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颜翔 《文教资料》2010,(11):8-11
《西游记》是我国十六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范本,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本文旨在论述这部长篇小说如何通过孙悟空的英雄史.塑造了这位“齐天大圣”敢于斗争、追求自由与进取精神的艺术形象:但同时文章又揭示了孙悟空那种英雄主义的转变.是如何由天生地长、无所畏惧之石猴最终修炼成佛的,是如何推进矛盾关系中冲突双方的主体性质的演变.从而实现主题思想的必然转换,即由孙悟空与神权体制的斗争过渡到自由向秩序的皈依:这种转换又是如何从“取经”这个恢宏的背景上。深刻揭示孙悟空形象的精神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无疑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它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直接从本体论的高度对人进行了哲学思考。从中可以发现,小说文本既与陆王心学有某种联系,又不尽如前人所论是一部所谓“收放心”之作。孙悟空的诞生及其与生俱来的带有原始野性特征的个性自由精神,实际上就是人类童蒙时代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形象化体现。作者在肯定人类这种个性自由精神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对文明社会秩序的颠覆性和破坏性,因而在以“普渡众生”为目标的取经事业中,让孙悟空完成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超越,成了正果,即实现了自我完善,实现了人的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这也正是作者本人心路历程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孙悟空追求个性自由的形象和为人类造福的探索精神的分析,试图对困扰人们的个人自由与社会意志,这一难以解决的人生难题,作一解答.  相似文献   

4.
郑婧璇 《教学随笔》2014,(6):143+145
《西游记》是一部深蕴儒、佛、道文化精神的古典小说。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作品,《西游记》之所以能够风靡至今,是因为它具有超过一般神魔小说的深刻精神内涵,书中通过对取经过程的描写和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追求人性自由和人格尊严、礼赞奋斗抗争和渴望智慧力量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使作品在打上其赖以产生的时代特征的同时,透射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某种共同的生活意念和欲望,具有精神文化教科书的艺术特征和永久生命。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它的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孙悟空形象包括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而探索追求的人文精神。从《西游记》的布局立意来看孙悟空身上的儒家精神,从明朝史实及社会面貌来看,呼唤儒家精神的重新振兴乃势之必然,论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人文精神贯穿于孙悟空一生的奋斗之中。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孙悟空影象入手,分析了《西游记》在对孙悟空形象的超我性塑造中,对人类寻求解放问题的理性思考,即人需要解放自身,摆脱各种束缚与最终,达到自由;但又不可放纵人性,要有一定的规范约束。  相似文献   

