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华文的语言定性问题在海外华文教育中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基础性问题。根据语言的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增强华文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华文教育在海外的语言定性应以华裔学生个体的言语习得方式为基本判定标准。从对柬埔寨金边市3所华校所做的实际调查可以看出,华文实际上是柬华学生的第二语言;将华文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已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柬埔寨华校确立办学方向的基本依据,而且对其他地区华校的办学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华文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有目共睹。华文教育改革倡导者的锐意进取、精心设计,教学一线华文教师的辛勤耕耘、不懈努力,使菲律宾华文教育教学改革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即教育观念的改革改变了华校的精神面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华文教学的效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华校学生搭建起了学以致用的桥梁。这些既是菲律宾华文教育教学改革的累累硕果,也是菲华教育改革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柬埔寨的华校教育的历史,并重点从办学模式及规模、师资、教学设施、教材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介绍了柬埔寨华校的现状,介绍了柬埔寨华文教育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柬埔寨华校在将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华校学生的汉语习作仍存在较多的错误和问题。文章从菲律宾部分华校汉语写作教学实际出发,探讨菲律宾汉语教师应该如何采取措施,以促进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5.
最近十年,缅甸华文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缅甸华文教育发展呈现可喜变化。调查发现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三教"问题得以改善,面临的国内外整体形势利于进一步发展。然而华文教育繁荣的背后还存在问题,各华校应在加强协会监管的基础上以质量立校,通过选择积极的发展模式解决华校的合法地位问题,进一步巩固华文教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研讨会在大雅台市举行由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和菲律宾教育部联合举办的"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研讨会",在菲律宾各界的支持下,于1993年10月21日至24日在风光腐族的大雅台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3个行政区的72所华校的148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江苏省政治地位重要,经济实力雄厚,文化教育发达。这期间有三类江苏人与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关系密切:革命者亡命东南亚从教,其中有的人在国外暂避一段时间,又回到国内继续从事革命事业,有的人则终老东南亚;志愿者远赴东南亚支教,这类学历较高的专业教师,通过亲属乡邻关系,在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培养侨生的生存能力;当政者考察东南亚谋教,他们通过多方调研,帮助政府确定华文教育的大政方针,为华校的教材建设贡献心智。这三类人都对东南亚的华文教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百年大变局与新冠疫情交叠的新形势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面临更多潜在风险。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从宏观、外观、中观及微观四个系统层面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识别新形势下各系统层面的风险内容;同时讨论四个系统层面的互动作用,明确各系统风险对华文教育的影响力。其中,宏观系统风险践行于外观系统以引导华文教育全局,中微观系统受制于宏外观系统风险直接影响华文教育。最后,结合四个系统的风险内容及互动作用,建议发挥各支点主体的能动性以应对各系统风险,即激活马来西亚华人群体的活力以降低宏外观系统风险;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机制以降低中观系统风险;推进华校供给侧结构改革以降低微观系统风险,从而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近三代华人语言使用由汉语大规模转向英语,与新加坡华文学校教育体系消亡具有直接关系,该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完整又庞大,无论学校数量还是学生人数都曾远超英文学校.华文学校教育体系消亡主要有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化等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前,新加坡历届政府为了消除华校的“中国文化沙文主义”色彩,利用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压制华文教育,使华校生在升学、就业、升职、收入等方面感到前途渺茫;同时弱化侨社与华校的联系,并采用“英语为主、华语为辅”的双语教育,逐渐把华文学校教育转向英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拥有超过150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一度形成了十分完备的华校教育体系。然而,在新加坡建国后的短短几十年间,华文教育在“双语教育”的名义下迅速地走向式微,学生的华文水平每况愈下。这既有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原因,也有政府的官方教育政策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华文教育政策的剧烈变化,使得新加坡华文教育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兴盛走向没落。新加坡作为高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小国,外部世界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要远甚于其内部自身因素的影响。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很多新加坡人对于华文华语的态度有所改变,从而提升和改善华文华语在新加坡的社会地位。但是,中国的崛起也使得大量旅居新加坡的中国人可能会回流中国,从而削弱了新加坡的整体华文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没有突破,重要原因在于对语文的概念认识不清。分析语文含义、认清语文学科本质和历史发展很有价值,它能有效促进传统语文向现代语文的发展,找到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语文独立分科到今天不过百余年的历史,可这个百年却是人类社会最为动荡、变化急剧的百年。而百年语文教育变革核心其实就是语文教育本质的变迁。一切关于语文教育的现象归根结底都归结于“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近代中国一直是缺乏民族自信、完全西化的,甚至亦步亦趋。我们抛弃了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今天当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自信时,我们可以理智地反思我们的传统。所以反思近代语文教育理念的变迁、得失,认清语文教育的特质、规律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改革来说意义重大,对未来中华民族的发展更是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13.
