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文恭是中国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晚明黔中王门心学大师,贵州建省以来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清平孙文恭公祠族谱》反映了清平孙姓家族的历史变迁,修谱经过,尤其从纵横两个方向确立了孙文恭在其家族中的位置以殛孙文恭与其家族之间个体与系统的关系,记录较详,具有较大的文献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贵州建省晚,开科尤晚,故而其明代解元数量少于他省。从其时间分布看,万历朝解元的科举成绩相对优异;从空间分布看,多集中于滇黔主干道所涉府县,宣慰司、思南、清平、普安为最优者。地理交通因素、地方文教因素、家族文化因素均是解元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史铁生对他在清平湾插队的一支怀想之歌 ,写于作者离开清平湾 1 0年之后 ,是作者于病榻之上凭记忆写下的一篇牧歌式的散文化小说。本文试图在理清现实中的清平湾与文本中呈现出的清平湾间的距离 ,从而阐明作者本身的创作意图和文本中的这种意图的实现度 ,去深掘作品的丰富性 ,去揭示作者写作技巧的高妙处 ,进而阐明这一作品对丰富知青作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出身不属“根正苗红”的史铁生于1969年赴延川县清平湾插队。三年后,他腰腿剧烈疼痛,故返回北京。他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清平湾。在清平湾,他与插队好友建立了一生的友谊,萌发了对爱情的渴望,享受了乡亲们给予的浓浓温情。这样的生活减轻了“出身论”带给他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也开启了他之后三十三年的轮椅生活。  相似文献   

5.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史铁生对他在清平湾插队的一支怀想之歌,写于作离开清平湾10年之后,是作于病榻之上凭记忆写下的一篇牧歌式的散化小说。本试图在理清现实中的清平湾与本中呈现出的清平湾间的距离,从而阐明作本身的创作意图和本中的这种意图的实现度,去深掘作品的丰富性,去揭示作写作技巧的高妙处,进而阐明这一作品对丰富和青作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艾坪巍巍鼎山秀,清平巷里苗青青。风雨兼程八十载,桃李满园万象新。"长江几字形拐角,清平巷内,一幢色彩欢快的现代化大楼、雕刻着中国传统的瑞兽、充满  相似文献   

7.
史铁生的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一篇第一人称内聚焦叙事的小说,其中的叙述者"我"以回忆方式构建起一个叙述框架,并完成对自己插队故事及破老汉故事的讲述,进而实现了作者与清平湾的一次精神对话.  相似文献   

8.
初读史铁生是在大学时候,是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开始的,读罢让我久久难以平复心中的那份激动。那段知青生活让史铁生失去了最宝贵的健康,也暗淡了最绚烂的青春,但文中却没有一丝灰暗。对陕北那片贫瘠的土地,他爱得那么深厚、那么质朴,质朴得就像那遥远的清平湾。它是小说,我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八年冬以来,施甸县文化馆在省博物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修复县内姚关公社清平洞旧制。清平洞在施甸县姚关,为我省一个重要文物单位,明代万历十一年至十六年(公元一五八三年——一五八八年),永昌参将邓子龙所建,并有邓子龙的诗文刻于石壁上,颇富文采。洞内遗迹,有邓子龙守卫边疆屯驻该地所设的挂弓  相似文献   

10.
鼎山苍苍,江水泱泱;清平几幼,山高水长。82年前,张清平先生创立了清平幼稚园(几江幼儿园前身),是当时重庆实施幼儿教育最早的机构之一;今天,已被评为重庆市示范幼儿园的几江幼儿园,有400多名小精灵快乐地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近年来,几江幼儿园树立“以文化人,启智养性”的办园理念,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本土资源为支撑,打造生态化环境和特色化课程。  相似文献   

11.
周初政局,内忧外患。王之子召公在周公的劝说下,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同周公一起,平灭三监叛乱,挽救了即将倾覆的周王朝,南片江汉,经营了周的南国;负责营建东都洛邑;提出了“敬德”“殷鉴”思想;扶立康王继位。召公是周初一位重量级的政治人物,其历史作用不容忽视,其历史地位应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不仅戏曲写得好,他的诗学思想也非常丰富。在发生论上,他提出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的创作理念,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在构成论上,他认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在审美论上,他有着情理统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学史上,朱右不是因文学创作成就闻名于世的,而是因其文学选本《唐宋六家文衡》而为世人所知。《唐宋六家文衡》接续了南宋以来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首次仅集中编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八家"之文,并大幅度提高曾巩散文的入选比例,对曾巩散文的最终经典化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这种独特的安排是朱子理学的不断强化,科举考试机制的长期存在,浙东地区学术文化的理学氛围,朱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交往群体的儒学观念以及朱右自身"尊经重道"的文学思想等多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王铎草书在明代晚期、清代前中期及现当代的国内外书坛有重大的影响。在晚明及清代前、中期,受其草书书风影响较大的书法名家有傅山、龚鼎孳、许友和朝鲜的李匡师、曹允亨等;在现、当代,王铎草书对日本、中国书坛不但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对日本的村上三岛、古谷苍韵、木村知石和中国的林散之等书法名家影响至大。  相似文献   

15.
南宋学者陆九渊所做的《荆国王文公祠堂记》一文,在对王安石及其领导的熙宁变法进行评价的同时,围绕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反对肤浅的实用主义。正如著名物理学家陈佳洱教授曾经针对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实用化”倾向专门撰写《“实用化”倾向妨碍科学创新》文予以分析批判一样,指出了这种倾向对于科学研究的危害。这对我们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后辈学人来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士稹是清代诗坛著名诗人,对清代诗风产生过重要影响.王士稹所在的新城王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北方地区著名的仕宦家族,其家族有着良好的门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家族诗歌文化尤为兴盛.家族诗歌文化对王士稹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家族的文化风尚是王士稹“神韵说”形成的夙因.  相似文献   

17.
孙奇逢作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不仅在思想学术方面造诣精深,而且其家庭教育思想也颇具特色。孙奇逢为教育家内子弟,专门制定了《孝友堂家规》,并十分注重对子弟进行以儒教纲常为主的品德教育。孙奇逢的家庭教育成果显著,其很多家内子弟成为当地名人,其教育思想对现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朱右不是因文学创作成就闻名于世,而是因其文学选本《唐宋六家文衡》为世人所知。《唐宋六家文衡》接续了南宋以来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首次集中编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八家”之文,并大幅提高曾巩散文的入选比例,对曾巩散文的最终经典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独特的安排是朱子理学的不断强化,科举考试机制的长期存在,浙东地区学术文化的理学氛围,朱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交往群体的儒学观念以及朱右自身“尊经重道”的文学思想等多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作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之所以能够在《说文》研究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除得益于自身勤学不辍的内在因素外,亦与师友的帮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许瀚作为王筠友人中的杰出代表,助王筠研治《说文》近三十年,对王筠《说文》著述不但有具体的校勘订补之实,而且在治学理念、治学内容、治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多有论辩启发之功,对王筠研治《说文》产生了积极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焦竑是明代南京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文章家、藏书家。他一生除60至70岁在北京为官十年,其余几十年都是在南京度过的。他和当时的许多曲家如陈所闻、汪道昆、梅鼎祚、汪廷讷、王衡、汤显祖、张凤翼、余翘等都有交往。他们在南京进行了大量的戏曲活动。他以在文坛儒林的声望、丰富的藏书、开明的的治学心态,支持了戏曲家的创作和批评,为当时南京的戏曲创作作出了贡献。金陵故都居南北之中,是戏曲声腔、剧种南北传播之要路。他们的交游为我们今天考察明代戏曲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