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建于1 908年,深厚的文化积淀让这所百年老校在新时代的感召下焕发勃勃生机。在20世纪80年代,学校就以少先队组织为龙头,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接受、直观这一特点,创造性地在全国开展以爱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为主题的"五旗教育"活动。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加强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五旗教育"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1日,冬日的南昌寒风萧瑟,但在青山湖宾馆报告厅,却是春意融融.由中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信息网江西省工作站和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美点教科文信息网络中心承办的"教育创新与学校管理职业化"美点论坛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文化史,同时又是一部教育史。人类的文化可分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是"为人之本",科学文化是"立世之基",前者为后者导向,后者为前者奠基。而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人文教育主要指人文文化的教育,科学教育主要指科学文化的教育,"两种教育"长期处于对峙、冲突、制衡状态,形成教育的"钟摆现象"。"钟摆"的失衡要求"两种教育"走向整合,以使教育的"钟摆"和谐律动,这是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儿童读经教育这一原本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被宣传、夸大地愈演愈烈,这一社会性现象表现出我国教育界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读经教育究竟是"启蒙"还是"蒙启",这一争议本质上反映出对待传统文化持有的态度问题以及文化延续与时代精神建构两个关系的和谐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东城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区域推进策略是"构建整体覆盖的区域推进可持续发展策略,将文化多样性教育的理念融入课程设计之中"。在这一策略指引下,东城区中小学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教育研究与实践,并呈现出整体性、地方化和植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把省会南昌市打造成"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这意味着该市框架将进一步拉开,人口数量将迅速增加。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南昌教育人将如何推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朝着打造"全省教育事业的核心增长  相似文献   

7.
顾明远教授文化观的若干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观是顾明远教授比较教育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也是顾明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对顾明远教授文化观的内涵进行若干辨析,以有助于明确顾明远教授关于文化与教育关系的基本观点.本文认为,顾明远教授的文化观指向教育现代化,与文化保守主义毫无关系;这一文化观强调文化传统的发展性与多样性,超越了僵化刻板的"民族性"概念;这一文化观承认文化的巨大作用,但更强调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所具有的决定性,因此不属于传统的文化决定论;这一文化观固然反对西方中心主义,但也与文化民族主义无缘.  相似文献   

8.
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打造“学在南昌”品牌,办人民满意教育,关键要靠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来实现,这既是党和政府、社会及学生家长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也是教育工作者责任心的体现和永远的理想追求。在南昌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教育改革攻坚进入关键期,全社会重视、支持、关注教育氛围日益浓厚的今天,推进教育创新,实现我市教育的科学、均衡、协调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更加迫切。因此,新学年的教育工作,我们将重点围绕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协调发展来展开。  相似文献   

9.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的这句话,说的是环境之于人的重要性。在教育这片园地上,教师更是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结合我校开展的"正字树人"教育,谈一谈认识。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与学生     
古人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今人说:"个别化教育、个性化教育"。不过,真要处理好教与学这对"冤家",还真不那么容易。今年4月份,我到江西南昌参加了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专家和技术厂商们高调展示了新技术在教育中的种种新应用,有的专家甚至提出了教育的"数字革  相似文献   

11.
和蔼亲切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医生到教育局局长,在不同的工作领域他游刃有余,从容泰然。一个人能够给一方土地留下些什么?他留下的是对下一代的关怀和对教育的执著。他坚持立德树人,他站在高处,指引南昌教育发展的方向。他就是南昌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魏国华。中国德育:2013年是南昌市实施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也是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情报参考》2005,(6):64-64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实施目标国际研讨会于5月中旬在江西南昌举行,这是首次在中国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一位联合国官员在研讨会上表示,可持续发展要求重新定位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联合国教科组织今后十年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从笔者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来看,这一视角非常适合。本文基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首先详细解读什么是"文化自信",通过历史教学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丰富载体,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佳话。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要把"孝"渗透到教育中去,努力发扬孝文化的精华。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社会中出现了很多道德滑坡的现象,这使不少学生感到迷茫。传统的孝文化也越来越失去最初的精华。面对这一现状,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中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拯救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孝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正>假如教育是一条河流,以这样一个隐喻,"教育是什么"这一哲学命题便清晰可感。生活中需要一些隐喻,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以河流感知、体验、理解教育,这不是语言问题,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我以为,河流有着三重生命:自然生命,文化生命,教育生命。  相似文献   

16.
教育本身是需要德性的.在现实中可以发现不少"缺德教育",这种教育体现出"精神胜利法"指导下教育自身的道德危机."斯德哥尔摩症"是形成缺德教育的重要心理机制,它直接导致了教育的被动、消极和软弱,导致了教育主体人格的丧失和创造力的枯竭.在"异质的平等观"的指导下实行差别对待,从而为教育自身提供一种"合法性"的依据,这是教育的道德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男女都一样"和"女人味"是新中国诞生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历史节点上应运而生的时代语言,集中体现了这两个时期的性别文化特点.这两种文化价值导向上的分歧在教育领域中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冲突既表现于学校教育目标与社会、家庭教育目标相矛盾,也表现于学校教育目标中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对女性造成的负面影响潜伏于"无性别"的幼儿至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会明朗化,造成女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使其成才进程出现徘徊、停滞甚至逆转.为促进女大学生成才,性别文化视角下的学校教育要遵循这样的原则中性教育和性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两性视角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当下探讨"适合的教育"这一话题,其本质是倡导由"分的教育"转向"人的教育",探索教育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当下高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升学需求"僭越价值序次,凌驾于一切追求之上,成为教育活动马首是瞻的事实导向;"分的教育"演变为一些学校的"教育品相"与生态样式。其实质是将"科学获知"这一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凌驾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之上,将因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业务水平,敬业精神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这一原则,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母语教育。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同质相关。尤其在当今,人类正置身于多元文化激烈撞击的复杂环境,任何一种理性的学校教育观念,都不单单是对教育的认识,也是对学校文化新生命的探究。学校文化的冲突、变迁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的现代化呼唤"素质本位"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