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通讯员如何培养一直是一个困扰各级党报的难题。从报社来看,培养通讯员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编辑、记者对通讯员的稿件处理草率;从地方党委和宣传部门来看,有的领导忙于抓经济建设,对通讯员的管理和帮助不如过去重视,宣传部门则忙于管理专业的新闻队伍,对非专业的通讯员无暇顾及;从通讯员本身来看,一是由于未受过专门训练,写出的稿件命中率低,二是写稿报酬低,这“两低”降低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党报通讯员队伍素质的提高。虽然以上因素都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党报通讯员,但是笔者认…  相似文献   

2.
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通讯员是党报办报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为党报提供了很多优质稿件。那个时候,各报社十分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培养建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对通讯员的管理、培训和联络。还有较为成熟的管理制度,对通讯员的录用、纪律、奖励等都有规定。编辑部门和通讯员的联系也相当紧密,编辑有了好题目,约通讯员写稿;通讯员写了稿件,时常跑到报社送稿,和编辑一起改稿。  相似文献   

3.
有些人对基层通讯员总是有一种“写稿是为了挣稿费”“写稿影响工作”的偏见。浙江省台州地区农行各级领导为了树立“写稿也是工作”、“写稿光荣”的正气,带头组织和撰写稿件,激发了广大通讯员写稿积极性。温龄县农行行长张普栓、三门县农行  相似文献   

4.
群众办报、全党办报是我们党的办报方针。无论是党委机关报还是晚报、都市报,都离不开广大读者和通讯员的支持。所以,如何对待通讯员的来稿,是编辑是否具有群众观点的试金石。 河北日报来稿编辑室面对的是记者和广大通讯  相似文献   

5.
业余通讯员都有些什么任务,有的并不十分明确。业余通讯员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提供稿件,二是反映情况,三是进行评报。一、提供稿件向新闻单位提供稿件,这是业余通讯员的首要任务。根据各新闻单位调查,目前各报社、电台的来稿和用槁,业余新闻人员写的稿件占大头。《人民日报》1995年12月29日公布~组数字,说读者来信版全年用稿454篇,业余来稿353篇,占77%。《解放军报》曾做过一次刊搞统计,记者用稿占11%,业余通讯员用稿占89%。陕西省峻山县共有业余通讯员520名,每年向新闻单位写稿1000o多篇,被采用的有7000多篇。沈阳军区某…  相似文献   

6.
过去,由于右派分子的影响,编辑部内部有些人过分强调记者、编辑的作用,说什么记者的任务就是写稿件,报纸登载自写的稿件应占绝大部分,甚至把处理通讯员来稿当成最大的麻烦和负担。这是资产阶级办报思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报纸要闻版来稿包括记者稿件和通讯员稿件,从上稿率看,记者稿件通常高于通讯员稿件。任何有责任心的编辑无不希望报纸版面能够出彩儿,作为经营报纸门户版面的要闻版编辑更是如此。然而,除了一些来自时政性的会议、工作报道任务的压力之外,要闻版编辑还时常受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这种困惑可以说是直接来自稿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编辑工作实践,概括来稿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层新闻单位(这里指县级广播台站等)绝大部分稿件,来自基层政府部门和各系统的通讯员,他们写稿的质量,稿件的真实性程度,都直接影响到当地新闻单位的节目质量。目前,许多基层新闻单位的编辑都有同感:通讯员来稿的真实性问题令人忧虑,甚至使人头痛。一些失实稿件一经编发,当事人便找上门来,编辑同志和新闻单位均处于被动局面,直接影响了新闻单位的声誉。  相似文献   

9.
目前报纸主要有四大新闻源:本地记者采写、公共资源(新华社电稿和网络信息)、媒体通联共享、通讯员来稿.通讯员可以说是报纸不可或缺的眼睛和耳朵.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对于拓宽稿源渠道、提高办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从编辑角度谈谈对通讯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秦兴梅 《新闻知识》2005,(11):72-73
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了“开门办报”的习惯,非常重视与读的互动,也非常欢迎通讯员的报料和来稿。当然,稿件需要择优。但通讯员的新闻素质参差不齐,写稿动机不一。记如何帮助通讯员,尤其是基层通讯员提高来稿的见报率,培养新闻源,不仅是许多新入行记的困惑,也是通讯员自身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记者的编辑意识和编辑的记者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者的编辑意识和编辑的记者意识李雪慧对于有新闻纸之称的报纸来说,要提高质量,多出精品,记者和编辑可以说是责无旁贷。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的情况经常是,记者忙于采访写稿,稿件交给编辑部门后就万事大吉;编辑则埋头于就稿件本身删删改改,上了版面就心满意足...  相似文献   

12.
张宁 《军事记者》2012,(6):70-70
有幸到军报编辑部学习.能够翻阅许多通讯员的来稿。不过,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拜读一些过去名字时常在报纸上“闪光”的通讯员稿件时.真觉得那些稿件不如他们过去的见报稿写得好。我问编辑老师.是不是通讯员的来稿都是这个样.后经编辑修改润色后才变“好看了”。编辑老师告诉我,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些报道员平时一味忙着写稿.不注意学习.肚子里的那点知识渐渐掏空了.所以写的稿件越来越没味道。  相似文献   

