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反证法例谈     
反证法是一种重要的间接证明方法。为熟练掌握,现就有关反证法的应用归纳如下: “通过证明论题的否定为假,从而断定论题为真,这种证法叫做反证法”。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分清命题“若A则B”的条件和结论后,可按如下步骤进行:1.作出与命题结论B相矛盾的假定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缺乏反证法证明的理论基础和不能正确否定命题“若A则B”,就会在反证法证明时,陷入用特值法的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反证法就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律来证明数学命题的一种基本方法。以往人们一般总认为反证法是以形式逻辑学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为基础的。譬如要证明命题“若 A 则 B”,根据排中律,只需证反命题“若 A 则非 B”是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诸多证明方法之中,有一种被称为“数学家最精良武器之一”的间接证明方法———反证法.只要抓住该方法的要领,就能使一些不易直接证明的问题,变的简单、易证.反谓反证法,就是在要证明“若A则B”时,可以先将结论B予以否定,记作-B,然后从A与B-出发,经正确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矛盾,从而原命题得证.反证法大致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归谬法:论题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情况,只要把这种情况推翻就达到了证明目的.穷举法:论题结论的反面不止一种情况,要一一驳倒,最后才能肯定原命题结论正确.反证法常用于以下几种命题的证明:1有些起始命题、基本…  相似文献   

5.
题目:把原来不带电的绝缘导体 B移近带正电的导体 A,用手指接触一下 B的左端,然后移开手指,问导体 B是否带电,带什么电 ?如果用手指接触的是 B的右端,情况又如何呢 ?  首先,利用电场线的性质证明一个普遍结论:接地导体附近若只有一个带电体,则接地导体表面不可能有与带电体上的电荷同号的电荷。 用反证法证明。如图所示,设带电体 A带正电荷,若接地导体 B某处有正电荷,就有电场线从该正电荷发出,此电场线不可能止于带电体 A,否则导致既有 UA>UB,又有 UB>UA的矛盾;也不可能止于地或无限远,否则导致 UB>0,与接…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的诸多证明方法中,有一种被称为“数学家最精良的武器之一”的间接证明方法,这就是反证法.只要抓住要领,反证法就能使一些不易直接证明的问题变得简单、易证.所谓反证法,就是要证明“若A则B”时,先将结论B予以否定,记作B,然后从A与B出发,经正确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矛盾(可以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解题中经常使用反证法,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当论题从正面不容易或不能得到证明时,就需要运用反证法,正所谓“正难则反”。这种反证的思想方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只是没有被专门系统地提出而已。  相似文献   

8.
谈反证法     
王朝琪 《甘肃教育》2001,(10):38-38
一、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间接证法,它不是直接从题设推出结论,而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我们知道,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一个命题“若A则B”成立,显然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也必成立.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它的逆否命题“两底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等形”,两者是一致的,也是等价的.因此,我们要证明“若A则B”,可以间接地去证明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B是原命题中的结论求证.今将“若不B”作为已知,经过推理达到“不A”,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9.
设Cn×n是复矩阵集,若A、B∈Cn×n,使A2=B,则称A为B的平方根.关于B存在平方根的条件,目前较好的结果是:引理[1]设BCC。“”,若B可逆,则存在A,使AZ—B.本文将上述结论推广为:定理1设B6C”””,则当秩(B)一秩(B2)时,存在ACC。“。,使A。一B.证明若秩(B)一n,由引理知,存在A6C”””使A’一B,此时秩(B’)一n,结论成立.若秩(B)Mn,设B的Jordan标准形为U-‘BU一山ig《Jgl,…,几,*乙l,…,*引,其中,入十;,入十。,…,Jt为主对角线上非零的若当块.由引理知,入十l,人十。,…,人均…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要求 反证法是数学上用于推理证明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在高中立体几何、代数中都用得较多。在初中三年级平面几何中初次讲授反证法时,鉴于教材内容少、难度大,只能要求学生掌握反证法的简单原理和证明步骤。 1.反证法的简单原理 反证法就是利用形式逻辑中排中律原理,否定两个对立的判断A和(?)(非A)中的一个判断而间接得出另一个判断必然成立的方法。 2.反证法的步骤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则B”成立,其步骤为: 第一步:先假设B不成立(即(?)成立)。 第二步:从第一步的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而导致矛盾(即得出荒谬结论);找出这种矛盾的原因是第一步的假设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大凡一个数学命题“若A则B”,一般都能用反证法给予证明。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用反证法,显得特别方便和有效。一、当结论的反面B,比B本身的形式较为具体,或情况较为简单的时候。例1.若a、b、c为奇数(可以是负数),则方程ax~2 bx c= 0没有有理根。这个命题中的结论B——方程无有理根(即只有无理根);(?)——方程有有理根。相比之下,因有理数可写成互质整数之比,故(?)形式具体。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弱微分中值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微分中值定理中的“函数在区间左、右端点右、左连续”这一条件减弱为 “函数在区间左、右端点存在右、左极限”,得到了弱微分中值定理.并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3.
“反证法”是一种简明实用、间接的数学证明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介绍了“反证法”的逻辑依据和步骤,并列举了数学分析中宜于用“反证法”证明的问题,同时指出了使用“反证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讲不定式极限张正杰首先分析两个函数商的极限.若函数f(x),g(X)在X→Xo时分别以A,B为极限,且B≠0则;若A≠0,B=0则;若A=0,B=0,则就不能由商的运算来确定,而称这种形式的极限为“不定式极限”.(课题的导入,从教学内容的联系出发,...  相似文献   

