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冷战后,世界从两级格局向多级格局发展。在东北亚,中国在日益崛起的同时,俄罗斯也在悄然兴起。美国为了保持世界霸权地位,迅速调整东北亚政策,在东北亚加紧防范和遏制中国。出于地缘优势的考虑.美国在原有韩美、韩日军事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韩国的经济贸易联系。而朝鲜战争后,韩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也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与军事支持。  相似文献   

2.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奇迹般的起飞,到80年代初,韩美经贸位置发生实质性转移,美国为扭转经贸逆差的劣势,一方面频频向韩国施压,要求韩元升值,开放市场,一方面限制对韩国的进口,打破了以往韩美贸易秩序,严重损害了韩国的经济利益,激起了韩国民众对美国的严重不满,并引发了系列经济上的反美行动,成为20世纪80年代韩国反美主义高潮的重要一环。只要美国经济霸权主义的心态一日不变,韩美经贸关系就不可能正常化,经济上的反美主义就会始终与政治、文化、军事反美主义相互交织,成为韩国人反美主义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胡恒现 《数学教学通讯》2011,(4):38-39,60,61
2010年12月1日消息,韩国军方昨日表示,美韩两国计划在今年或者明年初再举行多轮海上联合军演。报道称,韩国联合参谋总部的一名官员表示,按照计划,2010年年底或2011年初韩美还将有几次联合军演,目前正在就朝韩炮击事件概况与美方讨论在2010年举行联合军演。但是具体的军演时间还没有决定,需要双方进一步商讨。这名官员还称,韩美联合军演中一部分内容是根据战时作战计划实施的,还有一部分军演内容是为了应对朝鲜在边境地区的"挑衅"。  相似文献   

4.
射得远 目前,导弹家族中射程最远的弹道导弹已具有射到1万公里以上的能力。但是,这种属于射得远的洲际导弹数量少。现在,各国纷纷提高其它各类导弹的射程。美国目前最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AGM—129改进型的射程只有3000公里左右。美国已着手研制新一代,使其射程达到着手研制新一代,使其射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  打得准 导弹的打击精度受射程的影响。射程越远,导弹打击精度会越低。为了使导弹打得准,研制者们都在提高导弹精度上下工夫。科索沃战争期间曾出现几千公里外发射的一枚巡航导弹从南联盟内务部长办公室窗子打进去击中办公桌…  相似文献   

5.
《中韩渔业协定》是有关中国和韩国相邻水域划界的临时性文件,签订13年来,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消极影响是主要的,中国的渔业蒙受了巨大损失,渔区社会不安定因素明显增加,而且渔业纠纷也更为激化。另外协定也使中国在未来中韩海上划界时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应采取措施应对协定带来的消极影响,例如积极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建立中韩两国共同执法队伍,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终止条约的方式进行自我救济。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21,(1):119-122
梳理中巴贸易发展历程,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以投资适用范围、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争端解决为切入点,分析《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的投资规则。进一步指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巴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投资贸易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50页:“同年(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把这种作法称为‘慕尼黑阴谋’。”笔者认为以上所述容易使人误认为《慕尼黑协定》只规定了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而无其他内容。不独有偶,《教学参考书》第117页“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了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的说法,就更使人有这种误解。那么,《慕尼黑协定》是不是只出卖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呢?答案是否定的。课本第51页《二战前法西斯德…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代史教学与研究中,几乎都认定:1936年5月,冀察政务委员会与日本秘密签订了《华北防共协定》。笔者对此进行初步考证,认为:历史上冀察当局曾与日方商谈过华北共同防共问题,但双方并没有形成一致同意的协定文本,也没有签字订立。这一结论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证实。一、关于协定的文本由双方共同签署的协定,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正式文本,但是,关于《华北防共协定》的正式文本,至今尚未发现。虽然关于《华北防共协定》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贸易便利化协定》(下称《协定》)是否提出了《京都公约》中尚未提及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条款。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协定》主要是对《京都公约》相关条款的回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7月5日凌晨,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几枚导弹相继从朝鲜境内腾空而起,呼啸着向日本海方向飞去。朝鲜再次启动了导弹“试射”行动。消息在当天早上分别被美日重量级官员所证实。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说,朝鲜在当地时间5日凌晨发射了6枚导弹,其中包括5枚中短程导弹,1枚远程导弹。朝鲜发射导弹,炸响在日本海,震惊了全世界。美日叫嚣制裁,中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越南战争的泥潭以及由此带来的与苏联对抗中处于下风的不利局面,开始全球性战略收缩。在东北亚地区,美国抛出了旨在减轻美国对日、韩战略负担的交叉承认方案,其核心是谋求在朝鲜半岛制造南北朝鲜被由美日韩构成的"南三角"和由中朝苏组成的"北三角"分别承认的局面。交叉承认的本质是在冷战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集团间外交。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当事国对朝韩两国态度的变化,交叉承认问题的变迁分为南北三角对峙、"北三角"分化和后交叉承认三个时期。交叉承认未能实现其初衷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目前,随着朝核问题由于美国和朝鲜在朝鲜先弃核还是美国先同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一问题上僵持不下,重提交叉承认以促使美国承认朝鲜、给予朝鲜安全感未尝不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一个选项。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系实现和解是双方走出外交困境的需要,同时也为朝鲜问题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提供了一个机会。中国政府在与美方进行外交谈判的过程中,注意关照朝鲜的利益和要求,并承诺帮助朝鲜实现其和平统一的愿望。经过中国的外交协商及各方努力,很快解决了撤销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问题。在解决朝鲜问题中,中方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而朝方则显得急于求成。主要是因为朝韩关系转向紧张状态,美国撤军问题迟迟无法得到解决,不过,借助中美关系缓和的东风,朝鲜的国际地位和安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此期间,中朝关系始终保持友好并有所发展,总体来讲,中国还是尽力帮助了朝鲜,尽管平壤对此并不满足。  相似文献   

