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音乐是唤醒学生美好情感的良方,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热爱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世界的灿烂。"感悟","感"就是"感受"、"情感","悟"就是"领会"、"醒悟"。"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是音乐的特点,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魅力所在。感悟既是手段、过程,也是目的、结果,通过感悟,学生发现音乐的美,体验丰富的情感,享受生活的乐趣,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因此,感悟应伴随着整个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正>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情感的完美体现,能够触摸到灵魂的最深处,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在笔者看来,音乐就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能够牵动学生的心,为他们进行艺术创造注入一种灵魂似的营养,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作品,领会作品的意境,理解作者当时的感受。音乐还具有激发情感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也要努力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感悟”的“感”就是“感受”,“悟”就是“领会”“醒悟”。而阅读正是唤醒学生美好情感的良方,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阅读中的“感悟”就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觉,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音乐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同时音乐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之一,能够让人身心愉悦,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体态律动教学就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感受音乐的美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本文就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感受音乐的第一方式,也是提升学生音乐感知、发展学生音乐思维、拓宽学生音乐视野的有效手段。《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聆听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音乐听觉和欣赏能力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积累音乐听觉经验、感受音乐的美好、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可见“聆听”在音乐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笔者将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将之细化巧用多种手段辅助学生感受、理解、想象音乐,提高学生音乐聆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比较注重“体系”“模式”“套路”的训练,由此使得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亲自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写出华美的文章来。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作文洋溢着情感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投身社会感悟生活积贮情感作文教学必须具备大语文观念,将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感悟,去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自然界那赏心悦目的景物既能陶冶人的情操,产生美好的情感,又能…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渗透着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这就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悟”。据粗略统计,全文有16处文字涉及,分布于“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总目标”、“课程阶段目标”、“教育建议”、“评议建议”等各部分,成为贯穿课标的一条主线。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品质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现代教育认为,阅读过程是文本的艺术形象,作者的情感意趣与读者的认知感受相互作用的过程,所谓的“感悟熏陶”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认知领域,情感世界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而“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因此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如何组织“熏陶感悟”的活动,莫不靠煽动学生的“情”。作为语文教师,就更需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感人的事例去教育学生,用优美的意境去熏陶学生,用高昂的激情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以“情”感人,让学生在其中逐渐形成个人的美好情操,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情感教学,才能真正达到“熏陶感悟”的目的。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情感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程标准》目标明确地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诚然,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我把音乐的基本要素及技能有机地渗透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让学生在唱唱、说说、表演的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美,让学生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感体验方式中感悟音乐,以学生参与体验音乐为中心,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积极状态和愉悦的体验,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以下是我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体验、感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新课标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细节就会发现,学生在写作时,思绪一般都会进入自己熟悉的生活,把生活中的一些画面记录下来,形成美文。学生作文就是心灵的写照,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当然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音乐欣赏。通过欣赏音乐,可以使学生了解到音乐的音响、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旋律、和声等等不断的变换、对比和组合,使他们感受到这是作者通过音乐来抒发及揭露人们内心的感受或描写客观事物,进而使学生对生活产生联想和想象,引起内心的共鸣,并从感染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如何上好中学的音乐欣赏课,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将“情感因素”放在欣赏教学中的首位,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音乐作品就是作曲家情感的表露,音乐的情感色…  相似文献   

11.
音乐的艺术之美存在于优美的旋律中,而旋律之美必须通过个体的体验得以感悟,通过感悟才能起到陶冶情操、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作用。长期以来的音乐教学,学生都处于被动状态,就是教师“教一首”,学生学“一首”,学生对音乐缺少体验、感悟,音乐的美育教育也失去了意义。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有所体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而且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所体验呢?  相似文献   

12.
音乐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同时音乐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之一,能够让人身心愉悦,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积极的音乐能赋予人类正能量,对于学生人格以及道德的培养是有好处的,小学是学生道德品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教学之外,教师还应该进行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 ,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一、引导学生感悟引导学生感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 ,激活思维 ,形成独特感觉。如教学《暮江吟》时 ,引导学生对“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  相似文献   

14.
音乐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音乐学科的这一审美特点,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艺术体验,大学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围绕学生的艺术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最终升华到情感体验,完成情感审美。本文就大学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乏感悟的能力,缺少情感积累,写作时自然不能充分调动起内心情感,不能激发表达生活感受的欲望。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时感情真挚,能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要使作文有新意,就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一、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感受、思考、提炼生活的能力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一些最常见的生活细节思考起,然后再提炼自己感受中最深切的亮点。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思考、感悟生活的习惯,文章的立意也就一次比一次新颖别致,具有了一种理想的审美境界。比如,学生的作文《用心看世界》,就是一篇“感悟”深邃的好作品。她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天,“我”漫步在细雨绵绵的天桥上,忽然从后面传来一声“姑娘”的喊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六七十岁的…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堂情感教学立足于情感这一载体,在教学中融入情感色彩,去引领学生、陶冶学生,使他们在不同的情感经历中,感受音乐、了解音乐,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产生更好的效果。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对情感的体验能力也是不同的。为了让学生都能够去感受音乐的美好,课题组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交流和沟通来开展实践研究,进行情感激发、情感体验、情感深化、情感表现等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课时:一课时类型:以音乐欣赏为主的艺术综合课年级:高一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感受和体验伴随生命历程的各类优秀音乐作品,感悟音乐在人类生命中的积极作用与深刻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赏实践,让学生深切感悟音乐对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引发学生美好情感与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提出过音乐教育的两个观点:一要培养积极的“主动的音乐性”:二要培养“音乐的感受性”。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完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培养学生拥有“听音乐的耳朵”,是更为实效性的教学目标,应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音乐、学会聆听音乐,成为喜欢音乐、享受音乐的人。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外出观摩学习的体会,粗略谈谈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鉴赏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