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记叙述作家传主的人生经历,不能离开对其所处时代背景的分析,传主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状况,都对其"何以成为这样的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地域文化对人精神气质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传记作者只有将传主的作品结合有关地域背景和文化观念等一起分析,才会理解得更透彻。一些传主的人生经历是由许多偶然因素决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其人生道路选择中往往呈现出一种辩证关系,这也是传记创作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选修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采用的是文选的形式,提供了古今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以供学生阅读。其中前六篇是精读,再加上两篇略读,两篇课外阅读。学生阅读传记的过程,是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与传记作者就传主的评价展开思想碰撞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纵观莫洛亚的一系列传记作品可以发现,他在传记中勾勒出一幅文人群像,这些文人既是无愧天才称誉的文人英雄,又是在19世纪的各种社会浪潮中成长的知识分子。为了刻画这些文人的形象,莫洛亚一方面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弥合传主的生活与创作之间的裂缝,剖析了传主的文学创造力,使传主作为文人英雄的形象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他着重分析了这些文人在政治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从更加深刻的角度来理解传主的政治选择。由此可以看出,莫洛亚在他的传记作品中不仅表达出他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他深刻的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关于著名女作家丁玲的传记作品,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传主的生平经历、人格形象和文学成就。秦林芳的《丁玲的最后37年》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丁玲在"自由"与"革命"两种理念影响下的心灵挣扎,抓住了影响传主行为和创作的思想矛盾,使得丁玲的形象富于立体感。该传记资料丰富,客观地对传主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进行了评价,对同类传记写作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阅读好的传记作品 ,能使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实现对伟大人物的体认。优秀的传记 ,不仅提供了深邃睿智的思想范本 ,又写尽传主内心的甘苦冷暖。但是 ,当我们怀有这样的期待时 ,并不是每一本传记都能给我们带来愉悦与满足。所以如此 ,原因之一就在于某些传记作者对传主的定位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无疑影响着作品的根本品质。作为对庸俗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拨 ,作为对政治甚至政策统率文学的反拨 ,伴随着整个 80年代学术界对主体性问题讨论的张开、深化 ,下述言论在传记写作中被奉为圭臬 :“关于莎士比亚 ,关于拉辛 ,我们所讲的就是我们自己” ,(…  相似文献   

6.
结合传记文学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围绕把握传记文学中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精神核心、作家在传记人物中的价值与主张及作品在人物经历中的哲理与价值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写作名人小传。通过“任务驱动,评价先行”展开写作教学:围绕精神核心词,关注典型事件;结合传主典型事件,聚焦细节描写;了解传主相关经历,还原时代背景及在对照中反观自我,如实评价传主。  相似文献   

7.
莫洛亚认为传记是一种表现的手段,传记家选择传主是为了迎合他自己本性中的秘密需要。艾德尔认为莫洛亚的说法就是移情,而传记家要避免移情,应当对他的传主给予更多的同情。然而,在约翰生的《塞维奇传》中,既有约翰生站在自己的立场,把自己的情感投入传主塞维奇,通过传主来表述自己的移情成分,也有约翰生站在传主塞维奇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同情。  相似文献   

8.
传记的写作是文学各文体中难度最大的一种,难点在于作者同传主之间的契合与理解。正如美国著名传记家里翁·艾德尔所说的:“传记家同传主的关系正是传记活动的核心”,传记家找到适合他的传主,是传记家的幸运,也是传主的幸运。  相似文献   

9.
粤教版教材有关传记的学习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分别是必修一的第二单元和选修9《传记选读》。根据学生学情和教材特点,必修课侧重传主主要经历的梳理,精神品格的归纳以及重要句子的理解,让刚接触传记的学生感受传主精神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传记史地位、传主形象与个性、传记解释等角度对苏维托尼乌斯《神圣的克劳狄传》、塔西佗《编年史》与卡萨诺瓦《回忆录》三部传记作品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1.
梅隽 《文学教育(上)》2008,(19):124-126
叶开先生著的《莫言评传》(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是一本在写作上富有个性,并且在视角和观点上颇有创见的传记文学作品。有过传记创作经历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为同时代的名人作传无异于一次冒险。因为同处一个时代,传主与作者实在“太近”了,这种“近”不免造成写作上或多或少的压力和犹豫,因此可能难以传达出传主的全貌。惟其如此,为当代作家作传自然就是一件很不轻松的事情。不仅需要传记作者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睿智的眼光、深刻的分析,更需要一份“不虚美,不隐恶”的传记操守。而叶开先生所著《莫言评传》便是这样一本难得的当代作家评传。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研究中,如欲了解古人生平学术,常常需要阅读大量的传记文本。然而问题在于,这些文本多是后人依据存世史料、历史记忆建构而成。因此,文本所呈现的其实是对传主的一种"想象"与"叙述",与历史事实往往有所出入。后来学者对此不加辨别,全盘接受,从而形成误解。以明代学者何良俊为例,现存传记史料无不将其视为"文苑"人物,强调其诗文、词曲成就,这也使得何良俊成为文学史上颇受关注的对象,学术思想史上却无人问津。通过阅读其文集著述可知,何良俊推崇注疏,其经学思想与清代汉学家极为相似;同时秉持"经术所以经世务"的理念,究心经世之学;此外他还是阳明心学的信仰者。由此可知,在"典范历史"的建构之外,何良俊还有其他不为人熟知的学术面相。这也提醒我们,不可轻易相信传记文本的叙述,而应以传主本人的文集与著作为主,通读以观其学术本相。  相似文献   

