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中文本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出现多种明显的不良走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目前所遭遇的困题,其中最为严峻的是:比较文学教学的理论化与空洞化,外国文学教学的线条化与零散化。扭转这种不良倾向,成为学科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文章提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内容互渗式教学改革模式:让外国文学全面渗透比较文学教学,使比较文学的理论建立在文学史的基础上,冲淡比较文学的理论化,克服比较文学的空洞化;让比较文学观念深入到外国文学课堂,使外国文学教学打通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乃至不同学科,形成混融一体的知识体系,打破外国文学教学隔绝零散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从比较文学的观念出发改革外国文学课程,有助于达到本科与硕士两个阶段专业知识的自然衔接,有助于增强课程本身的时代性与学术性,以解决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译本介绍、借鉴比较文学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可以提升文学史课的理论性,培养学生的世界文学眼光。  相似文献   

3.
1999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调整了全国的学科点,将"世界文学"学科点与"比较文学"学科点合并,组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的学科点,使之成为中国语言文学八个二级学科点之一,并规定全国师范院校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课程取代原来的"世界文学"或"外国文学"旧课程.  相似文献   

4.
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国内首批硕士点和较早获批为博士点的专业学科,“比较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均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系列课程”则为国家精品课程。本学科建设已有半个多世纪,前有朱雯、朱乃长等具全国影响的著名外国文学专家和翻译家的开拓,现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景尧教授,  相似文献   

5.
段祥贵 《高教论坛》2012,(12):57-60
知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文学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在本质上指向一种以跨学科为精髓,以比较文学为方法,追求人的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文学人类学。从文学人类学视野出发,外国文学教学应坚持在文化大语境下把握外国文学,坚持比较文学观念,坚持人文精神等教学理念;应重视一些边缘性的文学、生态文学、东方文学以及与文学相关的国外文化等方面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外国文学史》(欧美和亚非两部分)或《世界文学史》与《比较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了促进该学科教学的深度改革,郑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教师们希望用笔谈的形式,写出每位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经验,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世界文学史与比较文学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多年来,本学科的教师们潜心教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了促进该学科教学的进一步改善,郑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教师希望用笔谈的形式,写出每住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经验,以便于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外国文学的教学往往重视文学史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文本阅读。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应该以文学发展历史为脉络,以文本为基础,加大作品分析在教学中的比重,在经典文学作品细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比较文学是外国文学教学的理念基础和重要方法,应当把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嵌入到外国文学教学中,增强对外国文学史在教材、教学中的重视和建设,在外国文学比较和研究中注重文化的特性,在教学思路上将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外国文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合并的现状为前提,对学科合并后师范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学从教学理念上和教学方法上做了尝试性的探讨,认为学科合并的事实给师范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学既带来新的问题,也带来新的机遇。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充分发挥学科合并后的优势,在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中渗透和运用比较文学的观念和方法,以促进外国文学教学的发展,提高外国文学的教学水平,使其在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合格的语文师资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25~27日,由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主办、河南大学文学院承办的本次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六十多位学者围绕论题展开了全面讨论。一、比较文学教学与中国语言文学及其诸二级学科1997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被归属为中国语言文学类二级学科,取代原"外国文学",这一课  相似文献   

12.
"宏观比较文学"指的是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小单位、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的比较研究,是各民族文学特性、各区域文学的形成及其特性、东西方文学之间的差异性与相通性的研究,是一门描述和揭示各民族文学、世界文学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应以"宏观比较文学"对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概论"课程加以改革,将以学科原理及研究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微观比较文学",置换为以世界文学宏观比较论为主要内容的"宏观比较文学",把"微观比较文学"划归为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把"宏观比较文学"确定为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解决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繁琐化、比较文学与西方文论等其他课程的重叠交叉化、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的无层次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分裂化、东方文学缺失造成东西方文学的失衡化等困扰已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外国文学教学应从专业角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以外国文学经典文本《巴黎圣母院》的教学为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本课程文化多样性特征,引导学生对文学文本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通过文化比较,了解外国文化的特征和内涵,尊重、理解异源文化,欣赏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美;通过组织跨课程学习,了解中西文学交流中的文化互鉴学习。增强中国文化自信,还应融入当前中国学界“重写文学史”的潮流,做好学术研究话语的教学转换,用中国话语重述世界文学史。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由著名外国文学史家朱雯教授、朱乃长教授等奠定根基,近十年来,该中心所依托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经过比较文学专家孙景尧教授、外国文学史专家郑克鲁教投、东亚文学关系专家孙逊教授所率领之学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于2007年10月成为国家重企点学科。孙景尧  相似文献   

15.
外国文学教学和学科建设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整合。不论是教学与教材编著标准的转移,还是在新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建设中,外国文学教学与学科建设遇到的更新和挑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外国文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理应成为拓展学生视野的重要学科,但目前却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内容多而课时少、僵化认识文学史、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分离、教学内容陈旧等一系列问题.在正视这些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讨应对策略,才能达到调整、优化外国文学史课程内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外语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想在众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脱颖而出,并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与强大的生命力,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外语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着力培养能够胜任比较文学研究、汉语国际推广、中外作品互译、涉外文书写作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这样的特殊人才,外语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有意识地加强以下课程或内容的教授或训练:外语课程;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课程;中国文学中与外国文学存在可比性的内容;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实践;中国文化课程及中国语言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因素;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重要概念;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课程.  相似文献   

18.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9):F0002-F0002
王彤,女,1964年8月生,河北沧州人,198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0年6月获北京大学西语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讲“外国文学”、“比较文学”、“莎士比亚戏剧研究”等课程。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中西文学比较”主讲教师,“比较文学”重点建设学科成员。  相似文献   

19.
朱红素简介     
《保定师专学报》2011,(3):F0003-F0003
朱红素,女,1955年出生,汉族,河北蠡县人,文学硕士,教授。现任保定学院副院长。兼任河北大学文学院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系河北省"双十双百双千人才"第二层次人选,河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河北省教师教育培训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语文》,1963年创刊于孔子故里曲阜,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是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现代语文·学术综合》旨在为有关专家、教师、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一、栏目简介(一)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研究、古典文献的考证、作品共性研究等)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史以及以文学文本为基础的相关研究)港澳台文学研究(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作家及作品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作家作品研究、外国文学理论、文学史研究等)比较文学研究(中外文学文本比较研究,中外作家比较研究等)文学理论研究(美学及文艺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