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这个题目时,似乎和《新闻与成才》毫无关系,然而我讲的这个故事,他却真真实实地把我和《新闻与成才》联系起来。每每看到《新闻与成才》,那段往事使历历在目,让我怎么也挥之不去。因为它使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延续着一段永恒的爱。那是1992年的一个春天,我刚从鄂西南一个村庄走入军营。来军营不到两个月的我,也许是我爱看书的缘故,班长李连奇发现了我的特长,而且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在一个特殊的场合为我送了一件改变我人生命运的礼物──《新闻与成才》。那天从训练场回来,吃晚饭前班长宣布了一件事,说今天晚上班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2.
去年9月1日,刚刚穿上军装的我同来自全国200多所高等院校的500多名大学生一起来到美丽的青岛参加为期两个半月的军训,在这之前,关于军队我是一无所知的,最初只是凭着儿时对军人的崇敬选择了军营。喜欢读军报,是从我入伍后开始的。从走进军营的那一大起,军报也逐渐地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教我了解军营,热爱军营。那一天,信手拿起一份《解放军报》来读,很快便被那篇《英烈父子》吸引住了,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它讲的是抗洪英雄徐向群同他的英雄父亲的感人事迹。读着读着,泪水便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当我把…  相似文献   

3.
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后来当兵进军校,这期间已记不清有多少老师教过我。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当初老师的容貌名字已记不清了。但唯有一位老师──《新闻与成才》,伴我度过4年军旅生活,使我走上了新闻成才之路,帮我圆了上军校当记者的梦。4载师生情,在我心头凝成一个浓浓的情绪,令我难以忘怀。1992年12月,我从皖西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来到二炮某部军营。紧张火热的军营生活,使我拿起了搁置已久的笔,每天训练间隙、业余时间,节假日,我都泡在写写画画上。入伍第一年,我就写了上百篇反映基层连队训练、生活的稿件,然而没有一篇能打…  相似文献   

4.
军中有颗璀璨明星──记济南39420部队中校发明家徐建明冯琇臻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第三届国际博览会正在进行,成千上万的技术、产品在向人们展示炫用,我在展品中参观倘佯。蓦地,一颗红星吸引了我,他就是被誉为军营爱迪生的中校发明家──徐建明。蚬水河畔茁...  相似文献   

5.
    
我和《新闻与成才》杂志有缘。去年,它伴我走完4年军旅之路。在军营,我们分手了,而今年的春天却又和它不期而遇。新年后第一个工作日,同室的颖像往日一样抱着一叠报纸推门而进,然而,惹眼的是她肩后包内五彩绚丽的刊物。先睹为快,我便情不自禁地迎上去掏出“宝贝”,开始本本册册地浏览,突然间,“新闻与成才”五个鲜红的字样闪电般映入眼帘,“哎?这儿也能看到……?!”心顿时怦然,不由得双手捧着它紧贴胸前,那一刻,不知道心底涌现出多少感动和亲切,只知道颖送我三个字“有恁好?”“当然”我自豪地点点头又加上两个字。唉,…  相似文献   

6.
1994年冬天,在父母的鼓励下,我从皖南入伍来到军营。在新兵训练期间,火热的军营生活激发了我写作热情,偷偷地写了一些反映军营生活的文章,没想到真的在驻地电台、报刊开了花、结了果。新兵连一结束,我便在战友们羡慕的目光下,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机关。想着自己已成为一名“土记者”,再也不用摸爬滚打、为前途拼死拼活时,我飘飘然起来,慢慢地学会了吸烟、喝酒、打扑克,觉得这样活着真洒脱。三个月过去,报纸上再也没见到我的名字。为此宣传干事批评了我,政治处领导找我,明确要求我改正,把报道工作搞上去,如果三个月后再无进…  相似文献   

7.
看看自己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近百篇稿子,回顾自己三年来在这条铺满辛酸和荆棘的报道之路上所留下的足迹,我由衷地感谢引我踏进新闻门坎的“领路人”──《新闻与成才》。1992年秋,我在高考中以门分之差名落孙山。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我从此一项不振。在父亲的劝告下,我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和锻炼成才的愿望参了军。在军营,操场上那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战友同志之间那和蔼可亲的面容,军民共建那热闹欢快的场面,时常在我脑海中回荡,激励我拿出久违的钢笔把它们记下来。我凭着自认不错的文字功底不停地写呀写,谁知一连投寄出去几十篇稿…  相似文献   

8.
他没曾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伍兵。离开军营20年后,又被授予上校军衔──河南省中牟县人武部政委穆瑞卿闪着明亮的双眼,激动地说:“能有今天,俺这是沾了新闻报道的光!”1969年12月,穆瑞卿凭着吹拉弹唱样样都会的专长,一进军营就被选进文艺队。在文艺队里,他见啥学哈,学啥会啥,而最使他感兴趣的是跟文化干事一起,下连队了解好人好事,回机关整理材料编写剧本。这使他养成了抄抄写写的好习惯。当了两年文艺兵后,他下到工兵连当文书,白天坚持到施工现场边干活边了解情况,晚上铺开稿纸开夜车,天亮后把写好的稿件投向报社,再将…  相似文献   

