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0,(18):23-23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电影《2012》?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对世界末日的无限遐想,也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上的人类遇到灭顶之灾该怎么办呢?真的会有人在地球上建造诺亚方舟吗?人类的文明如何保留与延续?现在,这些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科学家们正计划在月球上打造承载人类文明的“末日方舟”。  相似文献   

2.
爱尔 《知识窗》2008,(5):52-53
科学家家欲在月球打造“末日方舟” 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地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许多科学家相信,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或一场失去控制的核战争,也可能足以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假如人类文明在这种“末日武”灾难中被摧毁殆尽,即使地球上仍有少数幸存的人类,那么他们也将重新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欲在月球打造"末日方舟" 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地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许多科学家相信,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或一场失去控制的核战争,也可能足以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假如人类文明在这种"末日式"灾难中被摧毁殆尽,即使地球上仍有少数幸存的人类,那么他们也将重新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因为人类在数千年历史中积累保存的所有文明知识都可能会在大灾难中"失传".  相似文献   

4.
39亿年前,太阳系刚刚诞生不久,各大行星曾经遭遇过一次毁灭性的小行星群撞击,这场灾难一直持续了2000万年,甚至可能长达2亿年。至今我们还能根据月球、火星、水星、金星上未及痊愈的伤口——环形山,想像出当时的惨烈情景。我们的地球也未能幸免于难,只是由于几十亿年间地质活动频繁,现在已经很难看到灾难后的痕迹了。科学家试图对造成这些环形山的毁灭性撞击做出合理的解释,有人将罪魁祸首定为土星和木星,也有人将灾难归咎于天王星和海王星。坚持第一种看法的科学家们认为袭击我们的“宇宙炮弹”来自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他们对太阳…  相似文献   

5.
欧洲一炮打响有绝活2003年9月27日欧洲航天局成功发射了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慧一号”,这也是21世纪人类发射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2005年9月,该月球探测器已在月球北极上发现了一个可以建立人类定居点的地方。这里“终年阳光普照,温度适宜”,有望成为一个理想的宜居处所。科学家称,如果在月球上最大的天然坑(内找到地球上存在的岩石,就可以用来在月球上建造建筑物。欧洲航天局科学家们计划在“智慧一号”寿命末期,即2006年9月初用它以2千米/秒的速度去撞击月球表面,以帮助科学家们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信息。印度不甘示弱要航月印度原打算…  相似文献   

6.
隼鸟还乡     
2003年5月9日,造价138亿美元、重约510千克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在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它的使命是登陆小行星,采集样本并返回地球。这是人类第一个往返于地球和月球之外天体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7.
谁要“摧毁月球”2002年5月初,俄罗斯五位科学家向俄政府提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摧毁月球!这几位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地球的一只体格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使得地球以一种笨拙的倾斜姿势围绕太阳运转,因此造成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无常,灾害不断。如果把月球摧毁,地球就不再倾斜,也不再有四季的轮回。整个地球将成为人类生存的天堂,俄罗斯寒冷的冬季也会一去不复返。首先提出这个建议的科学家名叫弗拉迪米尔·克鲁因斯基,他在俄罗斯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天体物理学家,他也是“摧毁月球”计划最坚定的支持者。他指出,俄罗斯…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蕴藏着一种足可供人类使用1000年的清洁能源,可是“果子好吃却难摘”,假如开采方法不得当,又会给我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更新鲜的是,科学家还用它来解释百慕大之谜。  相似文献   

9.
美国一位从事宇宙、天体和星球理论研究的著名科学家阿列克桑德·亚伯 ,针对地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灾难不断的状况 ,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设想 :炸毁月球保地球。他说 ,如果把月球炸毁 ,由于地球有强大的地心引力 ,就会把一部分月球土壤和碎片吸入广阔的太平洋海域 ,这样地球的地形、地貌、气候和生态环境都将大大改变。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将会变得很均匀 ,地球上再也不会有炎热的夏天和冰冻寒冷的冬天 ,那些贫瘠荒凉的沙漠、荒漠和沙滩也将消失 ,气候将趋向长期稳定 ,风调雨顺 ,农业生产将高速发展 ,人类生活将大大改善。这位科学家指出 ,…  相似文献   

10.
生物圈一词是1875年由奥地利地质学家爱特德·苏斯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地球表面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科学家们把生命休养生息的地球称为“生物圈1号”。美国一些自称为“太空生物圈冒险家”的学者出于对太空旅行和人类是否能移居到月球上生活的极大兴趣,于1984年开始设计并建造了模拟地球情形的“生物圈2号”,使它作为一个实验基地研究地球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植物、动物,特别是人能否长期生活在里面。  相似文献   

