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悲喜剧,也称“不纯的喜剧”。它以喜剧因素为主,同时融进了悲剧因素。两种因素不是大体对等,而是有主次之分。悲喜剧与其他类型的喜剧片一样,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喜剧结构、喜剧性格,以及喜剧的表现手段。《车站》是一部典型的悲喜剧影片。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一曲人性美的颂歌,一首高尚的爱情曲,一幅社会生活的百态图。这部影片把喜剧片的假定性削弱到最低的限度,而把真实性提到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香港电视剧已经成为当今大陆电视节目的重要内容,其中主要人物类型可以分为三类:近距离的草根民俗题材、远距离的豪门恩怨题材、介乎其间的中产阶层题材。由于大陆和香港之间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有异,化背景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这些引进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与大陆有较大反差;可是,就在这种具有反差的状况下,大陆播放的香港电视剧仍然取得了镜像效果。研究这些香港电视剧的内涵、接受效果等,应该成为当前批评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同一个词语,香港和大陆有不同的译法,这些不同体现在人名、地名与日常词语等的不同表述上。导致这些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粤语及普通话的发音区别;适用的翻译策略不同;各自的文化背景相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恒定不变,事实上,港译和大陆译法正在互相影响。在文化的吸纳包容能力下,香港与大陆在词语翻译方面渐有趋同之势,同名异译现象将会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和逻辑推理研究方法旨在对中国大陆与香港两地融合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发现:两地虽然都开展融合体育教学,但“合”而不同.这种差异体现在其安置和支援模式上.在未来,我国大陆与香港都需要不断的改善和优化融合体育支援模式,从而进一步保障特殊需要儿童的体育学习权利,提高特殊体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学界的阳湖派研究,学者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阳湖派与桐城派之关系上。80年代前,学界多注重于阳湖派对桐城派传承的一面,虽言两者之“异”而重在两者之“同”;80年代后学界则多着眼于阳湖派与桐城派相竞的一面,即重在探究两者之“异”。正是这种“同”“异”关系的辨析,使阳湖派研究得以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喜剧片的美学特性既不同于正剧,也迥异于悲剧。正因为它在表现手法、戏剧冲突,情节结构和人物动作等等方面与其他类型的影片都存在差异,因此作者在创作、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认同方式也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涉及到文艺心理学上所谈的喜剧创作心态和喜剧观赏心态。无疑,这在我国电影研究中都还是十分薄弱的环节。为此本文着重从观赏和创作的角度探讨喜剧片的审美心态,兼及喜剧片评论方面的一些问题。 (一) 谈到喜剧片的观赏心态,应首先瞩目于类型心理。这不仅是因为从理论上说类型感的倡导对于喜剧的创作和观赏必不可少,而且是因为从当前喜剧片观赏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看,多半是由于类型心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的当代文坛有其独特的风格,他创造了大量以故乡人事为题材的小说,其中包括最脍炙人口的《受戒》和《大淖记事》。汪曾祺小说的平淡质朴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性之美”、“和谐之美”、“真实之关”。  相似文献   

8.
香港与澳门两地的华语有着高度的共通性,它们的共同的词语被称之为“港澳词语”,其构成主要包括:港澳共同区域词语、港澳共同外语借词和港澳共同粤语词语。但是香港与澳门之间却有着各自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源流,这就使得港澳之间存在着词语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为“香港分区特有词语”与“澳门分区特有词语”,其类别包括:两区不同的外语借词、两区不同的粤语词语。“港澳词语”是全球华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普通话曾经吸取了不少“港台词语”,其中大部分是“港澳词语”。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戏剧风格角度,把《望江亭》作为一部优秀喜剧对其艺术技巧和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望江亭》成功地运用了误会、对比、讽刺和戏弄手法,获得了浓郁的喜剧效果。全剧体现出鲜明的中国古典喜剧的民族特色:在题材上,以家常小事折射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在形象上把普通下层妇女作为歌颂的主人公来刻画;在结构安排上一波三折,秉承了“悲喜交集,以悲衬喜”的民族传统;在气氛营造上发挥了净丑类角色插科打诨的作用。《望江亭》是与《救风尘》珠玉交辉的古典喜剧的杰作。  相似文献   

