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江淹《恨赋》、《别赋》被萧统收入《昭明文选》之后,遂作为江淹辞赋之代表作广为人知,其次第也多从《文选》编排,先《恨》后《别》,钱钟书先生更以为"《别赋》乃《恨赋》之附庸而蔚为大国者"。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结合江淹仕宦经历的考察,认为《别赋》先出《恨赋》后作的可能性更大。《别赋》所写并非简单地按类排比,而融入了江淹本人与亲友、家人辞别的感受;《恨赋》也不仅仅是代古人申恨,其中秦帝、赵王等人都寓有特定的指向;故《别赋》或作于江淹赴吴兴途中,《恨赋》当是江淹自吴兴返京口后所为,二赋之写作动机及命意均与江淹特定经历,尤其是江淹与建平王景素的关系密切相关。循此入手,不但可以对《别赋》为何而别,别者何人,《恨赋》为何而恨,恨者何事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别》、《恨》二赋之写作特征及在江淹诗赋创作历程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葛淳宇 《文教资料》2012,(34):140-141
本文从分析北宋著名画家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入手,着重分析了此图的构图特点。并进而推演出其中反映的当时文艺界盛行的"诗画一律"论,从而进一步确定了乔仲常的《后赤壁赋图》在当时画坛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后赤壁赋》是古代写景散文的经典之作,也是苏轼的代表作,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研读《后赤壁赋》的内容,结合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作者所处环境等,可以深入准确解读苏轼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4.
蒙古和宁的《西藏赋》、吉林英和的《卜魁城赋》、大兴徐松的《新疆赋》等《三边赋》,既是赋作精品,也向来被视为史地著作。其中,《卜魁城赋》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卜魁城的建城历史方面。赋作中,关于卜魁(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名的来源,以及卜魁城在清代的建设过程及布局进行了详细叙述,这些珍贵的史料,对今天研究清代中叶及以前的卜魁城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为了解杜甫生平和理解其思想,人们经常提到他的《三大礼赋》。然而真正能够体现杜甫一贯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的赋作当数《雕赋》与《天狗赋》。通过对二赋意象现实性与象征手法的文本表层分析以及从写作背景、文体特征、文本本身进行深层意蕴分析,可以看出《雕赋》与《天狗赋》的独创性与悲剧性。  相似文献   

6.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7.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8.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9.
《吊屈原赋》、《服鸟鸟赋》皆为汉代咏怀写志名篇。通过笺释,我们认为:《吊屈原赋》乃现存汉代表现"士不遇"主题的重要作品,其写法上继承了屈原《离骚》香草美人之传统,赋中大量用比,连类繁举,在对屈原的遭遇深表同情的同时,还对迫害屈原的群小表示了极度的愤慨,因而《吊屈原赋》在悲悼屈原的同时,也在悲悼自己。尤其是用古事写今情,做到了古典今情的完美统一。而《鵩鸟赋》通篇大旨,在以道家齐物之理,自慰远谪之情,其中"齐生死,等荣辱",以对抗人生之牵累与忧患,尤为突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论其艺术特色时说:"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而在赋体文学发展中,"《鵩鸟》为赋之变体,即其体而通之,凡能为子书者,于赋皆足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1.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影响着国人的性情,还渗入了文学的创作。在文学作品中,邹阳的《酒赋》被认作是最早写酒的赋。但若深入考究则会发现,真正在写酒类赋文中具有开创意义的应属扬雄的《酒赋》。扬雄的《酒赋》不但开启了后世作家写酒的先河,且对周边国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以往学者研究扬雄的作品,对此赋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多有忽略。探讨扬雄《酒赋》与邹阳《酒赋》的先后,继而分析扬雄《酒赋》对文学创作题材的拓宽、俗赋的创作风格以及接受和影响,可一窥此赋在写酒类文学作品中所处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散文《前赤壁赋》。《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苏轼的代表作。以前人们习惯于把这两篇作品分开来看,并且比较笼统地说前赋“旷达乐观”,后赋“虚无飘渺”。而前、后赤壁赋都是诗人被贬黄州时所作,时间上也很接近。如果我们把两篇作品与作者生平联系起来考察,把前、后赋当作一个生命的整体,从寻找二赋的异同点入手,互为参照,我们就会发现,苏轼对月色的描写,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哀伤"一目选赋篇数最多;"哀伤"题材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哀伤"赋选文无论在内容题材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极富特色,具有代表性;不同历史阶段哀伤赋创作的不同特征,既呈现了哀伤赋的发展流变,也凸显了《文选》"哀伤"赋选文的合理性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汉人以《诗》观赋、以《诗》论赋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一历史阶段之经学化了的《诗》学观。从汉赋中的一批引《诗》资料看 ,很多是藉称《诗》以宣讲儒道、张扬经学 ,但却有一部分则重在援引古诗原有的蕴义和诗文本身 ,或援用诗典 ,或化用诗意 ,或引用诗句 ,客观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借鉴的意义。《诗》三百一经流传 ,就不断产生双向的影响 :既是政治的、经学的 ,也是诗学的、文学的 ;汉人以《诗》观赋与引《诗》入赋 ,又于此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许结先生新著《赋学讲演录》分别是赋源、赋体、赋用、赋集、赋史、赋话、汉赋、律赋、批评与方法、当代赋学,共十讲。内容涵盖了当前赋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是讲述者近三十年来赋学研究的思想结晶。《赋学讲演录》既是一部颇具思辨性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可读性书籍,不仅熔铸了讲述者赋学上的真知灼见。也流溢出对学生、对学术的真心与赤情,许先生的赋神、赋心、赋迹在书中尽情演绎。许先生的《新赋学十讲》亦在蕴量之中。学界翘首期待。  相似文献   