11.
正地球只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印度的月球探测器进入月球轨道或到达月球表面,中国的"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玉兔二号"月球车也成功在月面行走。但是,月球太孤单了,  相似文献   

12.
德国天文学家发现,200万年前,地球差点遭遇到巨大的灾难—一太空星球爆炸产生的宇宙射线几乎使地球的臭氧层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而一旦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被毁坏,那么人类可能面临灭顶之灾。这一险些发生的灾难来自200万年前一颗处于爆炸期的星球。几百万年前,一个由数千颗极不稳定的大型星球组成的恒星群曾与太阳系“擦肩而过”,组成这一恒星群的星球寿命较短,外部均包裹有高温气体,很容易发生爆炸。而到200万年前,这一恒星群距离地球仅130光年,就宇宙距离而言可以说非常之近。除了这些宇宙的历史片断之外,天文学家们还在大海里找…  相似文献   

13.
傅玫 《未来与发展》1991,7(2):30-33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这一惊天动地的创举,打开了人类航天史的首页;1961年,尤利·加加林激动人心的飞行,首创了人类航天之行;1969年,三位宇航员从地球起飞,航天40万公里、开创了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阿波罗”计划的12名宇航员在11次航天飞行中,9次环绕地球、登陆月球,建立了6个月球基地、宇航员和登陆车在月球的行迹记载了人类向太空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4.
史无前例的计划迄今为止,人类对自身居住的家园——地球的了解还不如对月球表面的了解多。为此,日本科学家推出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地心钻探计划,准备用一艘名叫“地球号”的巨型钻探船于2006年开始在太平洋底钻出一个穿透地壳到达地幔的深洞。如果在今后几年能取得岩芯样本,从而将有可能了解引发海底地震的原因,揭开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之谜,以及地球深处是否存在特别的生命物质,解开地球生命起源之谜。凿穿海底七千米地球号勘探船现在正泊在日本南部横滨港口做启航前的最后准备。地球号的排水量为5.75万吨,船身长210米,相当于“泰坦尼克”号的…  相似文献   

15.
到月球上去     
开发月球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相距约38.4万公里,直径3476公里(为地球的27.3%),是21世纪人类开发宇宙的第一个目标。1988年4月在美国休斯敦空间中心,召开了第二届“21世纪月球基地与空间活动讨论会”,50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探讨了在月球上建立人工生物圈和宇宙城,如何采矿、制氧、造水,如何改造环境、如何建造天文台和宇航基地等重大问题。日本一些公司计划于2050年后,在  相似文献   

16.
金科 《金秋科苑》2013,(24):26-29
月球基地计划是在月球上建立一个空间设施的计划。这是美国于1989年提出的征服宇宙空间“三部曲”(建设“自由”号空间站、建立月球基地、实现载人登火星)的第二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们正在雄心勃勃地设想在月球上建立通往宇宙深处的中转基地,甚至建造人类长期居住的月球城市。然而我们都知道,月球上并没有像地球那样的大气层,没有氧气可供人类呼吸。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宇航员不得不穿着笨拙的宇航服,背着硕大的生命维系系统在月球表面跳来跳去。如果能在月球上找到氧气,那么建立月球基地和月球城市的计划就显得可行的多。现在,哈勃天文望远镜让科学家们看到了希望,通过哈勃天文望远镜,科学家们发现在月球的好几个地方都有钛铁矿存在的迹象。钛铁矿在地球上也比较常见,它由钛和氧化铁组成,其中的氧比较容易被分离出…  相似文献   

18.
首先大型火箭将装有月球着陆器的载物舱发送到地球轨道上美国人又要登月球了!美国宇航局的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2005年9月宣布,2018年,将有4名宇航员再次登月,并在那里逗留一至两个星期。在上期的杂志中,我们在《载着梦想飞向宇宙》一文中了解到,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月,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30多年过去了,人类探测月球的热情又高涨起来了。除了美国外,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或组织都制定了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这其中又以美国的计划最为引人注目。“载人探索飞行器”随即通过…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携带着从月球采集到的1731克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这是人类时隔44年后再次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的国家。月壤是月球上最重要的资源,对月壤的研究将为人类进一步了解行星起源、探索宇宙奥秘、开展星际探测提供重要信息。这些月壤能为我们揭开地月系统的奥秘,而它又能为人类通过月球这个跳板迈入深空提供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地球上的著名网球运动员,到了月球上,还能成为著名运动员吗?那可不一定,他在地球上赖以成名的“必杀技”,也许到了月球上就成了“必败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