9.
苦乐相伴     
两年前的金秋时节,怀着对军营生活的美好憧憬,我毅然步入火热的军营。在军营里,同龄人特有的青春气息,无不感染、激励着我。初入军营,在学院浓浓的新闻报道气氛感染下,看着教导员那一沓沓厚厚的剪贴本上发表的作品,心里既佩服又羡慕。于是,下决心用几年来积攒的零花钱换来了一架相机,每天跟在教导员后面问这问那。终于,我拍摄的一幅新闻图片第一次上了《桂林日报》。捧着报纸,我的心沸腾了,从此更激起了我新闻写作和摄影的欲望。我的大脑中也由此多了根新闻敏感神经,时常被一个个新闻素材所拨动。闲暇之余,我与书为伴,坚持报…  相似文献   

10.
张建伟 《兰台世界》2004,(12):55-55
我出生在军人家庭,火热的军营生话。让我从小就萌发了强烈的愿望——当兵。因为我是父母的老儿子,两个哥哥巳从军。1979年对越反击战时,两个哥哥分别在南北边疆执行任务。所以母亲极不愿意我再走进军营,希望我上大学,毕业后留在他们身边工作。但是1979年11月,16周岁的我还是违背了母亲的意愿,踏进军营,圆了自己的军人梦。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为追寻一个绿色的梦,17岁的我来到祖国边陲一个军营里,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历经多年磨砺,我跨入了部队新闻宣传队伍的行列,并逐步成长为军营新闻宣传的骨干。  相似文献   

12.
17年前,我告别家乡亲人,入伍来到胶东半岛的一座军营。17年来的军旅之路,使我记忆最深、受益最大的是当新兵时担当连队的办报员。是她──黑板报,培养我成了一名先后在各级报刊、电台用稿千余篇,被《前卫报》等多家新闻单位聘请为特约记者的通讯员。  相似文献   

13.
通常被认为是“调节气氛”或“补白”之用的漫画,在一张军区报纸上形成专版10年之久,并且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张报纸是广州军区党委机关报《战士报》,它的漫画专版名为“绿色幽默”。绿色幽默,指军营的幽默,同军营本身的颜色一样,是绿色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生机勃勃的幽默。该报组织的一个小型读者调查显示,在报纸的所有专版中,“绿色幽默”受欢迎的程度排名第二,有45%的人将它列为自己最喜爱的专版之一,足见它在读者中的影响。报社一位领导打趣地说:“下基层时,战士没听说过我的名字,对…  相似文献   

14.
老师:您好!今年4月,一股前所未有的“笔友热”悄悄地在军营兴起,它的出现给部队正常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在战士中形成一些不良影响,由于团、营领导采取措施得当,“笔友热”一下就降温了。这件事使我激动了,忙找连首长、战友们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写出一篇《军营兴起“笔友热”》的小调查。当我喜滋滋地去审稿时,首长们说,这样的稿子负作用大,最好不要写。我找出所有的报纸仔细对照阅读,觉得没有什么问题(负作用)。在此,烦老师审阅一下(稿件附后)。此致军礼学生张远扬军营兴起“笔友热”加强思想教育,澄清弊端严格管理,落…  相似文献   

15.
在把它写出来,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90年代初的头一年春天,我从湘中一个小村来到冀中平原的一座军营。4年的战士生活,我多半在团政治机关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几乎每天,我在起床号吹响之前就把四、五个人的办公室打扫好了,晚上12点以后,我还在办公室学习。平时,谁若叫我跑个  相似文献   

16.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只有一封《新闻与成才》编辑的来信,一直展翅在我心灵的天空。每当我拜读它时,心里就泛起一股热流。它催我奋发。那是1992年底,我从燕赵一个贫困的农村,入伍来到了海滨城市烟台。一到军营,我就被战士们献身国防、刻苦训练的精神所感染,于是,便试着拿起手中的笔,把战友们这种爱军习武的精神写成了稿件。可当我把在用业余时间辛辛苦苦采写的几十篇稿子陆续寄往报社、电台后,却大失所望:稿子全都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当时我好像被寒霜打过的茄子秧,整天少…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是指为了采集新闻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它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记得在部队时,有一个连队人生观教育搞得比较好,激发了官兵热爱军营奉献青春的热情,训练成绩直线上升。领导安排我去采访这个连队,当时由于我率先没有对这个连队人员情况、采访方法步骤进行充分地研究和准备,结果第一天采访就吃了“闭门羹”,一无所获。“败走麦城”后,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地研究了这个连队的人员情况和特点,详细制定方案,结果采访顺利,并很快写成了《贴近实际,生动活泼)的报道搞,很快被(人民前线》报采用。通过对新…  相似文献   

18.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19.
王宁 《军事记者》2005,(10):58-58
7年前的一个暖暖冬日,已在地方党政机关工作多年的我,被临时抽调到武装部负责新兵政审。新疆军区某部一接兵干部了解到我的情况后,鼓励我携笔从戎。他说,献身军营不是更好嘛,我们部队里有一份《解放军报》,办得特别好,你可以更好地发挥一下特长嘛。听了他的话,我动心了,带着自己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作品去报名,没想到很快就被批准入伍了。  相似文献   

20.
我们早就想写写他──写他学步新闻路上的几次碰撞。碰撞之一:安逸与艰辛李居清一入伍,便把当驾驶员当作唯一目标追求着。指导员见他写得一手好字,让他写了几篇稿,结果团至的“军营之声”很快便给播发了。他成了连队的“小秀才”。指导员怎么也舍不得让他去开车。在当驾驶员与当报道员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他遇到了军营生活首次入生抉择的碰撞。人说生活像一名老师,她能给人无言的启迪。当李居清一次次地尝到了发表新闻后的喜悦,看到了连队官兵的兴奋与羡慕,他又“铁”了心做一名报道员。不久,他调到了团政治处当报道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