13.
格林布拉特作为著名的新历史主义莎评学者,在其传记作品《世界的意志:莎士比亚传》中,从性视角对莎士比亚作品与传主的互文性解释是对莎士比亚传记写作的突破。特别是通过对《暴风雨》和十四行诗的分析,揭示了传主个体与自我的冲突,进而说明了人性的复杂。  相似文献   

14.
传记文学的生命在于事实的真实,但并非一切事实的真实。文章试图通过不同传记文本对同一传主同一传记事实的不同描述,界定传记事实真实性的本质内涵,认为在展现传主的思想与精神气质、个性与生活经历方面,凡属客观的有根据的事实,它们则具备同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2月24日上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的徐雁先生,应邀在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做题为《读书与人生:阅读名人传,汲取正能量》的讲座。徐教授认为包括自传和回忆录等文体在内的佳作好书,可以有益地影响人的一生。他指出,阅读优秀的中外传记作品,对于儿童少年读者和青年大学生了解历史真相,把握社会细节;感恩尊长,珍惜当下;励志进取,乐观未来,以及增长人生在世的耐寒流、应挫折、抗逆境能力,有着特别深刻而丰富的意义。作为图书馆馆藏文献和读物推广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门类,他向读者重点推荐并解读了沈从文、萧乾、毛彦文、陈衡哲、董竹君等人的自传或回忆录。他认为,读者从上述传记作品中,足以深刻体会和感悟到传主是如何在内忧外患,甚至国破家亡的艰难时世中曲折成长并终于成才的。而如何以知识理性客观看待人生道路上不期而遇的坎坷曲折乃至不公正遭遇,如何以智慧的心态去直面生活道路上寒潮、逆流的裹挟,乃至"负能量"的打压,坚持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把自己的人生做实做好做强,这些站在高端、笑到人最后的传主,乃是"水险志作舟,山高人为峰"的典范人物。为让更多读者得以分享本次讲座中所流淌的学识和见解,本刊特请徐教授将讲稿整理、增补成文,以飨读者。文章分为三部分,本篇为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有关徐志摩的传记作品,已有数十种之多。这些传记在描述徐志摩一生的浪漫经历与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与事实不符或表述不当的问题。“志摩”一名用于何时?张君劢与张公权,到底是谁“发掘”了徐志摩?是否徐志摩送张幼仪去德国求学?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是否因为林徽因?是胡适主持了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礼吗?文章就这些问题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辨正,以期对徐志摩研究、对徐志摩传记的创作提供参考与确证。  相似文献   

17.
上 问题的提出 卡莱尔曾说,世界的历史就是伟人们的传记。传记,记录着传主们精神成长的轨迹,让我们在平淡中体会到灿烂,在困苦中看到希冀,在欢愉中静心沉思。传记的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心理效用和教育功能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在《传记选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正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家评传是传主与作者的对话,传主在对话中浮出历史的地表,呈现出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历史,传记作者在对话中也敞开自己,表达自己对存在的感悟,阐释传记事实实乃阐释自己。《丁玲评传》在意识形态、文学史框架、叙事结构、文学创作等层面上与传主对话,对传记事实进行阐释,展示了现代作家评传作者与传主对话的途径和对传记事实阐释的方式,这对于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书写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考点直击传记文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最常考。所以,认真研究传记文的写作规律,探究其考查重点,提高阅读传记文的水平是文言文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1.传主是相对稳定的群体。高考所选传主多为廉吏孝子、忠臣义士等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则多不为命题者所取。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实用类文体的教学目标是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因此,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内容和正确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