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1月2日晚,一位面带愁容的连队炊事员找到我,说他9月5日给北京某家报纸写信,询问哪里出售凉菜、拼盘和食品雕刻技术的参考书,请编辑同志回信告知,并随信寄去了一张面值八分的邮票。谁知,一个多月后的10月27日,他竟收到了一张打印的“填空式”广告收费通知单,言称:来稿在《搭桥铺路》栏内登出,“此稿属广告性质,按我报规定,需收广告费二十元……”。本来寄出的是请求编辑  相似文献   

2.
曾从事多年新闻报道工作的我,不外前有机会回到了“娘家”一《淮阴日报》社。在一位副总编的办公桌上,我偶见他的两张崭新名片:一张是“记者××”,另一张是“副总编辑××”。同是一个人,为何备两种名片?在与主人的交谈  相似文献   

3.
我专搞和兼做新闻工作已三十余年了,经常与做编辑工作的同志打交道,我感到一张报纸的优劣和编辑的精选精编精心设计有直接关系。他是一张报纸的设计师,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天天伏案精心编稿,勤勤恳恳地“为他人做嫁衣裳”。编辑的责任心,紧迫感和使命感强,编辑不仅一篇一篇地单独编发稿件,而且从记者通讯  相似文献   

4.
“甘当无名英雄”,“兢兢业业为他人做‘嫁衣裳’”。与张万象同志共过事的人都这样讲。 记得,有一次在与新华社国内部编辑座谈时,张万象同志讲,“当编辑就要有牺牲精神,否则当不了好编辑”。到今年,张万象同志在新闻这块沃土上,已经耕耘了30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做编辑工作,要说“牺牲”,张万象同志“牺牲”够多的了。经他组织编辑的稿子究竟有多少,好稿有多少,现在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是,令他感到安慰的是,自己不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交了一大批记者朋友。  相似文献   

5.
试论报纸广告与版面的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纸的版面,就是各种各样的文字稿和图片稿经过编辑处理后形成的有机整体,是编辑部全体办报人员劳动成果的总合成。”[1]版面是报纸的“脸”,版面的编辑反映了一种报纸的特色。随着报业的市场化运作,广告收入已成为报纸生存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一大经济支柱。而广告相应地在这张  相似文献   

6.
提起河南省孟津县人武部政委李忠国,熟悉他的报道员们都习惯地称他为“第一编辑”。李忠国今年45岁,在武装战线上战斗了26个春秋。五年来,他通过改、审、选稿的形式,传帮带了一批报道员,经他看、审、修过的稿子就有800余篇。报道员们说起他当“第一编辑”的故事,个个如数家珍。报道员张文说——“李政委看稿真细心’我刚当报道员那会儿,由于基础差,不懂新闻的ABC,写出的稿子句子不通顺,错别字多,李政委总是不厌其烦地修改。几年来,经他修改过的稿子就有百余篇之多,可以说他是我从事新闻报道的启蒙教师。去年8月15日,我写了…  相似文献   

7.
记得我刚当夜班编辑不久,因为处理一条市里召开会议的稿件出现失误,导致在报纸上发了更正。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位老编辑找我谈心,他说:“办好一张报纸,编辑是非常重要的。编辑是个人劳动,也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劳动。编辑经过对稿件和版面的深加工和创造,把一张漂亮的报纸奉献  相似文献   

