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英语教科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既是重要的语言教学工具,也是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载体。20世纪初期,腐朽的清王朝在西方的枪炮下不堪一击,紧锁的国门被殖民者打开。由此,中国近代英语教育和英语课程逐渐走入历史的舞台,从而拉开了我国近代自编英语教科书的序幕。19世纪中叶出版的《英话注解》、19世纪末出版的《华英初阶》、《华英进阶》以及20世纪初出版的《帝国英文读本》作为当时最负盛名的英语教材,被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对当时的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华英初阶》与《华英进阶》原为英国人为其殖民地编写的英语入门课本,商务印书馆对其内容进行删减,运课翻译并附中文注释,以中英两种文字编排出版,成为我国自编最早的英语教科书。二书在目标上强调宗教灌输,教学上侧重书面读写能力,内容组织上遵循循序之原则,形式上图文并茂、并首次采用中西文编排。  相似文献   

3.
《华英通用杂话.上卷》由在华西人编写,是我国早期出版规模最大且对"中国各体英语"的"洋泾浜化"产生积极影响的读本。但《华英通用杂话.上卷》以官话标注英文,存在明显的语音缺陷,更缺乏被中国社会认同的基础,只是"中国各体英语"学习模式渐进式演变进程中承上启下的过渡。  相似文献   

4.
丁伟  陈晗凝 《广西教育》2009,(27):32-34
20世纪30年代,中华书局首次出版普通语言类《基本英语丛书》,拉开社会“基本英语”教育的序幕,出版了专业语言类《基本英语文库》,推进社会“基本英语”教育。同时,通过无线电播音教授,出版与之配套的《基本英语课本》,制作“基本英语”唱片,出版《基本英语留声片课本》,进一步推广社会“基本英语”教育。  相似文献   

5.
普希金的作品《别尔金小说集》创作于1830年的“波尔金之秋”.这部全称为《故伊万·彼得罗维奇·别尔金小说集》包括5篇小说:《射击》(10月14日),《暴风雪》(10月20日),《棺材店老板》(9月9日),《驿站长》(9月14日)和《打扮成乡下姑娘的小姐》(9月20日).作为俄罗斯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作品之一,《别尔金小说集》为我们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出一系列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贵族、外省地主、军官、小官吏、城市小手工业者等等,表现出小说主人公丰富、复杂的个体心态以及19世纪20年代群体的社会心理.其中,《驿站长》成功地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小人物”形象,由此揭开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社会底层形象系列的帷幕;表达了作家深刻的人民性和人道主义思想.所以说,《驿站长》就其文学史意义而言,在《别尔金小说集》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听夕闲谈》是我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由国人翻译的第一部外国长篇小说译作,其译者蠡勺居士的真实身份,一百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译学界和文学界的一个谜团。根据19世纪末期上海地区出版的报刊杂志以及蠡勺居士当时的科举档案,可以发掘出蠡勺居士的社会地位、功名职业和真实姓名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华书局在近代中国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入分析其不同类型教科书,有利于探索其对近代中国教育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修身》系列教科书的研究就是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8.
郭震 《教师博览》2012,(8):54-56
从"世界之化学"到"我国之化学"近代科学教育家王季烈在《共和国教科书.化学》(商务印书馆1913年出版)一书的序言中认为:"化学之输入我国,五十年于兹,教科书之编辑,十年于兹。"由此可以推断近代化学理论应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而作为学校教学使用的化学教科书,直到1904年清政府颁布我国近代第一个新式学制"癸卯学制"后,才得以出现。  相似文献   

