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闽东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一千多年来,闽东畲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畲族文化,而畲族女性也是创造本民族文化的主力军,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要实现畲族女性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建构,就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外在力量,借助各种媒介载体,唤醒畲族女性的文化自觉,才能有效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建构,真正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闽东地区散落着众多的畲族传统村落,其独有的传统文化是畲族同胞劳动文明的智慧结晶,蕴涵着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成为畲族得以延续的命脉。在研究闽东畲族传统文化资源禀赋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品牌培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闽东畲族传统文化品牌培育,必须深挖品牌文化,提升游客参与感,树立市场导向,彰显文化魅力等具体策略和保障措施,为闽东畲族传统文化品牌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畲族传统文化渗透着浓厚的女性意识,在畲族传统文化中,他们用自己民族的独特的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展现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展现出畲族女性的魅力,是畲族人民对女性个体价值和人格尊严的肯定。文中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究畲族独特的女性意识,对当今女性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闽东畲族男女服饰文化进行对比研究中发现,不同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畲族女性具有比畲族男性高的家庭及社会地位,而且在民族文化中,多处体现女性崇拜的观念.服饰文化的发展与女性社会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畲族女性崇拜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畲族女装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福建宁德的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多,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畲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因种种原因,传统畲族文化面临礼仪弱化,村落文化缺乏特色,畲族传统技艺处于失传边缘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畲族文化传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保护,开展抢救性征集工作;以文化为媒,走文化产业化与旅游业共同发展的新路等思路,以期能够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为传承和保护闽东畲族原生态文化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我出生于闽东,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名叫蓝贵眉,畲族人,家住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亭坪村。她在1964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作为畲族代表进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老人现已93岁高龄,她将早年自制的畲族服饰珍重而神圣地保存至今。这一切便是我畲族情结的源头。闽东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历史最悠久的畲族聚居地,当地畲族人口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畲族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  相似文献   

7.
在畲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闽东畲族民众创造并继承着一系列传统的祭祀仪式,由此而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祭祀舞蹈,传承其个性化的民族精神文化。在丰富的祭祀语言中,将祖先崇拜、自然敬畏、传说等融合一体,丰富的仪式既为畲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色彩,同时也带来了颇具个性的审美文化。通过对祭祀仪式这一特定现象进行观察,我们可以打开了解畲族文化,探究其精神世界的另一扇窗。  相似文献   

8.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散居在我国东南山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构建了畲族的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特别是民族旅游被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下作为发展战略以来,畲族传统文化经历了消失、重视、再现的变迁过程。文章梳理了畲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旅游开发实践过程中畲族传统文化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如何复兴与发展畲族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自信的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畲族独特的民歌、舞蹈、服饰、建筑等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宁德市民族中学是一所以畲族学生为主的民族学校,肩负着将闽东畲族子弟培养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学校秉持“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人才”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0.
畲族民间文学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歌颂了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畲族女性,充分反映了畲族女性在本民族文化历史上的作用,体现了丰富的女性文化特征。试从女性视角对畲族民间文学进行研究阐述,全面地概括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特征,对研究畲族传统文化特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畲族与惠安妇女服饰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特质和风格,展现出绚丽多姿的地域服饰文化特色。同时,畲族与惠安妇女服饰纹样无论是装饰部位、装饰手法还是装饰风格、题材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比较发现,传统畲族和惠安女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主要体现在凤鸟纹样、蝴蝶文样的文化内涵和装饰造型的吉祥寓意上。  相似文献   

1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先进性,也有其客观薄弱之处.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建设高校文化统战阵地,是新时期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统战事业的要求.把握高校网络统战这一有效统战工具的特点与优势,搭建高校网络统战平台、培养高校网络统战管理人才、引导高校网络统战的舆论走向,是做好高校网络文化统战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三江并流地区进入严格保护和加速发展时期为背景,以怒江州丙中洛乡重丁村为案例,在分析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提出应从传统文化的鉴定和分类、传统文化的保护规划、村寨的发展规划等方面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旨在为新农村建设在特殊地域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举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思路,学者们提出要以文化生态观作为少数民族发展的理论依据。近几年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保护民族文化,繁荣民族经济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畲族文化在经济发展的支持下传承良好,同时在民族文化资源支撑下旅游业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畲族的文化认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减弱,反倒培养了更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当地干部也在发展中提高了文化敏感性,和谐了民族关系。景宁畲族自治县所采取的发展观正是暗合了文化生态观理论所提出的核心要领,为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发展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以狭义概念上的苗族传统节日文化为对象,分析了苗族传统节日文化所固有的样态特征与内涵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功能与价值,从而概括地说明了它对当代的文化创造,文化多样性、社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畲族是浙江省内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博大精深的畲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历史积淀的产物,它对于畲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然而受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汉族文化冲击以及地域、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古老的畲族文化渐渐遗失,以一种弱文化的姿态存在于人们生活的边缘。保护畲族文化、促进畲族经济发展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早期统一战线思想的产生始于五四运动,主要研究集中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早期对统一战线重要性、革命的领导力量和斗争对象、“两个联盟”的研究,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