8.
作为“把关人”,编辑责任重大;作为要闻版编辑,责任更重大;作为要闻版夜班编辑,则时时有如履薄冰之感。有时夜班下来刚睡几个小时就被敲门声惊醒,这可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然而我就遇上这么一次。 1993年5月27日凌晨4时50分左右,吉林日报校对科长刘创敲开夜班编辑宿舍的门,问我:“照片安反了,怎么办?”“印了多少了?”“两三万份吧。”“停机。正过来。”他平静地问,我平静地答,他又平静地转身走去。但是,在这平静后面有多大的不平静: 因为,一、这要重新晒版,重新开机,试墨、调整……时间就是金钱,误了出版时间,许多读者不能当天看报不说,邮局还要对报社罚款:一个不小的数目。二、这张照片,我们俩已心照不宣地知道,是一张揭露问题的批评照片,弄不好可能成为被批评者与报社打官司的“证据”。要弄清原委,还得从头说起。吉林日报社南侧与长春市工人游泳馆相邻。4月末5月初,省体育彩票发行部门在游泳馆临街的院内发行150万元以摩托车、自行车等为奖品的奖券,高音刺叭、鞭炮声连连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了《出版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的张正明同志的文章《“衣食父母”引起的联想》,使我也产生了联想。 张正明同志是研究史学的,自认为所写的书“不在畅销书”之列,记得31年前中华书局一位编辑室主任颇有眼力,不仅主动向他约稿,而且预支了稿费,解除了他的燃眉之急。作者因此称赞出版社是“衣食父母”,并说:“衣食父母”这个比喻,“事实上虽略  相似文献   

10.
韬奋先生很重视报刊广告。在他主编《生活》周刊期间,曾亲自出马向外商拉广告。1932年3月5日,他在发起创办《生活日报》的文章中,提出了9项建议,其中第4项为“广告”,第3项与第5项为同广告有密切关系的“张数”和“销数”。1936年6月,《生活日报》创刊以后,他写了许多篇文章阐释办报的有关问题,其中多次对广告作了具体论述。1939年10月至1940年4月。他写了22篇回忆生活书店历史的文章,其中5篇同广告有关。他的有关报刊广告的见解,是他办报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韬奋先生所处的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斗争错综复杂,有时会出现一张报纸有两种方针、唱两种调子的现象。例如,副刊提倡新文化,社  相似文献   

11.
三,逆起式导语。我的理解是:要讲正面先从反面讲起,讲反面的先从正面讲起,形成一种对比反差,吸引读者。例如: △1984年12月28日新华社电讯导语:“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 △报道一位经理的新闻导语:“五年前他负责整理这张办公桌,现在他坐在桌后接受别人祝贺了。” △意大利记者报道上海防止地面下沉成功的新闻导语:“上海不是威尼斯……”  相似文献   

12.
杨怡琴 《新闻前哨》2006,(11):88-88
版面,是报纸的一张张面孔。版面的优劣就如人的美丑,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虽然我们设计的是广告版面,但是我感觉它的重要性不亚于新闻版,因为它的受众已经不仅仅是“欲知”,还有众多的消费。优秀的广告版面会让读耳目一新,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认同感,从而有利于提升产品品牌,促进产品销售。客户盈利,就会继续投放广告。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反之,劣质的广告版面,影响了产品形象,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客户看不到广告效果,自然会减少广告投放,甚至不再投放广告。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报纸版面也是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名版面编辑,一定要注重版面设计技巧。  相似文献   

13.
当夜班编辑的难得上街逛逛,一上街多少必有收获——这是我的一点经验。却说这次上街的“收获”是,走过书亭,停下来看看书报广告,才体会到现在风气果然大为“开通”了。有一本《××杀手团》的广告中说:“本书惊险之极,看后冷汗浃背!”又有一本翻译小说的广告是“作者没有避讳(?)易遭诋毁的性爱描写,因为充满高尚情操的性爱本身也‘令人震感,令人销魂’…”还有“收获”哩,走过一家打烊的商店,有人在门前贴出一张大幅的手写广告:《香港、澳门新闻》,內容是《台湾色情之都》、《琼瑶两次婚变之谜》等等。此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收到了湖北《农民之友》报社编辑陈斌寄给我的一张金额为贰拾圆的汇款单,内心感触颇深,不言不快。此汇款单缘于一篇获奖文章。1991年11月14日的《农民之友》报四版头条登载了我的《姑娘为啥相不中他》一稿,后被省农委和省农业宣传小组评为91年度农业好新闻三等奖。我爱人明洁知悉后,认为稿件能得奖有编辑的一大功劳,便自作主张给编发获奖稿件的陈编辑邮寄了一盒四两装的本地产的茶叶。此茶零售价一盒贰拾圆,批发价一盒才壹拾贰圆。谁知,陈编辑收到茶叶后就按邮汇保值价推测出了茶叶市场价,给我汇来了茶叶款,并附信要求我“以后千万别再这样对待我。”  相似文献   

