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刘基故里青田,以《季氏湖山义塾之记》碑、《祭诚意伯碑》、《明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碑和"刘诚意伯庙"、"刘文成公祠"三碑、二庙(祠)为代表的有关刘基的多处遗迹,是刘基文化非常珍贵的实物组成部分和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通过考辩、梳理,还其历史事实,突出人文价值,从而对深入研究刘基、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未进上,并做过官(县丞,儒学副提举等职),因受到排斥和压制,怒而归隐。元至正二十年(1360)后,刘基同章溢、叶琛被朱元璋邀请出山,协助平定天下,成为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谥文成,著有《诚意伯文集》。  相似文献   

3.
作者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初文学家。明朝初年,刘基曾封为诚意伯,他的文集就命名为《诚意伯文集》。刘基号为“郁离子”,他的一些寓言故事等又编集为《郁离子》。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郁离子》。本篇是一则寓言故事,情节生动,寓意深刻。人所训养的猴十分聪颖,舞蹈水平很高,引起一小儿嫉妒。小儿悄悄投几个茅栗,群猴因纷争茅栗而原形毕露。作者借用这个故事批评“不制之师”的“见物而争趋之”的现象,讽刺一些人为争名争利而斯文扫地的丑态。  相似文献   

4.
《卖柑者言》是一篇寓言性散文。作者是元末明初有名的诗文作家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1310—1381年)。自幼聪慧,才识过人,通晓政治、军事、哲学、历史、法律、天文、历法。元末中进士,曾任县丞、儒学副提举等职,后协助朱元璋建立明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晚年遭朱元璋疑嫉而去职赋闲,忧愤而死。刘基文学造诣很高,诗歌以古朴雄放见长,散文富有形象性。一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1470年,御史戴用等人将他的著作编刻成书,共二十卷,名《诚意伯文集》。《卖柑者言》就选自这一文集。  相似文献   

5.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犁眉,浙江省文成县人.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谥文成.著有<诚意伯文集>二十卷.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瓯越文化、江浙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刘基,字伯温,文成人.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封诚意伯;明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刘基"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有"策士无双,文臣第一"之誉,和姜太公、诸葛亮并为"三大军师",人称"千古人豪",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文学家、思想家,在广大民众中,他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刘基强调"穷理修身,涵养本心",力行"诚意、正心".刘基一生,无论是待人、处事、治吏治军、治国安邦、赋诗作文、出处进退、人格人品,无不是以"诚"、以"信"."立身处世,诚信为本",这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刘基文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析"诚意伯"     
刘基以诚待民、事君、治国、治军、治文,无愧于"诚意伯"的封号."诚"是刘基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阶段,对刘基文化,特别是"诚"文化,有必要加以发掘、研究、开发和利用,以诚立人、立业、立校、立市.  相似文献   

8.
《易》学理论是元明之际儒者刘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经学家的刘基对于易学理论中的象数、卜筮之学是精通的,尤其是其易学名篇《灵棋经解序》一文对于灵棋课法与易学卜筮构成相为表里的关系进行了解读。此外,还可以通过《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来摘撷刘基《易》学思想之片论。  相似文献   

9.
刘基弃元仕明,虽不克获得大用,赍志以役,有识之士为之抱屈不已,但毕竟在入明后官拜御史中丞,爵封诚意伯,后世更视其为开国军师,配享宗庙。但自钱谦益在《列朝诗集》暗示、金堡澹归在《列朝诗传序》中明言刘基有遗民心态之后,400多年来一直未有很好的回应。其实,刘基的仕明,几番荐举征聘,绝非轻出;出山之后,又多有荐人,则显非如钱谦益所谓"迹与而心不与",实出"天命有归"的志愿;后来生出的遗逸之想,乃是不尽其志的牢骚心态而已;而其荐人之举,在明初的政治环境中,尤具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选自《诚意伯文集》.本文是篇寓言,写于元朝末年,借卖柑者的话,揭露、讽刺当时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的腐朽本质.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人.元末进士,做过官,后隐居著书.朱元璋起兵后,他被征聘为谋臣,协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并参预议定明初典章制度,官至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构的长官)封为诚意伯.退休后,由于遭人诬陷和朱元璋的疑忌,忧愤而死.刘基兼擅诗文,散文风格古朴.一些寓言性、讽刺性作品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