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纯净与淡然执辛芊于艺术,达到艺术至高境界;以挚爱与热血辉映创造,铸就生命的价值。吴冠中,一个有着传奇经历的当代画坛奇葩,一个个性独特的大师!  相似文献   

2.
齐白石(1864-1957)出身于农民家庭,曾做过木匠;27岁始拜师学画,打下坚实的工笔画基础:40岁后,画风渐变,走上石涛、八大写意花卉一派;后因家乡匪患,孤身避难定居北平。当时北平画坛多数画家认为他的绘画笔墨“粗野”。受陈师曾先生劝告,改变画风,独创红花墨叶的双色花卉与浓淡几笔虾、蟹、草虫的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3.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自宋代以后,文人画就一直占统治位置。文人画作为一种绘画风格,就必须有它品评的标准。“逸品”一方面是文人画家在人格上的逸,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就是一种图式的逸,图式也就是相应地要求题材,造型,章法,构图,形神,笔墨等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元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其间产生了许多具有重大成就的画家,张中便是其中一位突出代表。但绘画史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重视。本文即通过对张中画作与身世的深入探究,着力还原其在花鸟画史中的地位及对花鸟画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西洋绘画以"光分明暗面"的造型技法,中国画的毛笔、宣纸等工具非常适合于笔墨的应用和发挥,是中国绘画造型技法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画的造型着眼于形、结构和固有色等因素,并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来。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技法,成为中国画独特的造型手段。  相似文献   

7.
范美俊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1):83-85,73
美术界普遍认为:以“元四家”为代表的元代文人画与宋代院体画为主流的画风大不相同,这是蒙元入主中原后给社会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在绘画上变异的直接结果。但奇怪的是,元代画家的观念和对笔墨的追求与前代并无大异,这可以从黄公望所著的《写山水诀》中得到印证。笔者试图通过对该文的分析来管窥元画家、特别是黄公望本人的绘画观对前人的承传与变异。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画的笔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画笔墨精妙的标准和运用技法,论述笔精墨妙的辩证关系,使笔墨体现骨力坚强,秀韵天成,丰神隽永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浩如烟海,就工笔画而言,经过历代画家的努力,积累和形成了许多艺术珍品和理论,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去前人所取得的成就,更不能完全套用过去的程式用以表现现代事物,应该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探索新的、符合时代的现代工笔重彩画。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的小说非常讲究笔墨趣味。他的小说语言有绵和、黏糯、筋道的味道,能把文字的雅趣与俗趣、古趣与洋趣、谐趣与真趣熔为一炉,达到“打通”时空、语体、文体使之“不隔”的语言“化”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探赜     
笔墨问题是中国画发展历史中一个争论不休探索不止的问题,笔墨各有着自己的不同表现形态,中国画以笔墨的完美结合表现出物象的笔情墨趣,表现物象的明暗,凹凸,向背,空间,质量,意境,气氛,是构成中国画艺术品位的决定性因素和关键所在,所以重视笔墨是提高中国画艺术品位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黄宾虹山水画建构起的笔墨世界,在古典山水画和现代山水画的过渡中,树立起一个宏伟的界标。他对传统笔墨元素的总结和提升固然引人注目,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中西方文化艺术的撞击中,将传统笔墨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扩大,并将笔墨与具象山水的内在结构,以及主体的生命结构相对应,增强其在平面空间中的组合性、构成性、形成了乱而不乱、不齐而齐的个性化结构和图式,创造出超越其时代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画的精髓主要体现在笔墨中,笔墨有自己的职能,有自己的力度、规律和意趣。  相似文献   

14.
欲要拓展传统的写意“笔墨”,必须从精神内涵、发生发展和近世的困惑等几个方面,重新审视中国画写意语言“笔墨”的发展脉络,找出其和谐则发展、失衡则变异的基本规律。并根据新时期社会生态状况,以和谐发展眼光,从主、客、本三位一体的和谐互动与社会生态大和谐的角度,寻找笔墨继续拓展的活力之源。也许,这是新时期拓展笔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元代文人墨戏发达后,梅、兰、竹、菊"四君子"就成为历代文人画家的珍爱,因为"四君子"题材最能体现出画家笔墨修养和人格内涵。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但这座城市里却几乎没人知道,大家所熟悉的只是他的画,而不是他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笔墨与它的载体——宣纸,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笔墨形态,并成为独具魅力的绘画语言。石涛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这就是说,用笔用墨要突出一个“新”字,即立意新、笔墨新。我认为我们对传统的笔墨要深入学习,同时,在我们的创作中又不要为成法所拘。每个有才能的艺术家,都应在艺术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艺术家应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不同的艺术修养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笔墨固然重要,但只有当它结合形体,表现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时.笔墨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范曾先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画艺术。他的泼墨人物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笔墨浑厚、造型生动,塑造的人物飘逸潇洒、栩栩如生。然而如果说范曾是画家,他却文彩飞扬;如果说范曾是文人,他的画名早已远播四海。范曾的文与画珠玉璀璨,是当代中国画家中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的“鬼才”“怪才”“奇才”,一代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9.
从石涛看中国画的笔墨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墨是中国画最具民族风格的艺术特征,它作为中国画的造型语言和精神载体其重大作用是绝对不可否认的。但是,笔墨是也只能是中国画创作的手段、载体,不是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讲,它还是为意境、形神服务的。在石涛看来,要使笔墨之下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并真正做到有笔有墨,而不滑入笔墨的形式主义,只有操“蒙养生活”之权,且笔墨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石涛对中国画笔墨作出了新的美学规定“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教学要抓住笔墨训练这一核心.笔墨训练主要体现在画模特和临摹古代笔墨法两方面.另外,书法是中国现笔墨语汇程式训练的极好的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