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欧洲的图文电视四川大学新闻系吴信训图文电视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电视传播技术。它利用电视电波的间隙,运用静止画面广播传送文字及图形信息。在日本称为“文字多重放送”。图文电视最早是由英国开发的,1972年达到实用化。至1991年底,世界上已有...  相似文献   

2.
1995年元月1日,杭州有线电视台的25万用户惊喜地从电视机中收到了开播的《杭州日报·下午版》的图文内容。此间的新闻界人士宣布:由杭州日报社、浙江图文电视公司、杭州有线电视台三家合作首创开播的“杭州日报图文电视”,标志着我国第一家电视报纸正式面世。 传统的报纸通过科学技术,实现与现代电视的“嫁接”,被新闻界人士称为我国报纸传播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在杭州市区,电视报纸由杭州  相似文献   

3.
去年9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了交通信息台,这是上海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创举,使上海城市交通管理走向现代化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任记者黄铭兴《空中“红绿灯”》一文,介绍了交通信息台成立经过以及对于改善上海城市交通正在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努力办好图文电视李桂贤电视大家庭中新的一族──图文电视,是电脑与电视技术相结合的一项高科技。它是新型、高效的电子信息传送手段,用微机控制、制作并播出。我国图文电视始于1980年,目前全国已有十几家电视台开办图文电视。我们锦州有线电视台图文电视起步较早...  相似文献   

5.
1996年5月江苏电视台新推出的“芳草地”作为一个新栏目,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众多的栏目中脱颖而出?这一问题在“芳草地”诞生之日起,就成为我们栏目所追求的目标。开办之初,我们走访了南京市妇联、三江信息台等  相似文献   

6.
新疆石河子南山煤矿退休工人向理顺,从1958年开始搞业余报道工作,至今已28年。他写的稿子如实地反映了矿山火热的生活,大家夸他是“矿工的贴心人”。1974年7月的一天,老向在井下劳动受了重伤,右手被截去三分之二。这给他写稿带来了  相似文献   

7.
陈志坚说他到阜新日报这三年多,整整“答”了三年多的“卷”,现在虽然这张“卷子”还在涂涂抹抹,修修改改,但总算可以达到“交卷”的水平了——“我可以向市委、向全社职工‘交卷’了。”说起“交卷”,一向沉稳而内敛的陈志坚,脸上不易察觉地露出些微欣慰之色,他自觉成绩在及格以上。毕竟,这张卷子上的“考题”不浅啊。“我一上任,就有一种‘交卷’意识”2003年4月8日,陈志坚从阜新市海州区委副书记的岗位上到报社任职。当时他对组织上的安排感到很突然。1982年从锦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在阜新市委办公室工作了11年,在清河门区委当了5年组织…  相似文献   

8.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刚刚过去的1993年,有人称之为“办台年”。江苏省、市两级的电台都向系列台(专业台)的方向发展,新闻台、经济台、文艺台、交通台等相继出现,一年之内增开了十四套节目。电视台虽不象电台那样发展迅猛,也在创造条件开办经济台、教育台等。随之而来的是播出时间大幅度的增加。以两省台为例,省电台新办了三个专业台(经济台、文艺台、信息台),平  相似文献   

9.
1942年10月,张思德同志被调到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工作。由于他吃苦耐劳,忠于职守,毛主席很喜欢他。后来工作需要,张思德被抽到安塞山烧木炭,在一次出窑时发生塌方,他为抢救战友不幸压在窑内牺牲了。消息由中央社会部负责人李克农向毛主席作了汇报,主席当时正在批阅文件,他惊讶地放下铅笔,踱到窗前,沉痛地说:“前方打仗死人是难免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就不应该了!”思忖良久,毛主席作了三条指示:“第一,给张恩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1944年9月8日,中央社会部在延安枣园  相似文献   

10.
羚子 《出版视野》2004,(4):44-44
列宁把校对看成是出版最重要的条件。他说:出版“最重要的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谈不上出版”。毛泽东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是“不出”错字。毛泽东同志是十分重视校对工作的,他在编辑《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就亲自做读校工作,一一改正校样上的差错。1938年6月,在《论持久战》发表时,他曾不止一次地亲自校对,在退校样时,还亲自写信给有关同志,说:“都校了,第三部分请再送来看一次,第一  相似文献   

11.
初次和他相识,是我出差归队后的第一天,一见面他就很坦诚地与我握手并自我介绍:“我叫季文豪,从某团宣传股刚调来,以后和你在一块儿工作,还请多关照!”季文豪,一个自命不凡的名字,听起来好熟悉!当我问及他是否与我常在报刊上见到的季文豪是同一个人时,他憨憨一笑说:“那不值得一提,习惯了,手中的笔闲不住”。好一个“习惯了,闲不住”!当翻开他的剪报本时,首先映眼的是扉页上的三句话:“两眼多看,脑袋多想,腿脚多跑。”从这三句话及那厚厚的剪报本中,我领悟到了他“闲不住”的执著追求。1983年,他来到胶东半岛服役。半…  相似文献   