13.
马英 《新闻传播》2014,(3):39-40
在编辑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供需"矛盾:一方面很多通讯员积极地写稿、投稿,却常常为投稿杳无音讯而烦恼;另一方面作为编辑,常常为没有合适的稿件而伤神。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高通讯员的投稿命中率,结合报社来稿和用稿的实际情况谈谈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各级党委对通讯报道工作的重视,多数单位建起了通讯报道队伍,配备了专职或兼职通讯报道人员。他们积极为党报写稿,对于办好党报发挥了很大作用。据聊城日报几年来的统计,通讯员的来稿占报纸发表稿件的50%以上,有时高达70%。因此.通讯员来稿质量,直接影响报纸质量。有些通讯员写的稿件质量比较高,有的还写出了有一定份量的好稿。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的通讯员的来稿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5.
基层通讯员队伍中有一大部分是农民通讯员或业余通讯员,文章写的是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事,因而被称为“土记者”。 我做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业余时间写稿已有7个年头。一直把自己当作“土记者”来看待,每年写稿近200篇,在市级以上用稿100多篇,稿件命中率达98%。别人总认为我和报社编辑有关系,发的是“关系稿”。其实,我写稿不离“土记者”身份,每篇稿件具有二种“土味”。一是文章  相似文献   

16.
有些通讯员总要在来稿上附上要求编辑照顾编发之类的话。当然,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把压力变动力,把功夫用在提高稿件质量上,用在发掘“重大活动”的宣传价值上,而不能靠向编辑“诉苦”来谋求上稿。从寄给我个人的稿件看,除少数确实不错,是作者针对编辑的版面而写外,其余的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具备宣传价值,但文字粗糙,陈言连篇;另一种是无宣传价值,或者是“马后炮”,或者是没有深度。由此,我不禁想起清朝袁牧所作的“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心始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的警语名句,我们在写作上应提倡“头未梳成不许看”的认真态度。对属于抓准了问题、事迹过硬但没有写好的,作者应从立意、选题、结构、文字表达上下苦功,做到不满意的稿件不给别人看。编辑好比理发师,如果面对的都是杂乱无章的“头”,对每篇稿既要“梳”又要“理”,那么,时间不允许不说,每篇稿都要动脑修改,思维也有限。所以说,通讯员应当养成从严写稿、投稿的习惯。 不可否认,对来稿多但质量一般的,为鼓励其写稿积极性,编辑有时从中挑选出略好的作反复修改后当“配角”编发的情况也是有的,但那是少数。  相似文献   

17.
就多数稿件而论,报社编辑、记者采写的新闻比通讯员来稿,问题抓得准,稿件质量也高。但不可否认,两者之间,长稿往往也是出自编辑、记者手中的多。通讯员写来的稿件,可任由编辑删改,红笔一挥,长文便缩成短文,消息改成简讯。而编辑、记者采写的稿件,删改起来,常不如前者容易。因  相似文献   

18.
去掉自卑感     
笔者在与一些通讯员接触中,感到有些通讯员对写稿有畏难情绪,自卑感很重。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接触到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怕编辑看不上眼;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水平低,稿件写得不像样,采用的可能性小等等。凭心而论,基层通讯员在报道中有许多不利因素,常常会遇到“拦路虎”然而,众多“拦路虎”中最为厉害  相似文献   

19.
初学写稿的通讯员,头一个伤脑筋的是发现不了新闻线索,选不好题目,感到被报纸采用一篇稿件太难.殊不知,编辑也常常面对众多稿件,为选不出适合编用的稿而犯愁:有些稿件内容充实,文字通顺,但不符合报道中心;有些稿适合当前宣传要求,而内容却单薄,写得又一般。一篇稿件能否见报因素颇多,见报的标准首先一条,得与当前报道精神相吻合.有经验的通讯员,在发现一条新回线索之后,先要动脑筋琢磨一番:要撰写的稿是否有针对性,会引起什么社会效果。经过思索确定的题目,写成稿件刊用率就高。反之,盲目地写,靠“撞大运”,结果常常是“无效劳动”。提到选题要有针对性,有的通讯员可能说,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到了。甭说给报纸、电台投稿,就是为厂里的广播、板报写稿也得有的放矢呀!此话有理,搞宣传工作都懂得这个道理。但针对性不强且先不说,针对面如何就值得研究了。在通讯员的来稿中,不是站在全局而是站在局部说话,是不能采用的  相似文献   

20.
稿件是新闻单位的“原料”。稿件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宣传质量,稿件多,选择的余地就大。而增加稿源就要充分保护通讯员的投搞热情,让他们多写稿、多投稿(特别是县广播站专职记者比较少,大部分稿件要靠他们采写)。为了保护通讯员投稿热情,就要认真对待和慎重处理通讯员的稿件,尤其是通讯员的第一篇稿件。通讯员刚写稿、投稿的热情是脆弱的,业余通讯员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带有试探性,采写新闻稿件多数是由于新闻事件触发了“灵感”和责任感,他们绝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初写新闻稿件,可能从内容到形式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新闻写作要求,这就需要编辑人员: ——不要轻易地“否决”。对编辑人员来说,每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