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伯胤 《寻根》2006,(1):83-87
最近读日本文学修士冈仓天心(1862~1913年)在明治三十九年(1905年)写成的《说茶》中文新译本,东京大学藤田一美教授在题写《致中国读者))代序中说,这本书和中国读者见面。“就像回娘家的姑娘似的”,但“真是太晚了些”。其实,早在1942年,我国学者已经看到这本书,并且译为《茶之书”。书中关于唐代茶文化,主要是以陆羽及其《茶经》为张本,天心先生明确指出:第,“茶。开始是用作药材。后来就成为饮料。  相似文献   

2.
1993年,恰马是《红楼梦》从浙江乍浦出海到日本长崎200周年纪念。这是中国文学作品首次输出海外有确实记录的第一本书。至于更早的,应推白居易的诗,他的诗在日本《源氏物语》中已经被引用了。德国的《歌德谈话录》中,则记录了他看到《风月好过传》时候说:“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这样作品,而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里……”歌德曾怀着喜悦的心情研究过中国文学,他说过一句名言:“中国有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正是在这一点上,《红楼梦》表现出个性解放、适情任性。歌德虽然没有看过《红楼梦》,但他已为《红楼梦》通向…  相似文献   

3.
《论语今读》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今读》前言李泽厚I缘起我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後记》中说,“……这本书讲了许多儒家,其实我的兴趣也许更在老玄禅,这本书都是提纲,其实我更想对其中一些问题例如宋明理学的发展行程作些细致的分析”。十年过去了,这两个“其实”,看来一生也做不成了。时日如...  相似文献   

4.
辜鸿铭和他的《清流传》朱维铮也许只有辜鸿铭,才会在本世纪初,把清帝国的翰林院比作英国的牛津大学,把清代同光之际的“清流”活动,比作那以前三十年的“牛津运动”,而不顾二者之间有没有可比性。《中国的牛津运动的故事》,便是这样的一本书。辜鸿铭用英文撰写的这...  相似文献   

5.
走出凯旋门     
<正>怀着极大的兴趣将《一个中国人在勃艮第》《一个勃艮第人在中国》这两本书读完,是因为这两本书把我的记忆拉回到孩童时期——由王志文、何赛飞、李强主演的电视剧——《走出凯旋门》就是根据这两本书的内容而改编的。但是那时我年龄尚小,只是被片头矗立的法国凯旋门深深吸引,并没有体悟到主人公  相似文献   

6.
<正>“百科全书”这个概念出现于16世纪后期的欧洲。据称,首次以“百科全书”为书名的是德国编纂家保罗·斯克利奇1559年出版的《百科全书,或学科世界的知识》,但这本书内容简单,笔调平庸,没能产生什么影响。1728年,英国学者伊弗雷姆·钱伯斯的两卷本《百科全书或艺术与科学通用辞典》多次再版,他因此被称为“现代百科全书之父”。然而,有许多人常常把这顶桂冠戴在法国翻译家、作家和哲学家狄德罗(1713—1784)的头上。如今回顾狄德罗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和方法,仍能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7.
偶读《四库未收书辑刊》(陆辑第二十册),见一奇书,名曰《古玩正宗秘论》(后文简称《秘论》),作者署名石华伯龙。细读方知这是一本极为重要的文物鉴定书籍,笔者故就本书的相关内容作一考证。一、该书版本流传及作者生平无考书未分卷,书名“古玩正宗秘论”,同行(直行)下署有“石华伯龙录”,作者旁钤有印章,文曰:伯龙。书为手写体,前后字体一致,当为一人所书。本书正文前有封面页或扉页“寓竹斋订寒窗藏珍文苑阁锓”。所谓“锓”即雕版,据此,似乎该书曾印行。但多方查寻,未见有那家印书社名“文苑阁”。似乎本书未曾印行,其他丛书均未收录,目录…  相似文献   

8.
王彬 《世界文化》2005,(9):43-45
在老师布置我们阅读《百年孤独》这部作品任务的时候,我刚好在“研读”这个作品,同室一位朋友看这本书时极力向我们推荐,令我们惊奇的是平常稍显保守的她竞然称这样一本充斥着乱伦、血腥的书“值得一看”。于是我们纷纷成为这本书的读,而且关于它的讨论也占据了整整一个星期的寝室夜话。  相似文献   

9.
幽默四则     
不可胜数在词汇课上,小学教师正在讲解《不可胜数》一词。他说:“数量如此之大,以致人们无法计数。例如人的头发。”此时,一位小朋友举手发言:“老师,您举的例子不当。我爸爸的头发可以数出来!”快速致富佩罗走进书店,对老板说:“我要橱窗里摆的那本《如何快速致富》。”书商转身取下两本书。佩罗说:“我只买一本”。“我知道,”书商回答说,“这里一本是橱窗摆的那种,一本是《刑法》,我们总是将它们一起出售的。”等待秋天一对夫妇参观画展,丈夫驻足观赏一幅画作。该画为展示女性身体美,只在隐私部位加上几片葡萄叶。妻子见…  相似文献   