12.
《档案学研究》1991,5(4):13-15
有这样一位地区档案局长,他先后九次被评为地、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党员,三次被评为河南省先进档案工作者,1989年被南阳地区树为“廉政标兵”。今年,又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档案局评选为全国档案系统劳动模范。他所领导的地区档案工作样样先进,在全省创出了一流的水平。他就是河南省南阳地区档案局局长张丕廉。 依依档案情 张丕廉1931年7月出生在南阳县一个贫寒的农家,1949年10月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进地委机关任政策研究员。1956年6月地委机关建立档案工作时,领导看中了他,要他到地委办公室管理档案。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心想:“组织上把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我,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儿来。”从此他便与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35年。  相似文献   

13.
一、在旅部 1942年夏,我在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政治部负责旅报《先进报》工作。这时正值一次反“清剿”斗争胜利结束,部队住在南通地区的一个村子里休整。一天上午,旅政治部主任卢胜同志的警卫员忽然来到编辑部通知我们说:“有一个大新闻记者来了,卢主任要你们快去接待他。”我和编辑卞庸中同志等随即跟着他来到政治部,只见卢主任正在和那个“大新闻记者”亲切地交谈着,还不住地向他敬茶。他每接过茶杯都仰起脖子  相似文献   

14.
湘平 《声屏世界》2000,(6):43-43
提起张桦,给人的印象很普通:黑黝黝的身材,厚道诚实的性格。然而在领导和同事眼里,大家都公认他是个吃苦耐劳的“拼命三郎”。四年前,年方27岁的张桦果敢地接受了局领导交给他的一项新任务,负责水边镇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从那一刻起,他的事业和他的生活就与水边镇的有线电视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凭着他那股特有的青春活力与干劲,一头扎进到工作之中,一干就是四年。有线电视传输工作,是有线电视站联系千家万户的“交通枢纽”,是节目的“最后一道门槛”,为了保证节目的顺利播出,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当时,站里只有3个…  相似文献   

15.
有人把采写新闻形象地比作抓“鲜鱼”,而他正是这样一位热心抓“鱼”的人。他叫李恒才,今年43岁,是平顶山矿务局建井三处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一个热心新闻报道的业余通讯员。若问他抓“鱼”的决窍,他憨然一笑,说:“无非是多留心,细观察,勤深入,广交友,不停笔。”呵,一句话有横有竖,不正是他多年实践中精心结起的一张抓“鱼”的“网”嘛! 说起李恒才怎样开始爱上写新闻,话就长了。五十年代末,刚中学毕业回乡工作的李恒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逆程图文电视是指在电视信号场逆程中插入数据进行数据广播,用户通过带有图文电视接收功能的电视机或计算机接收图文数据广播。而正程图文电视则是利用计算机直接播出电视信号,其节目能被普通电视机接收。目前,许多电视台利用电视空闲时段或有线频道循环播出正程图文电视节目,内容有新闻和各种经济、文体信息等等。作为普通电视节目的有效补充,图文电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纳葳 《今传媒》2004,(5):56-57
习惯动作催生了这本书《向农民道歉》的作者马银录到陕西省纪检委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可熟悉他的人仍然习惯性地称他为“马书记”——他在白水县工作时担任该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马书记”的履历很简单,出生在陕西省合阳县农村,18岁参军,1999年转业后到白水县委工作,任县委  相似文献   

18.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记者和作家,是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挚友。他于一九二八年来到中国,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生活和工作了十三年。中国解放后,他又三次来到新中国,作了长时间的、广泛的参观访问。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管风云变幻,道路崎岖,始终坚持不懈地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努力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周恩来总理曾赞扬“斯诺先生的一生,是中美两国人民诚挚友谊的一个见证。”并说“对这样一位老朋友,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相似文献   

19.
老台长上了年纪退下岗位,上级为我们电台调来了一位新台长。上任伊始,新台长便向大家介绍自己干电台是“外行”,要向大家学习。于是,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新闻业务书籍,市里的各种活动和会议常有他采访的影子。去年“严打”期间他跟着公安“蹲坑”,把“严打”战果和干警们的酸、甜、苦、辣及时告诉听众。有一次,他为了采访一个基层典型事迹,七八十里路来回跑了三、四次,花了七八天时间。有人不解地劝说:又不是拿去评奖,何必费这么大劲。他一改往日随和的脸色反驳道:“新闻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社会上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  相似文献   

20.
初入社会,柯耀宗任一家公司的营销员。他一贫如洗,睡在一张从垃圾堆中拣回来的床上,还必须辛苦地偿还上研究生时的助学贷款。他如常人一样天天挤公共汽车上下班,工作勤勤恳恳,努力打拼。 所不同的是,他不惜在不高的收入里挤出数量可观的钱,付出昂贵的学费,参加业务能力培训,结合自己的工作,最后形成了“整合”的成功策略。运用这一策略,他的工作业绩一路飙升,第三年即买下第一栋透天别墅,隔年,买下百万名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