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晶体弹光效应中,运用折射率椭球的运算,清楚表明同一块晶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可以具有不同波长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阳离子掺杂方法制备了Mg:Er:Yb:LiNbO3晶体,获得了光折变效率高和不影响其它性能的激光晶体.为了探究铌酸锂晶体的微观结构对光学性质的影响,测量了Mg:Er:Yb:LiNbO3晶体的折射率和晶格常数.分析了晶格常数变化的因素和寻常光折射率、非常光折射率变化的因素,这两种性质与Er3 /Yb3 成分的关系不是完全单调变化的,在晶体中,Er3 /Yb3 浓度在1.1—1.2mol%范围内时观察到异常变化.给出了铌酸锂晶体结构对折射率影响的关系,Er3 /Yb3 掺杂LiNbO3晶体的两个主折射率随晶格畸变ca增大而增大.Er3 /Yb3 双掺杂对折射率和晶格常数的变化行为可以用稀土离子浓度影响锂空位浓度和稀土离子在晶体内的位置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全内反射型光子晶体光纤纤具有为高折射率,包层为石英-空气周期结构,光通过高折射率纤芯与低平均折射率包层间的全内反射向前传播.包层的周期结构要求也不严格,甚至可以无序.利用其特有的"无截止单模"特性,对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X切LiNbO3晶体质子交换光波导与退火质子交换光波导的特性,表明X切LiNbO3晶体质子交换光波导的折射率分布呈近似线性阶跃型分布.通过连续时间的退火,光波导的折射率分布向高斯型分布过渡.实验结果还表明,退火过程波导深度d与退火时间的平方根t成线性比例关系,退火后的光波导折射率分布能呈现出长时间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光的认识也进入到了一个更加高深的领域.光的偏振现象就是一例.光的偏振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同时,它在光学计算、光弹技术、薄膜技术等领域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光的偏振性,可以对薄膜介质的厚度、透明介质的折射率、溶液的浓度等物质特性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圆偏振外差光束分别经透明板反射和透射后的s光和p光的相位差改变,得到了它们与透明板折射率和厚度的关系.利用改进的M-Z干涉仪设计和构建了能同时测定透明板的折射率和厚度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从透明板反射的圆偏振外差光束的s光和p光的相位差,将测量数据代入理论上导出的特定方程,可以计算出被测透明板的折射率.同时,透明板又在改进的M-Z干涉仪的测量臂中,由波长偏移和光通过透明板引起s光和p光的相位差改变.由透明板折射率的测量值、相位差改变和波长偏移的特定值可得到透明板的厚度.从而实现在同一光学构造下完成对透明板的折射率和厚度的同时测量.  相似文献   

7.
根据菲涅耳公式和光在晶体中的传播特性,分析了入射或反射椭圆偏振光长、短轴分量与s、p分量的关系以及晶体中的折射率与光轴方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测定单轴晶体折射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简单方法.通过测量椭圆偏振光的长、短轴分量并利用布儒斯特角的特点,就能完全确定单轴晶体的两个主折射率和光轴方向.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且测量精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某些晶体,如铌酸锂,磷酸二氢钾(KDP)等,加上电场后,会改变光在晶体中传播时所表现的各向异性的性质,这种效应称为电光效应.在分析线性电光效应时,一般光电子技术教材中都会采用折射率椭球方程讨论电致折射率的变化,并利用坐标轴旋转法寻找新的折射率椭球的主轴.本文将介绍另一种矩阵理论的方法分析折射率椭球方程主轴化问题,并与坐标轴旋转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光纤瞬时光敏性变化,应用法布里-珀罗标准具设计并搭建了测量光致折射率瞬时变化的实验平台。该平台具有沿光轴向较深的聚焦光斑,利于光照区域内均匀照射,且其获得的透射光干涉波形具有较高对比度,通过实验可详细研究光纤纤芯在光诱导下折射率瞬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瞬时折射率变化测量精度可达到10-5数量级。同时结合实例,实验探究了硫系玻璃光纤纤芯的瞬时动态光致折射率变化特性,在准带隙光照射下其光敏性存在2个过程行为,并依此分析了光照功率对该2个过程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透射光栅测定透明液体折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利用分光仪和透射光栅等实验室常用仪器,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衍射角来测量透明液体折射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把一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用于一维二元光子晶体的滤波特性研究,数值模拟多种因素对一维二元光子晶体的滤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成一维二元光子晶体的折射率、厚度、层数、入射角、光源的偏振态等都对滤波特性有影响,掺杂层位置、厚度、电磁参数都能调节其偏振滤波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传输矩阵法理论,通过数值计算模拟的方法,研究各种结构参数对光子晶体滤波器滤波品质的调制机制,结果表明:对于双正介质光子晶体,当光子晶体或光子晶体量子阱的排列周期数越大,或基元介质高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子晶体滤波器的滤波品质越高;对于单负介质光子晶体,当光子晶体介质层厚度越大,光子晶体滤波器滤波品质也越高;当双正介质光子晶体的介质换成双负介质时,光子晶体滤波器的滤波品质会降低,但随着双负介质折射率的负值增加,滤波品质会上升。光子晶体或光子晶体量子阱结构参数对滤波器品质的调制机制,为设计光子晶体滤波器以及形成其有效调制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惠更斯作图法,得到了在任意入射角情况下单轴晶体内非常光在其传播方向上的折射率。  相似文献   

