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岁的静静,是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见到生人总是很紧张、羞涩。妈妈为她的害羞很是头痛。家里来了客人,静静总是一溜烟地躲到自己的房间里。离园的时候,静静总是在一边望着其他小朋友高兴地游戏,妈妈让她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她却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静静在家里一个人时爱唱爱跳,可是从来不肯参加幼儿园的表演。  相似文献   

2.
余英 《福建教育》2006,(11A):61-61
因为父母在外地工作,我的童年是在当教师的姑姑家度过的。那时候,姑姑爱我胜过爱她的孩子。她经常带着我到她仟教的实验小学。一次,姑姑去上课,把我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我玩着玩着不知为什么突然想折纸飞机,就随手抓来姑姑桌上的一本杂志,撕下一张折起了飞机。拿着折好的几架飞机,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上试飞。  相似文献   

3.
我非常爱自己的家,爱家里的每一个成员。爸爸是一名医生。在医院里,他是名副其实的工作狂。记得有一次,爸爸答应星期六带我去游乐场玩。可是到了那一天,爸爸歉意地说:"孩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毕业典礼的舞台上秀出自己的风采,圆满地结束幼儿园的愉快生活,大班的孩子们每天都认真地、开心地排练自己的演出节目,只有芸芸总是闷闷不乐的。我关心地问她怎么了。她低着头说:“别人的爸爸妈妈都来陪小朋友表演,我的爸爸妈妈怎么不来呢?”我安慰她:“芸芸不要着急,也许是爸爸妈妈太忙了,正式演出那天,爸爸妈妈一定会来的!”孩子高兴地点点头,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5.
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是最幸福的——这几乎是每个父母的切身体会。可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每一个父母为了不让自己落伍,总是在拼命地赶潮、充电,在不知不觉中冷落了孩子。我们都知道,每一位父母努力工作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可是,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却少了。作为父母,你们是否真的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母亲都会爱自己的孩子,但不一定都会欣赏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但要想让自己的孩子逐渐地改掉缺点,发挥优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要学会欣赏和鼓励自己的孩子。   我的儿子五岁了,也是一个缺点不少的孩子。他任性执拗,内向胆小,且比较自私。因望子成龙心切,我一直对他要求很高,经常训斥他。他内向胆小,见了人不说话,我见了人先抱歉地说:“这孩子真没礼貌。”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认可了,破罐破摔了,见人更是无动于衷。幼儿园里发小红花,别人问他得了没有,他不吭声,我先惭愧…  相似文献   

7.
年少时,在一所幼儿园的门口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在每一天。”这看似简单的一句爱的箴言,曾让我幼小的心灵里溢满了莫名的感动。也就在那时,我悄悄许下了一个美好的心愿:憧憬着自己有一天能幻化为一只彩蝶,翩然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中,去播撒爱的种子,传递爱的信息。然而,在破茧而出、羽化为蝶的过程中,我也曾让爱跌倒,迷失在孩子渴盼的眼神中。那是我在幼儿园工作两年之后,新接手的中班转来了一个叫宋阳的男孩:六岁的孩子,个头还没有四岁的孩子高,擦不尽的鼻涕口水挂在脸上,冲着人一个劲地傻笑。与别的孩子一起活动时,宋阳不是推了这个就是…  相似文献   

8.
她——赵赫,年虽不到五十,头发却全白了。在这里——上海市愚园路第一幼儿园——人生的奠基之地,她精耕细作,春种秋收了三十个回合。她爱这块土地,她爱这里的事业。为了祖国未来事业接班人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她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无私地献给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孩子,三到六岁的孩子,一切都在模仿  相似文献   

9.
薛凤 《山东教育》2004,(33):50-50
年轻的父母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正当你为自己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而感到自豪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早上,她(他)却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拉着你的胳膊可怜巴巴地恳求你:“妈妈(爸爸),不要把我留在这儿,我不想上幼儿园!”瞬间,你的脑海里就会重现孩子刚上幼儿园时那些困难的场面。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在孩子们上幼儿园的这几年里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0.
齐伟杰 《山东教育》2005,(5):119-119
年少时,在一所幼儿园的门口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在每一天。”这看似简单的一句爱的箴言,曾让我幼小的心灵里溢满了莫名的感动。也就在那时,我悄悄许下了一个美好的心愿:憧憬着自己有一天能幻化为一只彩蝶,翩然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中,去播撒爱的种子,传递爱的信息。然而,在破茧而出、羽化为蝶的过程中,我也曾让爱跌倒,迷失在孩子渴盼的眼神中。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新来的保健医生,没事的时候经常到各班去转转。由于不是很了解孩子的心态,几乎犯了一个错误。托班的奕奕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孩子,她才两岁多一点,是幼儿园里最小的一个。虽然她很小,可是,她的自理能力不比其他大孩子差。正是因为她的可爱,我特别喜欢她。每次到托班,我总是到奕奕身边去逗逗她,或者抱起她来问问这、问问那;因为她小,吃饭的时候我经常亲自喂她,其实她自己完全可以吃好;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也总是和她一起玩……由于我对她的关爱,而忽视了其他小朋友。当时我并没觉得什么,只是觉得她挺有趣的,总想逗逗她。…  相似文献   

