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育是特殊教育的起点,对特殊儿童学习与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黑龙江省绥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和聋儿康复中心为实践载体,选取60名特殊儿童(包括自闭症17人,听力障碍20人,智力障碍23人)为研究对象,从特殊儿童家长的学历层次、家庭教育重视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三个维度对特殊儿童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特殊教育简史 1878年(明治11年)京都建立了一所盲哑院,1880年东京又建立了一所乐善会训盲院。这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特殊教育学校,使日本的特殊教育进入了新阶段。从明治20年代开始,各地都出现了盲聋哑学校。这些学校当时规模很小,都是私立的,经营很不安定。1923年,日本政府发表了《盲学校及聋哑学校令》,明确规定各道府县有设置盲学校及聋哑学校的义务,于是,过去的私立学校大多数都移交给府县管,而且把盲学校和聋哑学校分开了。这样一来,学生数大大增加了。  相似文献   

3.
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公立基础教育学校(含小学、初中、高中及聋、盲、弱智等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包括校长),按日本法律的规定,属地方公务员。日本政府对他们的管理有一套比较完善规范的制度和法律。日本中小学教师的定期流动(或者叫“转任”)属于公务员“人事流动”的范畴,“人事流动”一般是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必须发展特殊教育的问题。并在《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为盲、聋、哑、弱智和其他残疾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或班,以使他们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可见发展和普及特殊教育,举办特殊学校(班)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特殊教育远远落后于世界许多国家。为了吸取国外教育经验,本文将日本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普及情况简介如下,供我国发展和普及特殊教育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匈牙利特殊教育的历史是比较悠久的。早在十九世纪初,就设立了特殊教育机关。1802年,在维阿斯开设了第一所聋哑学校;1825年设立了盲儿学校;1875年设立了痴呆儿学校;1891年设立了哑儿学校。到了二十世纪,特殊教育学校就更多了。1900年设立了轻痴呆儿学校;1909年设立了精神病儿学校;1911年设立了肢体残废儿学校;1922年设立了重听儿学校;1928年设立了弱视儿学校。二次大战后,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国家对特殊教育更  相似文献   

6.
听力障碍儿(俗称聋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听力语言的障碍,他们缺失了许多受教育的途径,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在家里,他们一般处于极特殊的地位,家长往往出于“负罪”心理,给予过分的关照。久而久之,导致他们形成了特殊的心理特征。1.自卑、孤独、胆小不愿与人  相似文献   

7.
大同市特殊教学学校创建于1960年,是大同市唯一一所集聋儿语言康复、九年义务教育、职业高中于一体的12年制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设有18个教学班,学生230多名。学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山西省首批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学校领导班子怀着对特教事业的责任感和对残疾儿童的满腔爱心,全身心投入教育  相似文献   

8.
《现代特殊教育》2008,(10):F0003-F0003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建于1987年,是一所集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为一体的省级规范化学校。2000年,山东省首家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幼儿园在该校挂牌成立,幼儿园下设聋儿语训和智障康复两个班别。8年来,先后有100多名聋儿、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与特殊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由原来的盲、聋哑儿童发展到现在的弱智与其它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称特殊儿童)。由于特殊儿童的身体、心理、生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认知能力差异大,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安全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安全管理应狠抓特殊儿童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特殊儿童自觉、主动遵守学校安全行为规范并养成习惯,最终形成学校特色的安全文化,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0.
去年冬天,我们赴英国考察特殊教育,先后访问了伦敦,布列斯特尔、曼彻斯特等市的特殊学校(班)和师资培训单位。英国的特殊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据了解,过去英国特殊教育的对象,仅限于生理有缺陷、学习有严重困难的残疾儿童,如盲、聋、肢体伤残者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不仅重视正常儿童的普通教育,二战以后,日本政府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还非常重视身心缺陷儿童的特殊教育。本文企图通过对日本特殊教育的分析研究,探索其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一、日本特殊教育史略从广义上讲,日本的特殊教育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对才能出众儿  相似文献   

12.
康复后聋儿是指经聋儿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后康复效果达三级的聋儿.他们的安置目前一般是回归普通小学和幼儿园,但是也有学校利用优质资源将康复后聋儿留在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最好的教师,利用学校最优良的学习环境,并在课程结构和教材上大胆进行改革,试图寻找康复后聋儿接受教育的另一条途径.出色的听力康复效果和良好的口语基础使他们的思维、认知、社会适应、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都明显高于同龄聋儿.因此,他们的心理教育也显得更为迫切.为此,我认为康复后聋儿心理教育应做到"三多".  相似文献   

13.
以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工作大多是单一的聋儿康复、脑性瘫痪的肢体康复等,但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工作越来越向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发展。这就向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康复工作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在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前身为光绪二十年(1894)创办的泉州指明堂盲人学校,现已发展成集盲聋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含职专)阶段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目前校园占地48800平方米,新校舍面积28400平方米。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0人;教职工84人,其中硕士学历1人、本科学历57人。近年来学校有48位教师获国家、省、市级荣誉,54名学生考上长春大学、北京联大等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训基地"、"福建省文明学校"等70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特殊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盲人学校从只招收单纯视力残疾儿童,发展到了盲兼有重听、盲兼有可生活自理的肢体残疾、盲兼有轻度或中度智力残疾的儿童(多重残疾视障儿童)走进了盲校.尽管学校采取了增加助教等措施,但仍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普通教育发展较快,绝大部分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然而,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特殊教育,虽亦有所发展,但尚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将就此谈谈发展特殊教育的认识和意义。我国的特殊教育,随着其自身的发展以及同国际教育界的交流、合作与接轨,已突破以“盲、聋、弱智”为中心的狭义模式。现行的特殊教育是以超常、低常、器官缺陷三大类包括超常、弱智、盲、聋、交往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画语障碍、分重残疾为主的综合性教育模式。由此看来,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既相互联系,互有交叉,又各有分工,特殊教育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七名康复后进入普小随班就读的聋儿追踪随访六年,并与条件相当的六名正常儿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经盲法评定、统计分析后得知,随班就读聋儿与正常儿的普小毕业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聋儿随班就读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特殊教育?在《辞 典》中,关于特殊教育我 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段话:特殊教 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 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 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 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 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有 特殊需要的儿童。美国《百科全书》 第九卷“教育条目”中对特殊儿童 的定义是:“在智力、感官、情绪、身  相似文献   

19.
邹东凛 《文教资料》2011,(35):115-117
自2007年至今,日本将原先的聋哑、盲等养护学校改名为“特别支援学校”。我们可以从当代日本特别支援学校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中得到对我国的特殊教育办学参照的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现代特殊教育》(高教)的办刊宗旨:传播思想,繁荣学术,引领发展,搭建平台,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服务。主要读者对象: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特殊教育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的学校(机构)、康复机构的教师及相关人员,特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以及热心特殊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开设的主要栏目有:特殊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特殊儿童发展研究、教育与康复、课程与教学、高等特殊教育研究、融合教育、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