14.
应用On-Shell方法研究带缺陷的正方二维园柱光子晶体,缺陷的引入使得原来不透电磁波的禁带中,出现了缺陷模,即某一波长的电磁波可以透过,计算结果表明缺陷模的频率与透射率随着缺陷的性质,即缺陷的大小和折射率及缺陷两边的层数而改变。  相似文献   

15.
负折射介质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即反常折射现象、自聚焦效应、逆Dopp ler频移和反常Cerenkov辐射等,这些性质为人们提供了控制光的全新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先回顾了负折射介质的研究历史,然后对负折射介质主要物理性质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最后简单介绍了光子晶体负折射效应。  相似文献   

16.
THz频域层状一维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金属微波波导和介质光波导难以解决飞秒激光脉冲作用于光电导天线或光整流晶体产生的0.1-4THz脉冲辐射传输中的群速色散问题,光子晶体光纤在色散设计方面具有很强优势.本文利用光在多层介质中传输的传输矩阵法对层状一维光子晶体光纤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对THz频域材料特性的研究,设计出适合于传输0.1-1THz频段的层状一维光子晶体光纤.  相似文献   

17.
利用传输矩阵方法研究了多个周期性分布的负折射率缺陷的一维光子晶体的透射谱.以32个周期的1/4波堆存在5个负折射率缺陷的光子晶体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带隙中产生多个缺陷模,这些缺陷模的分布依赖于缺陷在晶体中的分布.当缺陷密集时,缺陷耦合较强,缺陷模相距较远;当缺陷稀疏时,缺陷耦合较弱,缺陷模相距较近,分立的缺陷模趋于简并,由此形成一个很窄的通带.与正折射率缺陷情形相比较,负折射率缺陷间的相互作用对缺陷模的影响更大,缺陷模谱线也更宽.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光学传输矩阵理论,研究了有缺陷的一维三元光子晶体的透射谱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光子晶体透射谱特性将受到缺陷层折射率和光学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小测距误差,提出一种在一个未采用/采用高频率稳定度晶振的测距系统中,运用误差系数减小测距误差的方法。在测距系统中,由于基站处时钟偏移的影响会造成响应时间误差,又由于基站间传递信号时空气折射率会对信号传递速度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信号传递时间,将上述两个造成测距误差的因素组合为一个误差系数,通过推导的公式计算出误差系数后,再带入之后的测距计算中,便可减小测距误差。经实验验证,在引入误差系数后,测距误差相比未引入误差系数时减小了0.4%,可满足高精度测距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A kind of image distortion 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resulted from average refractive index changes between structures of bio-tissue is discussed for the first time. Analysis is given on following situations:1) Exact refraction index changes between mierostruetures;2)The gradient of average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tissue layers is parallel to the probe beam;3) The gradient of average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is vertical to the probe bea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age distortion of situation 1) is usually negligible ;in situation 2) there is a spread or shrink effect without relative location error; however, in situation 3)there is a significant image error inducing relative location displacement between different structures. Preliminary design to eliminate the distortion is presented, the method of which mainly based on the image classification and pixel array re-arran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