13.
朝鲜核问题自上世纪爆发以来,虽经过六轮六方会谈和多轮双边会谈却仍一波三折难以解决,在此期间朝进行地下核试验并试射导弹成功,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朝鲜认为发展核武器事关国家的生存发展等基本权利,而其他相关国家则认为半岛无核化更符合本国利益。就建构主义基于共有观念的解释来看,朝美双方共有观念是敌人,朝鲜与日本和韩国的共有观念也是敌人,朝鲜与中国的传统型友好关系也在框架内进行调整与再适应,与俄罗斯则形成了冷淡的邻居。因此,朝鲜实际上处于霍布斯式无政府状态中,要想获得生存和安全必须依靠自助。  相似文献   

14.
1968年1月朝鲜俘获了美国间谍船“普韦布洛号”。美国却接受了朝鲜的建议,同意通过双边秘密谈判解决“普韦布洛号危机”。韩国政府非常愤怒,威胁要单独进攻朝鲜并撤出驻越韩军。无奈之下,美国决策者决定加强韩军的反渗透能力、增加对韩军援、完善美韩安全协商机制。最终,约翰逊政府渐渐地改变了以往主要强调韩国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策,再次优先关注韩国防务。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2月建立的朝鲜半岛问题四方会谈机制,前后共进行了六轮会谈。参加会谈的朝、韩、中、美四国围绕着驻韩美军、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以及朝美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尽管在朝鲜半岛和平解决问题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目前仍不失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并实现永久性和平的最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eachers’ collective efficacy (TCE), job stress, and 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collectivism are associated with job satisfaction for 500 teachers from Canada, Korea (South Korea or Republic of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Multigroup path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CE predicted job satisfaction across settings. Job stress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job satisfaction for North American teachers (i.e., teachers from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ereas 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collectivism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job satisfaction for the Korean, but not for North American teachers. For motivation theorists,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evidence that cultural context influences how motivation beliefs are understood and expressed in diverse settings. For educators, this study underlines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ive motivation as a source of individual job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为重新武装西德,并把它拉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炮制了西方九国《巴黎协定》。该“协定”使西德获得主权,以一个与英、法平等地位的大国重新出现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成为美国在西欧的重要盟国。以美国为盟主,以西德为主要力量的西方军事集团最终建立起来,苏联鉴于欧洲的新局势,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形成欧洲两大军事集体团对峙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Using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for lower secondary teachers from the 2013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we examined differences i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echnology-enabled learning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s’ self-efficacy and their participation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chnology-enabled learning in both countries. However, we found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to which participation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attered to technology-enabled learning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cooperation and gender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technology-enabled learning in South Korea but not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contrast, having constructivist beliefs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not in South Korea. The article goes on to highlight differenc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olicy environment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that may potentially explain these between-country differences i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echnology-enabled learning.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够建立区域经济集团。其原因,一是客观方面,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世界经济国际化趋势迅猛发展,使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各发展类型国家将被卷入世界性经济分工中,结成一定经济关系;二是主观方面,南北经济具有相互依赖性,发达国家对发尽中国家的依赖同样非常明显,不容忽视。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组建成包括南北国家参加的北美经济集团。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对北美经济集团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s gender differences in behavioral regulation in four societies: the United States, Taiwan, South Korea, and China. Directly assessed individual behavioral regulation (Head–Toes–Knees–Shoulders, HTKS), teacher-rated classroom behavioral regulation (Child Behavior Rating Scale, CBRS) and a battery of school readiness assessments (mathematics, vocabulary, and early literacy) were used with 814 young children (ages 3–6 years). Results showed that girl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dividual behavioral regulation than boys,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any Asian societies. In contrast, teachers in Taiwan, South Korea, as well as the United States rated girls 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 on classroom behavioral regulation. In addition, for both genders, individual and classroom behavioral regulation were related to many aspects of school readiness in all societies for girls and boys. Universal and culturally specific finding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