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该文分析了择校现状、择校原因以及择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调查发现,多数北京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对择校是持赞同态度的,他们认为择校可以满足家长、学生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利用、开发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交纳择校费和根据孩子的特长进行择校是北京市中小学生主要的择校途径;教育经费不足是收取择校费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我国实行以分择校为主体、以交纳定额择校费为补充的择校制度是效率与公平兼顾、解决教育供需矛盾的现实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教育公平准则角度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对优质教育需求强度加大诱导家庭采取经济以及其他手段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形成“择校热”.择校行为破坏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属性,加剧了社会不公并恶化了公众对社会的预期.加快教育资源积累并使其分布均衡,严格执行教育制度是应对当前择校行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廖厚才 《教师》2012,(24):5-7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的精英主义情结催生了教育对名校的追逐。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的刚性需求遭遇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供给不足,导致今天的"择校"现象。名校之间的竞争,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念的支撑,导致对学生的提前掐尖,也造成了如今家长普遍性的教育恐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滋生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的"游戏规则"以及默许的"小升初考试",严重干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秩序,同时加剧了择校现象。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成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2012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资深媒体人廖厚才老师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择校等教育公平与伦理问题。当前,人们对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的争论日益激烈。一方面,择校现象是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补充,对教育公平起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择校现象有负面影响,如扰乱教育秩序、带来教育腐败等。因此,对于择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伦理审视具有重要意义。择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因而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本着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规范择校行为,使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协调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择校的形成,起因于优质教育需求旺盛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以教育寻租呈现的择校是对教育资源和教育公平的吞噬,其出路不是对于择校的严令禁止,而是在制度的框架下加以规范,避免教育寻租的后继危害.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是针对择校现象提出来的。针对择校存在的各种弊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加强公立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希望遏制择校现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择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政府不应过多干涉家长的择校权。政府行为应体现出效率、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价值,如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管,提供足够、优质的教育资源等,选择学校的权利则应交给家长。  相似文献   

7.
择校热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市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际差异导致了择校热,择校热又促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市场化。在此过程中,权力和社会关系以市场化的形式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并成为影响优质教育资源流向、具有教育资源配置功能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而权力与社会关系的介入,使电脑派位式的升学方式以教育机会起点平等的理想开始,却以起点极不平等的教育资源配置为终。同时,选拔型的择校因增加择校学生的学习负担而阻碍学生的健全发展。我国义务教育的相关决策处于公平与效率的两难困境中,为真正满足学生个体需要,应进行校内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弹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择校”是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争夺 “不择校,就觉得对不起孩子!”这是家长普遍为孩子“择校”给出的理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小微一针见血地指出:择校大战的实质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让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进行的一种争夺。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合理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明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但在现实中择校热愈演愈烈,并造成了诸如损害教育公平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争议。这一反差启示我们需要理性思考滋养择校的土壤——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以及优质资源供求矛盾激烈;认识到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择校追求差异公平存在其合理性。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一要逐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并扶助弱势以增强弱势群体的选择能力;二要引导择校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正轨。  相似文献   

10.
廉维亮 《教育文汇》2007,(6):13-14,53
北京试点 教师轮岗抑制择校热 作为全国教育资源发达城市的北京,近年来也感到了中小学生择校上学给教育管理带来的压力。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中小学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城乡教师交流长效机制,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1.
“择校热”可以消除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人认为择校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满足公众对教育的选择性的产物,“北京市实施长达十年之久的改造和加强薄弱学校工程已说明,即使实现教育资源的大致均衡,择校状况也不见得就能缓解”。此言差矣。事实是恰恰由于没有做到教育资源的大致均衡,学校差距越来越大,才导致择校愈演愈烈。的确,现代教育的价值不仅体现为教育权利平等,也体现为教育的丰富性、选择性,以满足学生、家长不同的教育需求。这种选择性主要是靠教育市场,由非政府的社会力量举办的私立学校去实现的。这与我们当下的“择校热”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择校热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性难题,且越是优质教育资源多的发达城市择校问题越是突出;即使一些地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验收,择校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这就足以证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只是择校热问题的表象,实质性问题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具可选择性,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择校的本源性意义应是选择适合的教育,而  相似文献   

13.
我国择校现象透析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择校事件导致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引发了深刻的争论,赞成论、反对论和折中论者相持不下,这种争论背后更重要的是探讨择校产生乃至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二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针对以上原因,从普及义务教育、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落实政府责任和规范收费行为四个方面提出择校政策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择校就是挑选学校。近年来,教育界最大的热点之一当属择校。人口流动、生活富裕及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都是导致择校的根源。笔者结合兰州教育实际,从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择校现象的影响和如何解决择校问题三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收费”现象的一般解释是,由于政府将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窗口学校和优质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并由此引发了择校热。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择校收费”现象形成的政策根结。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国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但择校之风却日益盛行。那么义务阶段的择校到底是“是”还是“非”,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禁择令”的失灵启示我们需要理性思考滋养择校的土壤——教育资源不平衡和优质资源供求矛盾的激烈,认识到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择校追求差异平等存在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择校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所谓择校,是针对就近入学而言的,它打破了户口的限制,根据人们的意愿跨学区入学[1];是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适龄儿童无法全部接受无差别的免费的优质教育的情况下,学生及家长主动选择适合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市西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名校云集,有多所示范校、优质校、百年老校,也有北京四中、八中、实验二小、北京小学等知名教育品牌。近年来,西城区立足首都城市发展新战略和区域功能新定位,着眼重大民生工程,深化教育改革,先后推出建立教育集团和实施学区制等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规模,优化教育结构布局,均衡配置优质资源,有效解决了"择校"等社会焦点问题,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教育公平看普通高中择校费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加之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旺盛,使得普通高中阶段的择校现象严重。而高额高中择校费的存在又客观上剥夺了某些普通家庭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和教育机会。使得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比普通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子女更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这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因此,必须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规范和完善择校收费行为,直至最后取消择校费,还学生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广大学子追求教育成功机会愿望的日益强烈和迫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成为一种主流化趋势和价值趋向。而基础教育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又十分紧俏,远远不能满足学子们的需要。于是,在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我们所说的优质教育资源,就基础教育而言,就是指办学设施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管理水平较高和升学率较高的学校。这类学校中的小学和初中,往往是学子们跨学区择校的目标,择校虽被官方明令禁止,但从来没有停止过,只不过光做不说而已。而属非义务教育的普通高中则出来个“名校膨胀”。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