9.
《格列佛游记》自1726年出版以来被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该书虽然沿用了18世纪欧洲小说盛行的航海冒险模式,却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性质和魅力。作者以幽默的语言丰富了作品的道德含义,使之读来妙趣横生;又以主人公荒诞的经历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腐朽;同时还通过人物塑造和叙述框架的安排使读者能在大笑过后反思人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民国教材出版迎来高峰,大东书局于1933年5月出版了《新生活教科书·国语》。该套教科书是从民国时期教科书审定制的大环境中涌现出的诸多小学国语教科书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部重要经典,《圣经》是通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尤其是英语影响世界的。《圣经》英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钦定圣经》是《圣经》英译史上的一个顶点。《圣经》英译对英语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英语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正音》是一部口语性很强的域外汉语文献,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北方言的语言实际,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痕迹,是研究当时东北地区汉语口语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期间,在美国政府的高压驱逐政策和同化过程中,北美本土族裔部落节节西迁,被迫接受隔离教育,逐渐的退向了社会、政治、文化的边缘。然而,最早的本土裔的英文小说却在这一时期艰难的萌芽,顽强的用英语,这一白人的语言捍卫了本族裔的尊严,深层揭露着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所谓西方文明的暴行。作者试将运用文化创伤理论来深入剖析奇特卡拉-萨的《美国印第安人的故事》集传记与短篇小说为一体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4.
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写过的一篇散文《信客》(收集在《秋雨散文》中)被收入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信客曾经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历史舞台。当时邮政事业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联系就靠信客。信客成了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和乡村联系的纽带。余秋雨先生借信客这个狭小的舞台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缤纷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媒介,更是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社会发展的缩影.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增加,而英语作为国际主流的通行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对于英语的历史发展及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一直以来是我国英语教学从业者的研究重点和关注热点. 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勇先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的《英语发展史》是一本关于英语历史发展及英语教学改革的专著.作者通过"From English to Globlish"对英语做出了清晰定位:当前阶段它属于一种国际性语言,全球通用.该书也被很多高校选定为专业性英语教材,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众多领域,总体论述了英语语言的发展及演变史,在历史研究法的辅助下,对英语演变历程进行了论述.在其所生存的宏观社会文化背景下,深入考察了英语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走向,实现了"语言"和"文化"的有机融合.此外,该书也精准选定了英语关键发展期并对比了当时中国的发展状况.该书作为一本教材,特色鲜明,不仅是英语学习者的专业性教材,也可作为广大英语爱好者的一般读物.  相似文献   

16.
《格致须知》与中国近代新式教科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82年开始出版的《格致须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套由专设教科书机构专为学堂学生教学而编撰的新式教科书。这套教科书作为中国近代新式教科书的先导,按照西方近代学科门类分科设编,使得近代科学知识系统地成为学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套教科书没有以科学证明宗教,而是关注科学实验和方法、强调儿童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童认识和理解近代科学,成为新型知识分子奠定了基础作用。但其存在基本要素不全,科目难称齐全,内容也较为偏深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一《大学世界史》是为普通高等学校非历史专业(含理工科)的本科生进行通识教育而编著的世界通史教科书。通识教育的理念源于19世纪初,最早在美国的一些大学中以不同形式推行。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克服当时高等教育中过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公民教育从西方引进到中国。当时的知识精英将公民教育思想编撰、渗透进教科书,叶圣陶就是其中的一位,《开明国语课本》是其亲自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母语教科书。叶圣陶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合格公民,《开明国语课本》通过公民形象的塑造,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公共生活教育,展示了亲子之间、师生之间、伙伴之间的平等公民关系,使公民教育既充分体现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农耕文明和传统伦理文化的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明国语课本》成为母语教科书进行本土公民教育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澳门近代文学的起点可以界定在19世纪40年代,下限可以界定在20世纪4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开始,澳门近代小说在时局动荡的背景下走向繁荣,从《华侨报》早期刊载的小说可见,1937—1947年的10年间,澳门近代小说在语言形式和题材内容方面开始了小说文体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在小说语言由文言向现代白话转变,题材内容由旧式言情、侠侣小说向艳情、侦探、恐怖、战争转变,关注现实的小说增多。彼时,还开启了澳门本土题材小说的创作尝试。《华侨报》所载小说文体的近代化变革趋势对认识澳门近代小说的发展较具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红与黑》是一部从政治角度反映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现实的经典巨作,其中对人物心理的剖析和对爱情的诠释可谓深刻见底。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制度下,人物的心理活动被突出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下各阶级间的种种爱恨情仇。主人公于连和与之虐恋的两个女人反映了病态爱情的无奈与必然,红和黑的象征含义反映出当时病态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