12.
夏晴是个独生女儿。这孩子聪明伶俐,幼儿园的老师都喜欢她,孩子们也很愿意和她在一起玩。这与她的家长对她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为了了解家长是怎样教育夏晴的,我走访了她的妈妈——安徽大学外语系副教授吴老师。吴老师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她是如何教育夏晴的。她说:“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总是比较娇的,做家长的就要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不能迁就。夏晴在家里受外公,外婆的宠爱,性格倔强。有一次,她从幼儿园回家,不洗手就要吃东西,我没有答应,她就大发脾气,把我的书都扔到地上。当时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孩子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那年.我带的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女孩儿叫小远,她的听力很弱,需要借助助听器。班里的孩子们都不太愿意和这个怪怪的小女孩儿做朋友。午睡时.助听器是要取下来的,每当小远取下助听器的时候,孩子们就热闹开了。他们喜欢一遍一遍地叫她的名字.可小远又听不见,于是大家就跑到她跟前叫,从口型小远可以看出那是在叫她的名字,她便同样兴奋地一遍一遍大声答应,孩子们把这当成了午睡的乐趣。  相似文献   

14.
他每天第一个到幼儿园来,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幼儿园。他很聪明,又长了个讨人喜爱的小脸蛋,他的名字叫晓龙。可是.老师和孩子们都不喜欢他,原因很简单,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他差不多打遍了班里所有的孩子。有两件事让我对晓龙有了深一步的认识,让我们把镜头定格在这个孩子身上吧!  相似文献   

15.
<正>我的记忆中,有一双特别的眼睛总是直愣愣地盯着我。那是小新的眼睛。小新是班级里一个表现很普通的孩子。谈过很多次话,效果也一般。每次班干部处理她上课走神、违反纪律、破坏规则等行为,她总是很不客气地威胁他们——“等着瞧!”她成了班级的一个小“刺头”。我喜欢给孩子们拍照,每个学期都为孩子们拍5000张以上的照片,这不仅仅是他们青春的留痕,更是成长的印记。孩子们笑着说,这就是他们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位在幼儿园工作的朋友跟我谈起一件事,让我颇有感触。事情是这样的:一次,朋友去参加某奖励基金会的颁奖大会,在那些品学兼优的获奖学生名单中,她突然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想了半天还是对不上号。直到颁奖仪式开始,她才认出了那个优秀学生竟然是三年前她班里那个毫不起眼的小不点。她觉得很内疚,因为她曾经把更多的关注、喜爱、期望给了那些爱说爱笑、爱唱爱跳、表现突出的孩子们,而忽视了那些不爱说话、毫不起眼的小不点。这件事让她反思:在幼儿园表现突出的孩子长大后并非个个出色;而在幼儿园时毫不起眼的孩子长大后也并非个个…  相似文献   

17.
爱是用心     
偶读一首小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现摘录于下:接孩子的时候老师总是很忙,让人不好意思多站多问。问孩子的情况时,老师总是说:“今天表现很好啊……”孩子,你在幼儿园真的快乐吗?接你时,我真怕看到你欣喜若狂的表情,还有带着哭腔的“妈妈来接我了”!难道,等待接你回家,是你一天最大的期盼和快乐?我的孩子,妈妈像选择爱人一样地选择幼儿园。不奢望她像我一样地爱你,但希望你像恋我一般地恋她。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你能让他把这里当作另一个天地,另一个家吗?因为,爱或不爱,孩子的感受最真实,孩子的回报绝不会虚假。不知为什么,当…  相似文献   

18.
一年前,表姐得意地跟我说,她现在不用管孩子了,每天有大把的时间玩,生活过得很轻松.见我一脸疑惑,她笑嘻嘻地告诉我,孩子的姑姑在市里一所寄宿学校教书,她便把孩子转到了那所寄宿学校,并委托孩子的姑姑照管.孩子平时住校,放假了就待在姑姑家,家都不用回.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位幼儿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以前回家从来不讲自己在幼儿园里的事,不管怎样问她,她也回答不了几句。可是最近孩子变了,每天回家都高兴地讲她在幼儿园里的活动,如“今天老师叫我上去唱歌、讲故事”等等。她还开口一声我们老师,闭口一声我们老师,似乎特别爱老师了。家长还告诉我,原来她的孩子过于文静,不声不响,班上有她无她似乎都一样,老师很少关注她。因此孩子对上课、活动都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还不想去幼儿园。这学期,班上来了位新老师,对她与别的小朋友一样,经常叫她唱歌、讲故事,地很高兴,觉得老师喜欢她,对上课、活动也认真、  相似文献   

20.
作为班主任,我喜欢开班会,孩子们更喜欢开班会。因为我们的班会内容总是由一个个小故事串成的,故事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印象最深的是我给孩子们讲《断了线的风筝》的故事。当时讲这个故事还源自我所接的这个一年级班的第一次家长会。又一次教一年级,心情从来没有过的愉悦。和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相处,自己也好像回到了童年,每到下课或课外活动时间,我就和孩子们一起玩一些差不多快要忘记的游戏。时间长了,我发现有几个孩子从不和小朋友们一起嬉戏玩耍,总是躲在一边看我们玩。起初我认为可能是他们的性格比较内向,也没再往深里去想,直到开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