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门豹》写了战国时候西门豹在管理邺地时“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和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两件事,重点讲了为民除害破除迷信。这篇课文比较长,西门豹治理邺地、破除迷信方法巧妙,展示了他的才能。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我们要抓住西门豹所用之“计”,将计就计,进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2.
《西门豹》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相似文献   

3.
《西门豹》是一篇历史故事。教学这个故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西门豹当时管理邺时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和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史实,还要体会他在除害兴利时的聪明才智,从而受到思想教育。为了圆满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在“巧”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一切尽在情理中《西门豹》人物形象分析一得海门市东洲小学袁莉《西门豹》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有趣的叙述,具体形象的描写,刻画...  相似文献   

5.
《西门豹》     
《西门豹》是一篇历史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篇幅较长,在讲解课文时,可以利用这个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掌握课文的脉络.(一)把握全文,了解西门豹管理邺地的经过和前后的变化.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经过他的管理邺地变得怎样?根据回答依次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和"每年收成都很好".接着教师追问:西门豹是怎样管理邺地的呢?他具体做了哪几件事?要求学生找出相应的  相似文献   

6.
本组教材的重点是继续抓好“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训练,并为下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一边读一边想”做准备。讲读课文《西门豹》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地时,破除迷信,惩治首恶和兴修水利的事,赞扬了西门豹的历史功绩。作者把西门豹“除人祸”部分作为重点详写。先写他深入细致地调查  相似文献   

7.
《西门豹》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性题材课。课讲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地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兴修水利的故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业绩。其中西门豹为老百姓破除迷信的部分集中表现了西门豹的聪明机智,称得上“一石四鸟,巧妙绝伦”。通过送新娘时简短的几句话,西门豹同时达到了四个目的:救下了新娘;处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警戒了其他官绅;教育了老百姓。对于这样的章,学生充满了兴趣,喜欢西门豹这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怎样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的故事,赞扬了西门豹的历史功绩。其中西门豹打击坏人、破除迷信是课文的重点段。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训练重点是复述故事情节。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2、掌握9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4、能复述这个故事。教学要点(一)指导预习,感知课文。1、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读准“娶”、“漳”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目标 1.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13自然段。 2.习得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西门豹的语言,边读边体会西门豹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第六册36课《西门豹》以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叙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地的历史功绩。教学这篇课文,可抓住“管理”,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懂。第一,比较前后,明确“管理”的功绩。学习开篇首句“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可让学生搞清“管理”这个词的意思。再要求学生把“管理”前后邺地情况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面门豹》课堂教学实录片断之一上海/练苏芬(本片断是在第一教时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在预习《阅读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哪件事?生: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惩办巫婆、官绅,为民除害的事。师:在惩办巫婆、官绅前,西门豹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构建开放式教学理念是我多年来语文教学的追求 ,为此 ,我作了以下探索 :以教学《西门豹》一课为例。首先让学生理清课文所讲的三件事 ,将教学定位在“西门豹了解民情、破除迷信”这两件事上。学生分为“了解民情”组、“破除迷信”组。两组同学都要在细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向对方组同学提问 ,或帮助对方组同学补充、完善答案。如“了解民情”组的同学不仅要深入理解西门豹了解民情一事 ,便于检验对方组同学答题的对错及质量的高低 ,进而补充完善 ,还要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一事 ,才能向对方组同学提出问题。也就是说 ,双方同学既要各…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而言,西门豹"变法"是指西门豹在邺地实施了破除迷信的变法。对教师而言,真正的"变法"是指教学方法的改变及教学环节的合理调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创新,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西门豹》是记叙战国时期地方官西门豹为民除害,兴修水利的故事名篇。教学课文,要紧扣“除害”这一重点,围绕“为什么要除害——怎么除害—除害之后又做了什么”安排教学结构;继续训练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通过讲读课文使学生从小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为线索,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段意。然后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调查摸底,弄清缘由1.引导学生分析西门豹除害的原因。在细读课文第一段(1…  相似文献   

15.
《西门豹治邺》一文,选自西汉褚少孙为《史记》增补的《滑稽列传》。作为一篇传记文学,西门豹治邺的活动,是全文的中心,而“治邺”的“治”字是行文的线索。全文三个部分,用两个故事组成。一是治俗,破除为河伯娶妇的封建迷信的恶俗;二是治水,兴修十二渠,引水灌田,发展农业生产。这两个方面,从相互关系上看,治俗是治水的前提与关键,而治水是治俗的目的与效果。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问题实质看,治俗是为民除害,治水是为民兴利。但文章却以第一、第二部分作重点,也就是把治俗放到情节结构的中心。因此,西门豹治俗的描写,是全文的主体。本文的写作特色,也主要是从治俗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北京中关村三小四年级七班学生葛树成在学习《西门豹》这篇课文时对语文老师提出,课文的注解里说邺是战国时魏国首都是错误的。因为他曾经看过一本名为《中华传统美德》的课外书,书中表明魏国首都应该是安邑,并不是邺。老师没有否定他的看法,而是鼓励他回去查找详尽的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说法。回到家后,葛树成的一家人接着又上网搜索,得到了更详细的资料:战国时魏国都城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而西门豹所治理的邺则在今河南安阳北与河北临漳之间。当葛树成再回到课堂上将这些资料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时,他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北京大学历史系…  相似文献   

17.
<正>提起东郭先生、西门豹、司马光、诸葛亮,同学们并不陌生,大家在课文里已经和他们"认识"了。东郭先生是西汉的隐士;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大夫,因治邺有方而闻名于世;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他少年时"破缸救人"的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是三国时杰出的军事家,以足智多谋流芳百世。你知道他们姓什么吗?他们不姓"东""西""司""诸",而是姓"东郭""西门""司马"  相似文献   

18.
褚少孙,西汉元、成之世为博士,是一位著名的《史记》续补者。褚补六人中有一则“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反映了战国中期魏国变法图强的史实,丰富了《史记》的内容。关于西门豹治邺,《史记·河渠书》有记载,云:“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但司马迁没有给西门豹作传,所以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西门豹治邺是真实的历史事实,故《史记》在《魏世家》中又记载说:魏“任西门豹守邺,而河内称治。”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特点,在课堂上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西门豹》一文时,西门豹巧用妙计,破除邺这个地方给河伯娶媳妇的陋习,是该课的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妙计所在呢?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除了西门豹这个方法外,你还能有什么好的方法来破除给河伯娶媳妇这个陋习呢?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一本正经地把自己摆在县老爷这个位置上,认真地思考起“妙计”来。一会儿时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要叫手下人在邺这个地方贴满布告,明令禁止给河伯娶媳妇。违者一律下大牢。”有的说:“我要叫卫士把那些装神弄  相似文献   

20.
“组织、调控、驾驭”阐释了教师的主体作用;“激励、唤醒、鼓舞”则描绘了语文教学成为一门艺术的最高境界。构建开放式教学理念是我多年来语文教学的追求,为此,我作了以下探索:以教学《西门豹》一课为例。首先让学生理清课文所讲的三件事,将教学定位在“西门豹了解民情、破除迷信”两件事上。学生惊喜地发现,他们已被分为两大组———“了解民情”组、“破除迷信”组。两组同学都要在细读课文、理清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向对方组同学提问,或帮助对方组同学补充、完善答案。如“了解民情”组的同学,不仅要深入理解西门豹了解民情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