16.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宫殿赋是指专门以帝王宫殿建筑为描写对象的一类赋作。"宫殿"题材的出现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宫殿赋的两篇选文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富有鲜明特色,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宫殿赋的设立体现了传统赋学观的新变,其编排次序亦符合萧统用意。  相似文献   

17.
汉人以《诗》观赋,以《诗》论赋,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一历史阶段之经学化了的《诗》学观,从汉赋中的一批引《诗》资料看,很多是藉称《诗》以宣讲儒道,张扬经学,但却有一部分则重在援引古诗原有的蕴义和诗文本身,或援用诗典,或化用诗意,或引用诗句,客观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借鉴的意义,《诗》三百一经流传,就不断产生双向的影响,既是政治的,经学的,也是诗学的,文学的,汉人以《诗》观斌与引《诗》入赋,又于此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万历年间刻本《蜀都赋》作者目前有三种说法:范槲明、阙名、范檞。这三种说法值得商榷。明代《蜀都赋》作者应是安徽休宁林塘人范槲。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范槲随其父范涞去四川任参政,临行时,程涓有赠言,范槲感动且盟誓,故后有此作。此赋作于万历三十年(1602),有两篇序,一为余寅作,一为程涓作。范槲《蜀都赋》有范槲自作的注,明代江鎏作了详细的注释。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非常奇特的赋作,无论其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艺术结构、艺术风格,都与多数人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有别。学界对该赋主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以为,《闲情赋》恰恰典型地展现了汉赋以来,赋体表现艺术上一贯的本质特征,即似讽似劝,亦讽亦劝,劝大于讽,呈现出"舛互式"的美学特质。《闲情赋》主题的多重性和矛盾性,正是赋家矛盾心态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20.
《舞赋》并非宋玉所作:一、除唐人无名氏所编类书《古文苑》之外,自战国晚期至清朝的文献典籍中,未见宋玉曾撰写《舞赋》的记载。且《古文苑》将《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并未被后世学者所接受。二、《舞赋》记载的《激楚》、《结风》是汉代初年方才在楚地流行的舞曲,宋玉不可能是其创作者。三、《舞赋》所记载的"材人",亦称"才人",即宫中女官名,多为妃嫔的称号,最早设置于西汉汉文帝时期。因此,所谓宋玉《舞赋》,实为后汉傅毅《舞赋》的摘录。唐代类书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二书均将所收《舞赋》的作者题为傅毅,当确凿可信。而唐代总集《古文苑》成书时间较晚,其编者将所收《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实为在传抄时失察而造成的讹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