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央视《笑傲江湖》的开播,引起了人们对电视剧和原著的评说。说到武侠小说,人们脑子里首先会想到一位儒雅、亲切的老人──那就是大侠金庸,他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作品铸造了文学殿堂里的一道独特风景,博得了亿万武侠迷的喜爱,甚至有评论家将他列为 20世纪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尽管金庸先生本人对他作品的文学性一直保持谦逊的姿态。除了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之佼佼者还有古龙和梁羽生先生,他们的武侠作品可谓各具特色。   其实,武侠小说并非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首创,可谓渊源有自。早在汉代,司马迁著《史…  相似文献   

2.
金庸三题     
2013年,改编自金庸同名武侠小说的新版电视剧《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开播,人们已说不清这是第几次翻拍了。而这年,距金庸宣布封笔已有40余载。  相似文献   

3.
<正>“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创造的武侠世界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甚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中的“笑”字是指他1967年写的《笑傲江湖》,1969年他写完《鹿鼎记》后就封笔了。作为创作生涯里的后期作品,金庸在人物塑造、情节排布、文字运用上已至炉火纯青之境。节选的《学琴》《论杯》两章,就把中国传统文化里极其重要的两个意象“琴”与“酒”无比精彩地融合到了故事情节里。是怎么融合的呢?“通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庸小说——在传统文学与新文学的交汇点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绝非过誉之词.金庸小说的读者层面之广,覆盖面之大,确实令人咂嘴.《金庸传》中有一段评论的话,是对金庸小说的最高称赏:“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真正做到了写尽中国人的人生: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另一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5.
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影响深广,读者众多,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更是将武侠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颠峰,阐释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奠定了金庸在“武林”中的盟主地位。  相似文献   

6.
韩云波近著<金庸妙语--〈笑傲江湖〉卷>,抓住该作品中人文观照的思想一是关于人性弱点,其导致江湖红尘的腐化与堕落;二是对于武侠的"武"某些底蕴的发掘.此外,进一步指出"武"乃是"人性的异己力量".该书从不同层面张扬了金庸小说的人生哲理和人的生命意识,也借此寄托了评论者自己的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7.
张钫 《当代电大》2006,(1):46-47
《笑傲江湖》和金庸的大多数作品不同,它没有那么多浓厚的历史背景,有的只是一个个生活在梦般朦胧的年代里的人,对自由与幸福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浮世滔滔 /人情渺渺 /一剑飘飘 /一生笑傲   阔别央视版的《笑傲江湖》已久,可听到此歌,仍不禁想起它来。   金庸力作向来便是制片商的衷爱,他的《笑傲江湖》尤其受人喜爱。可其究竟有何玄妙,我也难道出三分,只得对此书中的人物作一番自己的见解,一一道来。   若有人问及最衷爱金庸小说中哪位主人公,我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令狐冲”,他那一笑歌罢大江南北;一剑舞遍神州大地;一生漂泊江湖险隘;一世纠结儿女情愁,无不让人羡煞。可是跳出对他盲目仰慕的怪圈,他却又成为作品中最悲哀的人物之一。   首先从“情”字入手。令…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金庸的《笑傲江湖》对传统的政治文化进行了批判,歌颂人格的自由与尊严。巴金的《随想录》反省自己在文革中表现,也溯源到封建幽灵的影响。两部作品结合起来阅读,对我们认识文革,认清封建传统文化的本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人把金庸吹捧成可与莎士比亚比肩的文学大师,有人则称他的小说只不过是“人妖的艺术”而已——眼下,电视剧《笑傲江湖》正在中央台播得如火如萘,金庸和他创作的“江湖”种种恩怨,遂成一时之热门话题。不久前,我读到一位评论家的文章,谈的也是金庸,立论很有味道:20世纪中国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