10.
<正>《好一本书》获202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杰森·莫特再添新荣。这本写给“疯孩子”的故事引来了更多读者走近这位新晋获奖小说家。乍一看这书名可谓简单粗暴,但翻开书的扉页便能发现它完整的标题是:“好一本书暨关于梦想远大、时运不济的美国造疯孩子的故事,真情实感不虚行”,而随后的致谢也是“献给所有的疯孩子”。莫特在其受奖致辞中说明了“疯孩子”直指那些“局外人,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日报》今年6月24日有一篇题名《想起彭德怀的“害怕”》的文章,上海《报刊文摘》(7月2日)加以摘要介绍。我看的是《报刊文摘》,读了几遍,爱不忍释。文章说,巴金曾经描绘彭德怀给部下讲话,“像长者对子弟讲话。”彭总看了觉得很不自在,他给巴金写信,建议将这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彭总说:“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文章的作者说:“原来,彭总是害怕颂扬啊!”  相似文献   

12.
继2004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80岁高龄的瑞典籍汗学家马悦然先生的《另一种乡愁》,迄今10年过去了。马老的乡愁又增10年。何为“乡愁”?马老在《另一种乡愁·弟弟的海行》中写道:“四五岁时,妈妈给我念过一部名为《弟弟的海行》的童话组诗,那本书的插图我记得很清楚: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名字恰巧和我一样,也叫悦然,跟他最亲爱的玩具熊划船剑中国……我通过《弟弟的海行》才知道有中国这个大国。”  相似文献   

13.
胡旭 《寻根》2007,(1):15-24
一 “竹林七贤”这一名称的出现,有一个过程。从现存材料看来,是先有“七贤”名称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东晋孙盛《魏氏春秋》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杨森 《寻根》2008,(1):96-99
中国北方尤其在西北五省中,民间通常将已婚女子称为“婆姨”,最著名的莫过于陕北的民谣,有一条称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使得“婆姨”一词,大半个中国都不陌生。《汉语大词典》里举例不少,如《陕北民歌·信天游》唱道:“好马不喝沟渠水,好婆姨不交倒灶鬼。”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1943年5月19日)上登载的某村民公约上也有:“婆姨们,多纺线,不买布匹,自织自穿。”20世纪80年代,甘肃农村也有顺口溜叫做:“二亩土地一头牛,婆姨娃娃热炕头。”90年代还出现《黄土坡的婆姨们》的电视剧。同时代的南方报纸上也登载有对妇女通称为“婆姨”的事迹报道。  相似文献   

15.
张树国 《寻根》2000,(6):28-32
凤凰是在中国上古文化中反复出现的意象。 凤凰:祥瑞的象征 凤凰为祥瑞的观念,可以说历史悠久。在《尚书·益稷》中,当大舜时代治平政和、九功维叙之后,这时颂声作,“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国语·周语》中叙述周族兴盛的祥瑞,有“周之兴也, 鸣于岐山。之语。在《诗经·大雅.卷阿》中也有对凤凰的歌颂。诗中“丹凤朝阳”的意象鲜明而生动,借凤凰与群鸟齐飞比翼来宣扬君乐臣和、共致太平之理。凤为群鸟之长,《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禽经》云:“鸟之属三百六十,凤为之长。”诗人应用这一典…  相似文献   

16.
孙进  江林昌 《寻根》2006,(2):42-49
《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其中的“混成”,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同,马王堆帛书《老子》作“昆成”。“昆成”亦“混成”,同音而借。如何理解“混成”,各家回答不同。或以为“浑然而成”,如:  相似文献   

17.
说“踏歌”     
说“踏歌”李晖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侍历代传诵,可谓千古绝唱。但是,什么是“踏歌”?却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答案。《辞源》:“踏歌:连手而歌,以足踏地为节奏。”①《辞海》:“踏歌:中国古代群...  相似文献   

18.
刘东 《东方文化》2001,(6):51-61
耶鲁大学的历史教授史景迁(Jonathan Spence)写过一本《利玛窦的记忆宫殿》(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在其中追述了这位传教士如何利用一种照现在看来并不显得很“科学”的记忆术,以此来讨其明代中国主人的欢心,以期最终达到他传播基督教福音的目的。当然任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记忆术实不过是一种药引子:“在当时的中华帝国,唯有通过了科举考试,才最有把握获得功名。所以不言而喻,可以认定,利玛窦要为总督大人的儿子们提供先进的有助于记忆的方法,使他们能充分利用时机,科场高中,然后作为一种感恩回  相似文献   

19.
淮茗 《寻根》2009,(5):94-97
对现在的读者来说,沈复和他的《浮生六记》应该不算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虽然还不能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名著那样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但喜欢它的人也是相当多的,甚至有“浮迷”之说。之所以要提到这些,是因为这本书能流传到现在,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0.
诸葛氏溯源     
龚留柱 《寻根》2004,(1):110-115
关于“诸葛”一姓的来源,大体上有三种说法:一是《世本》卷三《氏姓篇》云:“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詹葛”一作“瞻葛”,该文并举例说:“宋景公时有大夫瞻葛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