15.
一、境空题(每空3分,共45分):1.若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4,-3),则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2若正三角形两个顶点的坐标是A(0,1)、B(0,5),则第三个顶点C的坐标是;3.若函数是一次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在函数*一二一下十/Y=一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Z””””““””“『”“’“””’5.若直线y一kx+(Zk-10)在y轴上的截距是一4,则人一,此直线的解析式是6若抛物线经过A(2,-5)、B(-3,0)、C(l,0),则此抛物线的解析式是,对称轴是一,顶点是——。…  相似文献   

16.
反证法是间接证法中的一种.在解某个数学问题时,若感到条件“不足”或无从下手,不妨考虑使用反证法.反证法最大的优点足无形中多了一个或几个条件,从原结论的相反结论出发,再利用原有的一些已知条件,导出矛盾,从而达到否定假设,肯定原命题的目的.反证法的应用范围很广,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论证极限问题,一般对初学者都感到困难.而对较复杂的函数极限更棘手.本文通过用“ε-δ”极限定义推证多项式函数的极限,对研究和解决这类问题的学者以参考.先推证多项式函数的分解式:定理1设f(r)为n次实系数多项式,则f(x)-b总可表为L(x-a)P(x)+C.其中L、C均为常数,,b为有限实数,P(x)为n-l次多项式.注1”为主观易还,不妨设f(x)是首项系数为1的三次多项式,至干n次情况,用同样方法,通过数学归纳法得证.证明设1s则则这里故定理得证.注2”当首项系数L不为1(L一0)时,可提出L,变成f(X)一Lf;(X)…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要点1.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2.点的轨迹的定义.3.六种基本轨迹二,4.轨迹作图.二、解题指导例1命题“若A成立,则B成立”的逆否命题是()(常州市,1994年)(A)若B成立,则A成立;(B)若A不成立,则B不成立;(C)若B成立,则A不成立;(D)若B不成立,则A不成立.解(A)是原命题的逆命题,(B)是原命题的否命题,(C)不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故选(D).例2下列定理中有过定理的是()(A)全等三角形对应用相等;(B)对顶用相等;(C)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D)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解每…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般总是先从正面入手按照常规的思维途径去进行思考,这就是所谓的正向思维。如果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特定的数学问题形成了一种较为强烈的意识,就转变成思维定势。人们常常借助于一些具体的模式和方法先加强这种思维定势,而使许多问题得到解决。但往往也会遇到从正面入手较繁较难,或出现一些逻辑上的困境,这时就要从辩证思维的观点出发,运用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面,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分析问题,运用反证法解决问题。一、反证法及其逻辑基础证明命题“A B”时如果用这种方法:假设A∧B为真,在A且B的…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1.若点A(x,y)在x轴上,则y=;若它在y轴上,则x=;2.若点P(x,y)在第四象限内,且,则点P的坐标是_;3.点(-3,5)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4若P点在X灿1二,且P点到A(-7,-2)、B(-3,2)的距离相等,则P点的坐标是5.若函数y一(m一1)x·’-’。-’是正比例函数,则。一;__,_几分___。L。____。已在函数x一4P;---.-一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3””““””“””“’“”””7.若一条直线经过人(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