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位从教30多年的退休教师,他与老同事常常会不自觉地对比30年来学生的变化……笔者从教30余年,退休后仍坚持站在讲台上。教学中,我与老同事都有一种同感,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我们经常在一起为此而抱怨、发牢骚,我们会聊起以往的学生,20年前、10年前、几年前,得出的结论是,每过几年学生都会有差别,一"茬"一"茬"地比较,最近这些年,几乎是一"茬"比一"茬"难教。  相似文献   

2.
橙子老师     
写在前面像莫里教授一样,我渴望成为一名"终生的教师"。当然,这是和教一辈子书不太一样的概念。因为现实中我们虽然从事教学,但未必是在践行真正的教育理念,甚至相反。我们不能一辈子指望着那几本可怜的教材,然后一成不变地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一茬又一茬"的新面孔。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心灵、意志、精神的不断更新,以获得力量和勇气。而这些都来源于学习。一个优秀教师本身  相似文献   

3.
美国艺术家安迪·渥荷曾说:"在未来,人人都可以出名15分钟。"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无疑成为最佳的出名途径。只要会上网,人人有机会成为明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天。当电视选秀造星激起我们热情的同时,网络造星运动也开始出现,一茬又一茬的网络红人们在网络世界找到释放的空间,并迅速吸引了无数网民的眼球。  相似文献   

4.
"拼爹"成为热门词时,我云淡风轻地笑了。开始在意美的年纪,我总是爱拿着一面小镜子没完没了地照。照得一时开心一时忧心忡忡。开心的是自己长得还算周正,偶尔得瑟地把自己当成琼瑶女主角。忧心忡忡的是一茬一茬的青春痘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来就开始从注重自身的长相到开始注重穿着打扮。我有个最好的同学叫雨洁,我们俩形影不离。女孩在一起,常常会作比较。  相似文献   

5.
我们是极其普通的组合——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换了一茬又一茬的主人。我们更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兄弟姐妹遍布各个学校。你还别小瞧,我们的眼里可装满了孩子们的“酸甜苦辣”。在每个普通的教室里,我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工。不信,你瞧——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房子换了一茬又一茬,大家都住上了新瓦房,可他至今还住在那矮小的茅草屋里。他就是农机部授予的模范教师、阜南县农机训绦班党支书杨(?)堂。我们来到这个训练班大院,走过楼房,穿过瓦房,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找到了老杨的家,老杨上课去了,我们打量了一  相似文献   

7.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阳光普照大地,一茬又一茬的作物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秋天到了,果子熟了。只要我们活着,只要这颗星球上还有人类,我们就有希望,人类社会就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8.
学生、教师、校园,构成了我们关于过去60年的教育生活印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一所所书声琅琅的校园里,走出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他们在老师的教诲下,走过自己美好的童年、少年时代。60年过去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日渐普及,一茬又一茬的写手涌现出来的今天,我们仍然记得痞子蔡,那个并不英俊的男人给我们曾经炮制出来的一波又一波的感动。并且他从来都没有离开。你抬起头,艳阳高照的日子,那只蝴蝶  相似文献   

10.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钟情校园,陶醉于语文课里的书香,引导孩子们徜徉在书的世界里,为能采摘到那一个个暗香浮动的词句,那一段段摄人心魄的故事,那一拨拨炽热浓烈的情感,那一茬茬深邃悠远的哲理而心满意足。可是,这一切都在一堂课之后改变了。那是一堂想象作文课,我先让学生讲述故事《酸的和甜的》,接着说:"其实,狐狸这种酸葡萄心理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曾产生过,有这种心理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待,如何行动。"然后,我让学生阅读一组介绍人们对待酸葡萄心理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玩就要玩流行!现在的"春晚"基本是一茬不如一茬了,成了几个导演和一些娱乐明星自娱自乐的"私人聚会"。还好,没了"春晚"多了"贺岁片"。"贺岁片"这一说法由香港传入内地的,热闹好看是最重要的标准。内地贺岁片的领军人物非冯小刚莫属,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开始,"冯氏幽默"就成了春节里很多人的等待。那些来自冯氏电影的经典对白,也总是会成为一年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12.
试论汪曾祺小说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同志在他年逾六旬时候,竟然以如潮似涌般的激情写起小说来了。当我们为一茬又一茬摆脱了“左”倾教条主义影响、在艺术上才气横溢的中青年作家破土而出、刷新我国当代文学成就而呼喊的时候,从舞台深处向我们走来的也有一位长者,而且是一位学者作家,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足以使人们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了。况且,他所写的小说,其取材的  相似文献   