10.
孙光宪词论     
川籍词人孙光宪,乃《花间集》重要作者之一。其生在唐五代之际,性格刚毅,忠直善谏,且颇有政治眼光。作词题材广泛,以历史、征夫、思妇等内容入词,能从“花间派”香软中浑朴脱出;写村野风光,清新淡朴;写巴陵风物,颇有民歌特色。词风也表现出一种俊逸健朗之气,异乎“花间”之风,导乎豪放之先。而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又与其受题材的影响与制约、善于以诗境为词境等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港味普通话"是普通话在香港流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它源于港人在说普通话时对粤普两语中同形异义词的借用和对外来词的借用。与香港本土文化及港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进入普通话使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大量的港式粤语词汇,经由"港味普通话"被内地的人们在普通话中广泛使用,并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2.
两岸四地“将”字句的使用频率相差不多,但是语义类型却有不小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谓语动词的选择和使用上:大陆多为[+强处置性、弱致使性],而台港澳地区则多用[+强致使性、弱处置性]动词。除此之外.大陆与台港澳在“将”字句在书面语体色彩上还有一定的“程度”之别,而台港澳三地之间也存在“大同”之下的“小异”。  相似文献   

13.
中美作为世界上重要的两个大国,双方之间交流日益频繁。幽默是跨文化沟通有效的润滑剂,但是受各自国家文化的影响,不同国家的幽默在言语上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中美幽默在言语差异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将从两部流行的情景喜剧《老友记》和《武林外传》中随机选取幽默台词各50条作为研究对象,从幽默的话题和幽默生成方法两个方面对其台词进行研究,发现中美双方在幽默话题以及幽默生成方法虽有相似之处,更多是明显的差异性:中方幽默话题主要是社会热点类,幽默生成方法主要是仿拟;而美国幽默话题主要是关于性,幽默生成方法主要是比喻;而这一差异重要是由于中美两国在语境上的差异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工业社会下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出现了不少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影片。这些作品多以边缘人为主要关注对象,以一种较为激进的方式,怀疑、弱化、反叛并消解了传统,以黑色幽默,讽刺,夸张,戏谑等为主要表现手段,颠覆了传统电影表现模式,传达香港人特殊的都市文化心理,形成了深度平面化、主体零散化、价值多元化等明显带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电影风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学科划分、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四个方面比较了香港与内地的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香港高校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培养目标更具社会亲和力,课程设置以人为本、灵活性高,课程内容与要求上体现出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关注。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体系不同,应各取所长,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港台与内地电视谈话节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内地相比,港台电视谈话节目话题更敏感、刺激,嘉宾的选择上精英化、明星化,主持风格世俗诙谐、极具个性化,结构是板块式的,不时插播广告,体现了重娱乐轻教化的宗旨和商业化的价值取向。这些差异是由媒介性质、化背景、社会宽容度等不同的媒介生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虚义动词"搞"的使用情况在两岸四地有很大不同,就台湾的情况来说,在使用频率、用法以及感情色彩方面都与大陆呈相当明显的对立分布,而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则是对此词的负面认识和评价;香港"搞"字句常以"港式中文"面目出现,并且多用于俗白表达;澳门"搞"字用得不多,但与内地的一致性最高。两岸四地"搞"的使用除上述差异外,还有一定程度的融合趋势,主要表现是大陆与三地之间的互相靠拢。  相似文献   

18.
香港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香港模式”,为香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又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典范与经验。合理借鉴香港理工大学“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提升内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水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促进香港学生赴内地升读大学,为了让内地大学及时了解香港考生来内地升学的情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回应他们的诉求,本文基于问卷与访谈的实地调查,以第一手资料梳理了当下港生来内地升读大学的动机、路径和基本诉求,分析内地高校对香港学生招生与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探索在"一国两制"下内地高校对港招生工作的着力点及配套政策的跟进。  相似文献   

20.
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各地教育改革的现实重点。祖国内地和香港的新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新课程政策的实施策略角度,比较内地和香港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异同,我们应从注重规划、明确责任、整合资源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