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70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西安事变的研究几乎涉及各个方面,文章拟就事变中所表现出作为中华民族强大精神支柱的爱国主义精神略作论述。西安事变从发生至最终和平解决,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而且正是在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张德保教学目的:1.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简单经过,掌握事变发生的时间、结果及其历史意义。2.向学生渗透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重点: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五节“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中,把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描述为: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那么如何理解“西安事变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呢?“(时局”就是当前的政治局势)要深刻准确地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就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理清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中国的几件大事与西安事变的关系。一、对比西安事变前后中国政治局势的特点1.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对…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北师大版初中教材《西安事变》的陈述往往是重事略人,重结论轻情节,对时局的反应,以一句"对待西安事变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蜻蜓点水而过。西安事变由剑拔弩张到化干戈为玉帛,多方力量的博弈扣人心弦,而"新闻舆论是整个西安事变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在教学中应该可开发出更多的教学价值。本文尝试根据事件发生时各方的鲜明反应,借助旧报纸新闻报道中的细节诱思释疑,进一步认识西安事变。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高云仙一、教学目的1.传授知识使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蒋介石继续内战;使学生基本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事变中的主要人物及事变的简单经过;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为何和平解决,历来是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讲授西安事变一课时,对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补充,颇受学生好评。  相似文献   

7.
叶剑英在西安事变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充当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西安事变前,叶剑英在东北军、西北军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而后,他又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的劝谏蒋介石抗日的重大历史事件。高中生应该铭记西安事变发生的过程及其解决方式,也应该铭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巨大意义,高中生还应该铭记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这两位爱国将领及其因为发动西安事变所做出的巨大的个人牺牲。让高中生铭记西安事变的全过程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会使高中生深知民族大义,为他们考进大学、走向社会提供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中的媒体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安事变是一次重大的历史突发事件,基于不同的报刊立场,很多报刊在对这一事件的报道过程中,通过对新闻的剪裁、运用不同的报道形式,展现了不同的“西安事变”。本文通过对西安《解放日报》、《大公报》、《申报》报道的比较,揭示它们不同的报刊立场以及它们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国内外史学界都重视这个课题的研究。但是,究竟如何解释这次事变?如何评价张、杨和中共在这次事变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解释这次事变与整个中国历史的联系?由于学者们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看法往往大径庭。有一种观点认为:张杨发动西安事变,捉住蒋介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没有主见,束手无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得益于中共和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拙著《西安事变史话》一书中持有不同的看法。笔者强调,张杨二将军始终是西安事变的领导者,而中共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是“协助”、“调停”。为了阐明这个观点,笔者  相似文献   

11.
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2月7日至10日在西安举行。现将会议提出的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一、关于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1.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张梅玲指出:毛泽东把西安事变誉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其主要意义在于,西安事变是国民党由“安内攘外”向联共抗日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转折点,是国共两党由兵戎相见向联合抗日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内部纷争向团结抗战的转折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扭转乾坤的意义。 2.西安事变改写了世界历史。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唐德刚论文写道,中国之所以能在1937年奋起抗战,西安事变实为契机。西安事变引起中国国内政局的一个重大变动,就是全国军民、男女老幼、朝野  相似文献   

12.
我们非常喜欢《历史上的今天》这个栏目今年,《黑龙江教育》新开辟了《历史上的今天》这样一个栏目,我们看了以后非常喜欢.这个档目,主要是介绍历史上的重要纪念日,史料丰富、翔实,既很好地配合了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贴近教材,帮助了老师的教学.这个栏目.无论...  相似文献   

13.
一部精彩动人的爱国主义影片——《西安事变》观后○李泱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西安事变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在银幕上表现这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乃是新中国电影艺术家多年的愿望。70年代末,郑重与甘肃话剧团创作了话剧《西安事变》,在北京上演后,颇受好...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近十年来,西安事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广大学者从各个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西安事变进行研究,展开讨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将其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国际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作探讨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国际因素。章认为:美、英等资本主义大国以及共产国际和苏联出于共同抗日目的的需要,力主和平和解决西安事变;日本以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阴谋从反面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中,全国人民对事变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三类群众团体对西安事变存在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们各自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简单经过、结果及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2.通过西安事变史实的叙述,主要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3.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达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从而达到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由此实现了全民族一致抗日的新局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解决突发事件的成功典范,其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源于中国共产党对矛盾的准确分析和精确把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的积极协调、巧妙斡旋,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立场坚定、策略灵活。  相似文献   

19.
"问题——点拨"式教学结构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归结出一二个关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抓住契机,及时提示、点拨、延伸,从而让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结构.以《西安事变》教学为例: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西安事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让学生读读,想想,划划,写写)  相似文献   

20.
共产国际反对西安事变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爆发时,苏联政府出于顾全本国利益的考虑,在对中国国情不尽了解,对事变动机、前景进行错误推测的基础上,得出西安事变是张学良适应日本要求的错误认识,从而一再责难西安事变,否定张学良的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