13.
师道如虹     
赵茂钦 《师道》2007,(10):7-9
师者可爱,师者可敬,师者可歌,师者可贵。十年前,沈阳师院中文系有位优秀的大四女生,放弃父母为她安排好的工作,毅然从军。那年她20岁,在部分军人眼里,漂亮得有些"过分"。十年后,时间的磨砺带走了她姣好的容颜。一茬又一茬学员走进  相似文献   

14.
惊贼     
“呱呱”“呱呱”,村边池塘里蛙声一片。头些年,我们就是伴随着这片蛙声入睡的可是,这几年,街上的饭店里吃青蛙的人越来越多了,所以到我们这儿捉青蛙的人一茬又一茬,警察叔叔也曾在这里捉住几个人,可是总不能老守在这儿啊! 这不,这几天夜里总能看到两个人拿着矿灯捉青蛙,那灯晃来晃去,晃得我们眼痛心也痛。我们刚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李志康还是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还是那个在小路上匆匆行走的身影还是那所充满希望的小学还是那方讲台那块黑板学生走了一茬又一茬岁月走了一茬又一茬他的鬓发也白了一茬又一茬乡村教师@李志康...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回顾山南教育走过的70年,山南教育基本实现了"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巨大飞跃。70年来,山南教育为山南乃至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输送了一茬又一茬的人才队伍和持久的智力支持。回顾山南教育走过的光辉历程,归纳其内在逻辑,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强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山南教育七十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我最讨厌成才,EQ与IQ再高我也不稀罕,打死我也不要做那样的人!""不要说讨厌,所有讨厌成才的人都是清高!"这是北京一所大学生的论坛上,主题帖"如果可以选择,做许三多还是做成才"下的两个跟帖。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一茬接一茬地火,在铺天盖地的评论  相似文献   

18.
<正>从教二十年来,学生一茬一茬地毕业了,我也一天一天地变老了,周围的一切都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我的初心——"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沐浴着,课程改革带来的春风;享受着,课程改革带来的阳光。2011年以来,我校掀起一场如火如荼的课改热潮,借鉴太谷、杜郎口的成功教学经验,在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下,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创建了适合本校特点的"五环节自主探究式"新教学模式,提出了"让课堂听到学生的声音"这个口号,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而创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9.
正流年似水,不觉已与"溯光"结缘十载。那些花样的孩子来了一茬,走了一茬,萍聚萍散,十年一刻,恍如梦幻。回想在"溯光"成长的日子,感慨良多。我自视天资平平,虽能写点清浅的小文章,但奉命指导文学社,仍"心有余而力不足"。彼时的"溯光",已是名声在外的市级明星社团;彼时的我,入职市北不过三四年,青涩懵懂,没有一星半点办报经验。其时内心之焦灼与纠结不言而喻。好在,"溯光""学生写、学生编、学生看"的办  相似文献   

20.
多年前,加拿大男子大山凭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站上中国春晚的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这些年来,大山的效仿者们从未消停过,从自创《哈佛欢迎你》的3个哈佛宅男、自称"老外屌丝"的Mike隋,到翻唱中文歌的美国少年高山,甚至央视、国家汉办等官方机构都开始了"说中文,抢眼球"之道。在中国,民间高手如云,有才艺并不稀奇,当本土的选秀达人、网络红人一茬茬成为明日黄花之时,这些用"中文+才艺"展现自己的老外,却用另一种风味吸引了看客们,并开始在中国的娱乐圈寻找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