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12年俄法战争,规模巨大,影响深远,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大的战争之一。对这次战争的性质,苏联史学界都一致认为,俄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它决定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各族人民的命运”;“这场战争以1812年卫国战争这个名称载入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俄国军队对西欧各国从拿破仑的暴政之下获得解放起了决定性作用”,等等。我国史学界也有人持同样的观点,如“战争是拿破仑发动的,拿破仑是进攻  相似文献   

2.
对拿破仑的评价,中外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拿破仑的历史将不会结束,也永远不会全部写成。”评价拿破仑产生分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对拿破仑战争的不同看法。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同法国的对外战争紧密相连,他被称为“马背上的罗伯斯比尔”。因此,正确地分析拿破仑战争,就成为评价拿破仑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法国对外战争的性质有个转化问题,至于什么事件是战争性质转化的标志,看法颇为分歧。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3.
一、英国的势力均衡政策势力均衡政策是英国传统的、历时最久的外交政策。1.含义:势力均衡政策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2.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先后经历了联合抗法(拿破仑战争时期组织反法同盟打败法国)→联合败俄(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法国打败俄国)→联合抗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合法俄击败德国)→扶德抑法(“一战”后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从政治、经济方面对德国加以扶植)→纵德反苏(20世纪30年代纵容德国法西…  相似文献   

4.
“大陆封锁”与拿破仑进攻俄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806年起,为了战胜英国这个主要敌人,夺取欧洲乃至世界霸权,拿破仑开始实施大陆封锁政策.然而,这项完全是针对英国的政策,造成的重大后果不是英法的军事冲突,而是1812年的法俄战争;大陆封锁体系也因对俄战争惨败而土崩瓦解.为什么针对英国的大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 1.讲述1794-1814年的法国,使学生了解拿破仑是怎样以军事起家的,对外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拿破仑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第一帝国覆灭的原因是什么。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归纳与概括,帮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拿破仑及其政权性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拿破仑政权的资产阶级军事专政性质。难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三、教具: 1.“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的欧洲”图。 2.1794-1830年7月法国历史基本线索表。 3.拿破仑政权对内措施简表(小黑板)  相似文献   

6.
一位西方史学家感叹地认为,苏联史学家在本国历史研究中,“最不走运”的是关于二月革命这个领域。在苏联,关于二月革命的论述,“没有一个象样的总结性专题著作”。①苏联史学家对临时政府的研究,更流于简单化和教条化,往往以“反动”二字以蔽之。这种简单的斥责代替不了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和科学分析。尽管俄国临时政府只存在了短短的八个月,尽管临时政府在八个月中很少有什么大的作为,可是它终究代表了俄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是: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什么?这种性质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临时政府实行的各项政策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临时政府在俄国历史的转折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纯属一孔之见,看法亦极不成熟,切望史学界同行赐教。  相似文献   

7.
拿破仑战争后,反法联盟根据“正统主义”原则和“均势”原则建立了新的欧洲政治秩序即维也纳体系.这个体系历经“梅特涅中心时代”、“俄国中心时代”、“法国中心时代”和“德国中心时代”几个演变阶段,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才告以终结.维也纳体系在政治上是反动的,在推动近代国际关系方面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蓝强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1):149-151
“大陆封锁体系”是拿破仑为战胜英国而联合一些欧陆国家所建立的军事性经济体系,它在拿破仑帝国史上有着极其显著的地位,但不多年就瓦解了。本文从对手英国的反击、体系内部的矛盾、体系内在的非科学性及1812年俄法战争等角度阐述了该体系崩溃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美英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美英战争是指1812—1814年美英之间因剧烈的贸易竞争和领土扩张而进行的战争,它相对于1775——1783年美国的独立战争而言,被称为第二次美英战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英国统治阶级不能容忍法国力量的加强,不断组织和参加反法同盟,对法同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武装干涉,法英关系日益恶化.拿破仑上台后为了在经济上打击英国,迫其退出对法战争,于1806年在柏林宣布了大陆封锁令,封锁不列颠岛,禁止欧洲大陆各国同英国通商.英国对法国实行了反封锁,英国的封锁政策不独针对欧洲中立国,并旦包括禁止美国与法国通商.欧洲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史学界把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以来的世界历史看作一个统一的世界现代化过程(而苏联、中国史学界划分为近代史和现代史,是为了特意突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划时代意义”),而且,把我们通常所说的近代化也纳入现代化进程之内。应该说,这个视角的基本精神,是...  相似文献   

