸子选读》在新课标选修课系列中属于"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该课程设置有助于传统文化底蕴的积淀,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笔者对《先秦诸子选读》的教与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反思。首先,执教者必须深入研读选文之间的联系,采用单元备课、整体把握的方法。其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专题式教学模式的采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文选修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以高职《新闻采访与写作》选修课为例,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专题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专题选择、教学互动和教学反思这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王骥 《海外英语》2014,(22):95-96
该文从开设非英语专业《英语报刊选读》选修课的现实要求和必要性出发,明确课程自身特点决定的拟定教学目标,分析现行非英语专业《英语报刊选读》选修课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最后,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唐诗宋词选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之一。在实际教学不少教者把它等同于必修课程,过多强调文言;等同于学术研究,过多强调拓展等。另一种情况是作为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教者课堂教学手段往往简单重复,课堂缺乏生机。笔者围绕这两种情况,从教材怎样选和教师怎样读两个层面试做一些探讨。一、《唐诗宋词选读》教材怎样选选修课姓"选",就必然涉及教师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检测等诸多方面的选择、处理。《唐诗宋  相似文献   

17.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诗经》精粹选读"选修课应运而生。在选修课实践中,既考虑了选修课的课程特点,又兼顾了《诗经》作为诗歌的基本特点,采用涵咏诵读、自主选择、联想想象、拓展探究的方法,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诗经》,提高了诗歌鉴赏水平,提升了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论语〉选读>选修课堂,普遍存在疏通文意、文言字词句梳理式教学和教师主导式教学的现状,选修成了"逼"修.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指导,本文提出"课型安排多样化"、"提问设计趣味化"、"对话交流多方化"、"联系现实情境化"四方面思考,以期推进<〈论语〉选读>选修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选修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07年在温州新课程培训大会上,张新强教师也说:“教材依然是例子。”这在《论语选读》教材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因为教材本身就是《论语》的一部分节选,我们的教学也就是通过这些节选的内容来让学生走进整部《论语》,走近孔子。所以《教师用书》中也特别提出:“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人教版普通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专题的必读材料之一。作为选修课,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全面深入地钻研教材,具有驾驭教材的全局意识,同时要抓好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段的学习。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阅读,对文中难懂的字词句进行圈点勾画,做好读书笔记;课中则组织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涵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