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他们不怕作文,然后再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作文,这样他们才能写好作文。一、树立"作文不难"的意识帮助学生走出"作文难"的认识误区,树立"作文不难"的全新意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在习作训练中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作文其实与说话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是用嘴,一个用笔罢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到说话难了?有谁愁张口说话了?没有!可为什么要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  相似文献   

2.
学生为什么怕作文?为什么不同年级的学生几乎是一致认为"没啥可写".不少高年级学生反映:讲讲还可以,但拿起笔来,就没话可说了,因此就不喜欢作文. 是不是所有的作文都不喜欢?那又不尽然.多数学生都说,看图作文最容易写,他们都喜欢写,高年级学生更喜欢自由命题作文.是不是自由命题作文更容易写?当然不是.论难度,自由命题作文要自己命题,自己确定范围,无规可循,困难要比教师确定范围和经过指导要大得多,可学生偏偏喜欢写,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作文教学思考的空间.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习作机械、死板、千篇一律,文章缺乏个性.作文本来是为了交际、生活的需要.可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要训练形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是为作文而作文,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并不感到是生活的需要、交际的需要,而是为了分数不得已而写.  相似文献   

3.
"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受。"这是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虽然我们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强了习作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可是,有些学生为了应付差事,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脑海中可供写作的材料内容不足。即使学会了一整套的表达方法、技巧,也终因无米难为炊。久而久之,他们对作文就越来越没兴趣,越没兴趣越不想写,越不想写就越写不好,如此恶性循环,作文自然就成了令人头疼的事情了。而小学生作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作文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它需要遵循规律和原则:一是要态度明确,即作文中要有明确的是非判断,作文时写没想明白的事是不明智的;二是要情真,要求作文的感情真挚、自然、健康;三是实在,作文一定要有实例,不能泛泛而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呢?一、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作文时,学生常感到无话可说,并且写出的文章没有深度,主要是因为中小学生生活单调,知识狭窄,难以找到合适的材料,很多学生不喜欢一般性的材料,倾向于偏、奇的素材。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一些平时的、细节性的生活材料更能打动人心。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去认真…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捕捉写作材料,为学生的作文练习开创一个丰富多彩的天地,使作文变得新鲜、有趣,学生想写、乐写,并逐步成为精彩生活的一部分,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那么,我们怎样呢?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要让中学生写出思想丰富、情趣高雅、文质优美的文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做到"三性": 一、培养学生作文要有生活性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它告诉人们,无论是多么有厨艺的厨师,如果没有做出菜肴的各种材料,那是做不出色鲜味美的佳肴来的.同样,一个不管你多么有名气的作家,如果不深人生活获取创作的第一手材料,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我们要学生写出好文章来,就必须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做到心中、手中都有"米".如何让学生去获得这些"米"呢?  相似文献   

7.
<正>何为任务写作?就是写作时要有明确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写是为了有效地交流""要为不同的目的和读者写作",这几乎是美、英、澳、德、日等国写作课程的共同理念。当前,我们的写作教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为了完成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要求、考试的要求而写,写出来的作文也大多是给教师看的。这导致学生写作热情不高,写作材料虚假,写作过程困难,写作效果欠佳。教师如何在作文  相似文献   

8.
"作文要真实"这是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做到的.但教师在指导时会不会犯"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错误呢.有一次上作文指导课,要求写一篇《美丽的校园》观察写景作文.观察后,让学生们口头描述校园景色.有个同学说了校园中的几处景物,然后说我们班的门窗和桌椅很破旧,口气中不无叹息之意.我刚想说:"我们要‘美丽'来写,不写破旧的桌凳,写整齐的桌椅,玻璃的明亮."可是我的心一颤:这不是教给学生作假吗?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学校中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我心念一转,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桌椅、门窗虽破旧,但我们的教室干干净净,桌椅整整齐齐,我们在这里愉快地学习难道这不美吗?后来我看到同学们在作文中写道:我长大以后,要修建一所很漂亮的学校,像城市中的学校一样.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就要学写作文。但往往有的同学怕写作文。一是没有内容写,二是写不具体,三是写不生动。越怕写作文,就越写不好,越写不好就越怕写,这就造成恶性循环。那么,如何让学生变怕作文为爱作文?一、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叶圣陶先生对读、写二者的关系做过这样的分析:“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不甚相干的两件事,而且特别看重写作,总是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行,好像语文程度就只看作文程度似的。我看阅读的基础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改革,必然导致作文教学的变革。作文教学要日趋完善、进步,必须“将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和谐、自主、创造性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作文教学中,努力构建自主、开放“的习作超市”,营造宽松、自由的作文氛围,把选择权、评价权交给学生,已成为一种必然。一、课堂作文“超市”小学生怕写作文,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师在学生作文刚起步时就提出很多要求,设置种种障碍,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结果是学生越写越不愿写,越写越不会写。这就好像我们领学生到商场购物,只允许他买某样东西,或只让他在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学生写作时下笔还不知所措呢?写作时走走停停,写出来的作文也达不到文从字顺。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文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应该要养成先思考后动笔的好习惯,"袖手于前,始能疾手于后"。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文本中的写作切入点,做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导,使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读写结合中逐渐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说作文难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难在作文时不知道该写什么;二是难在作文时不知道该怎么写。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生活积累的缺乏。其二是语言材料的匮乏。其三是迁移意识的淡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认为要解决学生的作文难。使学生知道作文“写  相似文献   

13.
话题聚焦有的同学问活动场面怎么写,我们的作文要么就是很单薄,给人的印象不深,要么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写,更糟的是有时越写越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多半是因为没有做到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写游记和写其他作文一样,都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写一篇作文,固然要重视内容,但是如果不注意写作技巧,同样写不出好作文。写好景物有哪些技巧呢?我们还是先看看下面的这篇作文吧。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参观记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写好作文?这样的问题不知问了多少次,但越追问越困惑,作文似乎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我们不从训练的角度,而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会怎样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基于此,写作首先要解决作文是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都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最怕写作文。作文时,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这是学生作文时常有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生活素材,也没有观察周围的事物。但是,写作文是要有材料的,如同农民种地需要土地、种子、肥料一样。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作文呢?  相似文献   

17.
现在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一听到作文时,学生的心情可以用"讨厌"两字来形容。小学生怕写作,习作时"咬笔头,皱眉头,无话头",越写越怕。时间久了,学生对习作就没有了信心。那么,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把作文当作最好的伙伴呢?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分为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是伴随学生终生的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当下的作文,却使我们的学生苦不堪言,苦在哪里?苦在学生们想写的教师不让写,教师让写的学生们写不出来,也不感兴趣。那么,我们不妨看看教师要学生写的作文与孩子之间到底隔了什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8,(6)
一提到写作文,学生的反应用谈虎色变来比喻最恰当不过了,相信每个语文老师都感受过。学生为什么如此害怕写作呢?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写作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学生没有材料可写,心理很害怕,越害怕越写不出来,越写不出来越不想写。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20.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任教师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指导,到学生那儿仍是不见起色,收效甚微。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心是前进的动力,当学生有了这两样东西,当他们用快乐的心情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时,蓦然发现,原来作文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原来他们也可以做作文的主人而不是被迫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