11.
论拿破仑     
拿破仑这个人,曾经把欧洲的封建贵族搞得坐立不安。沙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君主们于是联合起来,宣布拿破仑是“人类之敌”,对他进行围剿。从这一历史事件中,现代修正主义者居然发现了俄国沙皇和欧洲人的“战斗友谊”,他们一方面咒骂拿破仑,一方面叫嚷是“俄国军队把波兰人和德意志人从拿破仑  相似文献   

12.
评丹东     
究竟应该怎样评价丹东这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这在史学界存在着尖锐的分歧。在法国史学界,历来有两种针锋相对的结论:一是称赞丹东是革命的爱国主义的真正化身,唯一的革命巨人;一是把丹东贬为腐化堕落、贪财好色、叛国通敌的投机分子。在我国史学界,看法也不尽一致。褒扬者有之,贬斥者有之,先褒后贬亦有之。我认为丹东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英雄人物,法国近  相似文献   

13.
列夫·托尔斯泰不是历史学家,但他却有历史学家的眼光、卓识和责任。他认为“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必须表现国家和民族的真相。一个国家的兴衰,原因虽然复杂,但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却是这个国家人民的觉醒程度,特别是这个国家民族精英们的精神状态。他把十九世纪初俄国全民族动员起来反抗拿破仑入侵战争的胜利,看作是俄国贵族的全盛时期,把表现这个父辈的模范时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于是他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在小说中,托尔斯泰深  相似文献   

14.
阿Q的精神胜利法到底产生于哪个阶级?它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长期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精神胜利法主要地、并且首先地是从封建统治阶级当中产生的,是封建统治阶级没落时期的必然产物”。至于下层人民,是“因为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他们也直  相似文献   

15.
1812年美英战争是美国史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国内学者也对这场战争的起因、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论证。文章对该问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尤其是近20年来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一生活动的大部分是与军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战争使拿破仑登上了法国权力的顶峰、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但战争也使拿破仑结束了政治生命。这说明战争的性质决定着战争的胜负,也主宰着战争发动的政治生命。  相似文献   

17.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革命高举自由、平等的旗帜,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镇压了国王和贵族。“革命阶级实行的这种政策不能不从根本上动摇整个落后的、专制的、沙皇的、君主的、半封建的欧洲”。这次大革命与沙皇俄国的关系究竟如何?它对沙皇俄国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对沙皇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法国启蒙思想和革命原则之传入俄国,启迪了俄国先进人士的头脑,成为俄国反封建革命民主思想产生的主要外部根源;(二)法国革命为俄国外交增添了新的内容,除了  相似文献   

18.
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进攻莫斯科,却在冰雪交迫与俄军狙击下全军覆没。为了庆祝当年被拿破仑军队炸毁的莫斯科中央大教堂重建落成,柴可夫斯基受托写下这首“1812”序曲,成为古曲音乐史上超级经典曲目。 1812序曲如今不再是烽烟战火的象征,光辉灿烂的气息甚至隐含了对未来乐观的期待。乐曲中最著名片段便是引用真实炮弹声代表战争的胜利重生,是测试音响器材的最佳发烧片。  相似文献   

19.
战争的起源问题即是战争“何时发生”这个“时间问题”,战争的根源问题则是战争“为什么发生”这个“原因问题”。普遍意义上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而不是阶级社会,这既符合马恩的经典论述,也与史实相吻;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超越社会形态、超越时空的战争的共同根源;依据社会形态演进的纵向层次分析和战争根源内容的横向层次分析,参照经济发展史,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在“穷人对富人”和富人对穷人”之间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换。然而,战争并不是经济利益冲突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人类明的进步,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人类战争的演变不会出现第五次大转换。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年,沙皇俄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日俄战争。这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俄日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进而争霸亚洲、太平洋地区所进行的一次火并。战争以沙俄的失败而告终。对于沙俄战败的原因,长期以来,苏联历史学界的许多著作都以为是“沙皇政府对战争毫无准备”;①或者“俄国没有战争准备”;②“俄国在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