"华人"是一种新意义的视野,"华人"包含的漂泊性、混杂性、开放性、多元性等都使它既最广泛地承受着种种传统的危机,又极其敏锐地感受到传统发展的各种机遇,从而在中华文化民族性、世界性的根本之处包孕着挑战性的课题.海外华人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在不同境遇中的应变形态,打破了我们以往对中华文化传统命运的狭窄视野,呈现出传统在种种痛苦的现代"分娩"中的各种生命形态,以其种种"异质"表明着它同中华文化传统内在的深层的联系,以其根源于中华文化传统而又自立独立的形态表明着中华文化的强大衍生力.而海外华人文学对华人文化的命运是最敏感的,它始终立足于"本源性"和"世界性"的基本课题,记录着海外华人的漂泊命运和精神归宿,从而拓展了我们考察中华文化的现代命运的视角和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要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诉求、文化诉求和动力诉求。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5.
“语文素养”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认识和把握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实质,首先必须把握语文课程的历史内涵,了解语文课程设置的演变和发展。语文素养并非包容一切,既不能将凡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活动所带来的个体认知、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都理解为语文素养,也不能脱离学校的语文课程空谈语文素养,它应该是指由学校语文课程活动为主导而带来的积淀和修养。认识和把握这一点,不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这里主要阐述在中国人学习英语中,汉语的基本地位。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必须以自己的母语——汉语为基础才能入门,进入真正的英语学习。首先,中国人的认知能力是学好英语的认识基础,因为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性;其次,汉语语音,即汉语拼音,既是学习英语语音的切入点,又是记忆、掌握英单词的法宝;再次,汉语语法是学习、掌握英语语法的重要因素;最后,汉语词汇,毫无疑问是初学阶段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松泉语文教育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泉先生的语文教育观包括他的语文观、语文学科观和语文学科教育观。这一精到、系统而又富有创见的理论有效地廓清了语文教育界长期以来的模糊观念,正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从而成为语文课程革新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华侨,是指仍保留我国国籍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侨居国外的我国公民;华族是指具有中华民族血统和中国文化特征的人,包括保持中国国籍的“华侨”,取得美国国籍的“华人”,以及华侨、华人的后裔——“华裔”,从华族形成的原因入手,来论述华侨到华族的形成及前景。  相似文献   

19.
饮食文化的传播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通过移民、烹调书以及其他一些标志探究一种文化如何融入新环境。自古以来,食物就是中国人在餐桌内外普遍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研究表明,全世界华人的饮食习惯的变迁是最为迟缓的。本文回顾了自1785年第一批华人进入并定居美国以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及其带来的变迁。随着华人移民的不断涌入,越来越多作为中华烹饪传统载体的中餐食谱在美国出版,中餐馆也在美国不断蔓延,养活了众多美国人。本文重点选取几个标志性事件作为说明依据。其中包括1899年美国政府刊发宣传册,鼓励种植和食用中国的蔬菜;20世纪上半叶中餐食谱的出版与使用;时至今日已有超过47000家中餐馆遍布美国,等等。  相似文献   

20.
借助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3R2),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研究者关于中华民族研究发表的2012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呈现了中华民族研究的发文趋势、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图谱、文献共被引图谱。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中华民族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五个方面的主题。这五个主题基本构成了中华民族研究的理论框架,涵盖了中华民族研究的内涵与本质(中华民族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路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好的研究基础。未来研究中,应注重跨学科的融合研究,构建完善的中华民族理论体系。本研究对中华民族每个主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期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一份比较系统、全面的中华民族研究知识图谱,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当前中华民族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将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