15.
一日,我到单位上班,同事笑吟吟地捧来一张报纸。“用稿了”。但一看却愣住了:《海南特区报》?我何时向《海南特区报》投过稿?同事又递上一封信,方知:两星期前寄给《文汇报》“生活”副刊的一篇小稿,因稿挤一时难上,编辑罗达成同志怕误稿,替我转给《海南特区报》刊用,并来信说明并致歉。这事在同事们中间引起了一阵小波动,人人都说,这么负责的编辑少见,便纷纷谈起往日投稿遭到的冷遇来。甲说某报曾来信称要用他的一篇稿子,年余未果;乙叹某大报用其稿而不发稿费;怨好稿不被用的  相似文献   

16.
范军 《现代出版》2002,(2):59-61,64
一作为文学家的巴金尽人皆知,其实,巴金还是中国现代编辑出版史上著名的编辑家。巴金自己就曾说过:“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自以为两方面的甘苦都懂得一点。”犤1犦他作为编辑家的活动、思想和贡献,近几年开始受到编辑学界的关注。此处不打算就巴金的编辑实践与思想作全面的论述,只是从图书广告这个角度加以探索。二翻检《巴金全集》(18)“集外编”(上),我们发现巴金从上个世界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发表了不少图书广告文章,共计26篇。犤2犦其中,1929年6篇;193…  相似文献   

17.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18.
刘麟 《出版史料》2006,(4):97-101
巴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简称“文生社”)担任总编辑之职时,对于新起的作家的扶植,例如主动替素不相识的作者收集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编印成书,常为人称道;对同辈朋友的主动关心,无论叫做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都好,例如1940年代为曹禺编辑戏剧集,也传为美谈。这类编辑工作是非常琐碎的,占用的时间着实不少,而他又事必躬亲,连撰写广告之类,都不愿委诸旁人之手,他的至诚是无可挑剔的。当年他就为《曹禺戏剧集》写过广告,知道这件事的,现在恐怕没有几个人了。我藏有一小册1945年用土纸印行的“文生社”出版的书目,其中载有这则广告的全文,特抄录如…  相似文献   

19.
“救助特困家庭,奉献一份爱心”;“为同胞解难,为政府分忧”。1月26日上午,南阳日报社编辑部洋溢着浓浓春意,员工们为特困家庭的捐款活动热烈而有序。 是日9时,南阳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葛宏第一个走到捐款箱前,将饱含着对特困家庭深情厚谊的200元钱投进了捐款箱。接着,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熠,副总编辑张明海、任威东、张敏、张富杰依次伸出了友爱之手。报社编辑部的编辑、记者更是踊跃参加。大家你50元,他100元……一张张钞票,满含着报社员工的拳拳爱心投进了募捐箱。报社发行部的同志们也早早地把2400元捐款…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邹恩润,江西宗江人。是我国杰出的政论家、新闻记者、出版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编辑家。他的编辑实践和有关编辑工作的论述,是一份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的优秀遗产。韬奋于1944年写《患难余生记》时说,他“差不多出了学校就踏上编辑之路”。1937年9月20日,他为上海的《立报》写的一篇《同道相知》的文章中也说:“时光过得真快,我这后生小子,不自觉地干了15年的编辑。为着做了编辑,曾经亡命过;为着做了编辑,曾经坐过牢;为着做了编辑,始终不外是个穷光蛋,被靠我过活的家族埋怨得要命,但是我至今‘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这是韬奋对自己的编辑生涯最简明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