7.
自由与秩序是贯穿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主线。自由与秩序的冲突背后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这一矛盾甚至成为了大学运行的永恒矛盾。但是,自由和秩序存在一定的内在机理,秩序是自由的保障和基础,自由是秩序的目的。自由与秩序由原先的紧张状态发展成为联通的状态,二者的博弈共进,保证大学运行既拥有一定的秩序性,又能坚守大学发展的自由精神。自由与秩序平衡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要健全教授治学制度,彰显现代大学治理的自由精神;完善依法治校制度,以良法推进现代大学有序之治;落实民主监督制度,实现现代大学治理的自发秩序;推进社会参与制度,走向现代大学治理的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是人类自由思想的发源地之一,在古希腊悲剧中,自由表现为一种人与神之间的关系。通过人的勇敢来与命运抗争,从中体现出一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英雄精神,达到超越世俗生活的精神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9.
艺创作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相互作用,互动、互建。先进的艺创作应该对先进化建设起服务与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以审美的方式建设人的内在化环境;建造先进的化人格;建立理想的社会化秩序;建设规范、优美的民族语言。就促进先进化建设这一问题看,我国的艺创作现状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同先进化同步,对先进化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化建设意识不自觉、不强;三是同先进化建设相抵触;四是先进性同落后性并存,对先进化建设有一定的负面作用。针对这各现状,应强调在艺创作中实施化建设战略,如政治化战略、经济化战略、人精神战略、法制精神战略、民族精神战略等,尤其要着力解决好“全球化与多元化”或“世界性与民族性”这一重大的全球性的化建设矛盾。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是一部大家都爱看的书,其中孙悟空的形象尤为鲜明。要研究《西游记》则从孙悟空开始恰切一些。而长期以来论者多从孙悟空作为神话世界的英雄这方面加以论述,或者从孙悟空身上所体现的"个性解放"思潮来阐述。本文试图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重新阐述这个问题——从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人性特征来论述其形象所反映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整体上来看是一个不好色欲的人物形象,但在许多细节上却表现出若干"近色"的一面。这一特征与小说的成书过程有一定关系,孙悟空的色欲表现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游戏"与"色猴"文献影响,还与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和"好色"之风有一定关联,也是小说喜剧艺术与游戏笔墨的表现方式。孙悟空是一个被"文化阉割"的人物形象,其不好女色的特征是出于小说整体构思与艺术追求的需要,其色欲意识是其原型人物累积演化后遗留的文化痕迹,也是一种无关大体的"科诨"行为,因而并不影响其整体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2.
明朝中后期,商业文化成为社会生活的突出特点,理学的禁欲主义受到越来越多的批判,社会上涌现出一股争取个性自由,实现人性解放的近代启蒙思潮。《西游记》就是在这么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文章主要从孙悟空这一形象入手,阐述了孙悟空享受原始状态的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的自由,追求精神人格上的自由,从而反映了作者的自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二郎神形象在民间的演化情况,分析了他在《西游记》中的特点,指出《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形象是在前代英雄传说基础上优化整合而成的。认为他在作品中虽然只是一个配角,却与众多神魔形象迥然不同,其高傲而又嫉恶如仇的个性、超群的本领、浓烈的侠气都与孙悟空有诸多相似之处,与孙悟空一样承载着作者的理想,而且对孙悟空形象也起到了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讲解语言知识,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还应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部《西游记》,唐僧师徒这四个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所演绎的生命状态可以被解读为一个人生命历程中四个阶段的不同特质。孙悟空代表人童年时的童真和青少年时的桀骜不驯;猪八戒代表人初入社会时奋斗受挫后的退缩及贪图一时的享乐与安逸;沙僧代表人到中年时的成熟与稳重;唐僧代表人老年时的超越名利与对生死的淡然。从这四个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生命中不同阶段的影子,他们共同构成一部个人生命发展史。  相似文献   

16.
爱奇是司马迁创作心态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爱奇倾向,使《史记》一书在显露出奇异色彩的同时,更具有其他史书不可比拟的思想性和深刻性。我们从司马迁对品节高尚,功业卓著的奇才之士的欣赏与偏爱,可以感受到他想慕功业,企羡荣名的强烈进取心,从他对倜傥非常之人,侠义奇节之士的敬重与关注,可以体察到他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民主精神和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7.
小说《西游记》通过语言、情节、意象,尤其两个主人公人物——孙悟空和唐僧的心路历程的展示,看出小说的主旨是意在写一部求放心的寓言书:绝对的自由固然可爱,但那多是宣泄而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经过艰苦的追求,才能达到生命的最辉煌;一个人过于在意自己的感受,受环境左右,缺乏悟性和超脱精神,喜怒哀乐忧惧会始终羁绊着他,那他的人生也就缺乏有层次的递进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失乐园》中的撒旦均是反抗封建主流社会的叛逆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相同处,但由于两者产生的时间与文化背景不同。在反叛的目的、手段、结局等方面存有差异,因而属于不同的类型形象,从而昭示着中西社会、文化及民族心理等层面的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由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过的生活原型塑造而来的.山西中部的娄烦县的历史上有个造反秀才叫孙大庆,失败后曾被招安,后又出家当了和尚,与孙悟空有着相似的经历.本文从文献、传说、遗迹及历史背景来证明他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20.
曹瀚文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3):50-51,55
生性玩劣而又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为何会被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所收服?这不仅是得益于外界神仙的帮助,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中"以柔克刚"的精神。在这个取经团队中,"山"的顽强,"水"的柔韧更实现了一种相互制约和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