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与管理》2013,(2):26-31
电动汽车产业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日本是现今电动汽车产业化最为成功的国家,对日本汽车企业的电动汽车专利进行计量分析,可以作为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他山之石。分析结果显示,日本丰田、本田两家企业的专利领域集中在混合动力汽车,日产专利分布均匀,三家企业都十分重视微处理系统、燃料电池等专利的产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纵横》2011,(9):38-42
节能、环保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汽车的大量使用,更加剧了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问题。电动汽车由于其节能和低污染等优点,成为当代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其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也被认为是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电动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等。为促进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和快速发展,推动全省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中原崛起,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并为2020年前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国内电动汽车专利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海龙  魏瑞斌 《现代情报》2013,33(3):168-172
电动汽车作为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对中国专利信息中心(CPIC)数据库中的电动汽车相关专利申请量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来国内车企和科研机构在电动汽车领域专利申请量增长强劲,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等技术领域达到国际水平。本文聚焦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专利技术,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绘制相关图表展开专利计量分析,旨在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蓄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当前的发展现状.由于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电动汽车,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已经成为最为可行的方法.本文最后总结了三种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低速电动汽车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中国低速电动汽车产业自2005年以来开始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产业化的关键阶段.由于具有破坏性产品的特点,低速电动汽车往往被归结为针对传统汽车的破坏性创新.本文在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低速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了低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对破坏性创新理论带来的挑战.分析表明,低速电动汽车并非传统汽车的破坏性产品.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金融危机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目前,我国已出台许多政策,扶持和引导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政府意欲加速提高国内电动车产业的竞争力,缩短成熟期,实现对国外汽车工业的“弯道超车”. 中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发展电动汽车,推动汽车领域的节能减排,不仅关系到国家石油安全、能源安全,也是减轻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由于国家对汽车排放法规与油耗限值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内燃机在汽车上无法同时满足排放与油耗法规的要求。采用混合动力方案的电动车有效降低了纯电动汽车能耗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问题,让电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过度充放电,延长蓄电池的寿命,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因此成为当前传统汽车向纯电动汽车过渡阶段大力发展的方向。分析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串联式结构、并联式结构、混联式结构三种基本形式,以及电池技术、控制技术、发动机技术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技术发展前景,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战略与策略建议,其中着重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反映当前主流新能源汽车的最新发展水平和存在的发展瓶颈,为今后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公共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纯电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车载充电技术作为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一直以来各大汽车公司以及科研单位等都视之为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全球以及中国的车载充电技术专利申请趋势、研究热点及高产机构分布,得出全球的技术发展特点,得知中国在这一领域具有的优势和不足。随着车载充电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需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