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基于对德育地域文化性的理解。西部农村地区有着自身的文化背景,这在根本层面上影响着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德育课的教学;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美德在我心”课程的开展。文化在制约德育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所以提高德育实效性必须从文化入手。此外,要发展教师的道德专业素养,并在教师教育中创新德育教师培养途径;德育课程要从平凡的生活资源中获得更多滋养;学校更深刻地践行新课程德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徐燕娟 《阅读》2014,(44):46-48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是重建学校文化。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课堂文化。课堂文化的属性如何,直接影响到教与学主体关系的确立,决定着课程改革是否能够走向深入,课程的标准能否在教学中得到落实。课堂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固然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主动参与,但主导的是教师团队。作为教师团队的核心组织——教研组,怎样在课堂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积  相似文献   

3.
从一般文化概念出发,根据中职教育特点,归纳了中职英语课堂文化内涵;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论述了构建中职英语新型课堂文化的意义;指出中职英语课堂文化现状主要呈现的意象仍是"统治"与"反抗";提出并说明了理想的YouMe型中职英语新型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4.
和谐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其生成依赖于学校文化的重建。以"共同目标、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和共同发展"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理论为学校文化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理论的学校文化内涵应包括:直抵心灵的人际文化,团结合作的学习文化,交往互动的课堂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5.
多民族共同聚居与发展,形成了新疆民族多源生成、多元并存的文化体系和形式多样、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也呈现出多样性发展趋势。通过田野调查、个案研究,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视角,探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以民族体育项目-摔跤为范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将摔跤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较强的锻炼价值;能充分满足各族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应建立一种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多元文化教育更有利于新疆多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少数民族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得以传播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师有效解读教材可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难以有效解读教材的原因包括教育理念因素、课程标准因素、学校管理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解读教材,既要从自身做起去改进,也要寻求外部环境的支持,形成多方联动的机制,共同促进小学教师教材解读能力的提升,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的主体缺失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阻碍,在明确教师主体发展及主体发展生态内涵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教师发展的学校文化.需要建设彰显生命意义的课堂文化;关注教师的私人与公共生活领域,建设关怀型组织文化:重视主体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创建合作、支持、可持续的发展型文化.  相似文献   

8.
试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体育伦理的缺失与学校体育的教育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体育伦理教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构成。分析了体育伦理的内涵,提出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可从课堂常规、教师表率、项目特点、运动文化、体育比赛得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体育伦理教育,并指出在体育伦理教育中所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内源性要素。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育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均呈现“悬浮”的发展样态而面临困境:在生源危机中漂浮的乡村学校、“走教”的乡村教师、学习内容与个体生活相脱节的乡村学生。振兴乡村教育既需要外部赋能,也需要内部变革,通过建设教育生活与学生个体生活相融的课程体系、“城”“乡”融合的教师共同体、“村”“校”相融的乡村文化等措施,激发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探索多方融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主要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呈单向性和无序性,从农村流向县城学校、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或省会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优质师资分布不均、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导致了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依据社会流动理论与人力资源理论,应建构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合理性标准,以规范、引导县域内教师合理、正向流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民族文化传承、传播过程中绕不过去的重要阵地。只有开拓好学校武术"文化空间",中国武术未来才有希望。运用文化人类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分析发现,当下武术教育领域存在着高校学科势能与学科资源浪费之矛盾较为突出,体育教学中呈现出"外强中弱"的文化态势,语言优势作用不大,缺乏"尚武"者和传承性"文化空间"悼亡等问题;因此,要实现武术教育的突围与跨越就必须实现不同学科对武术的理论渗透和研究对接,打破民间与学校文化主体间"身份有别"的观念,实现武术资源对流,优化武术课堂"文化空间",培育武术课堂外"文化空间"和将学校武术段位制工作推向深入等。  相似文献   

12.
回族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在回族聚居地区文化环境总是有机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从回族传统习俗、宗教文化以及教坊文化3个方面来研究回族聚居区的文化环境与民族教育之间互动影响的关系。并且针对回族聚居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学校教育意识、引入职业教育以改进民族教育管理体制等主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一个刚结束美国汉语教学任期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视角,面对美国汉语教育"多样性"的现状,介绍了作者所在地区的汉语教学现状。以美国德克萨斯州国际领袖学校汉语教学为例,阐述了该学校的背景情况、学生特点、与国内教师工作情况的对比、课堂游戏教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论述了如何将以网络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中,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德育课程教学的整合,提高德育课堂实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身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有必要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做出调整,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走进美术新课程。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具有主体性。然而文化主体性在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严重缺失。为了还教育中的主体及其文化一个美好的生活世界,应该在努力使文化的主体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必要张力的基础上,对文化主体性加以充分关注。这样,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能更加丰富、充实。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个性发展,并对学校发展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功能.在集团办学背景下,如何实现校际之间的文化融合,是需要集团各校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八十七中小学南校从学校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使南校"阳光教育"与总校"润文化"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18.
许家红 《阅读》2015,(4):32-34
理想的课堂应是鲜活、灵动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作为教师要尽一切力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以便创设更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廉洁教育依然是且应更加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不可动摇的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廉洁教育能助力高校培养出时代新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廉洁教育进课堂”专题教学依托“形势与政策”课程理论和实践在育人实际中已取得一定成果,其实效性还需根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一步提升。文章阐述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并从理论教学中警示育人、实践教学中探究育人两方面对“廉洁教育进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考察,结合当前“廉洁教育进课堂”的局限与不足,为更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廉洁自律意识和品质的养成,就廉洁教育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有效教学理论下生态化课堂情境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提高大学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本质需求,生态化课堂情境系统旨在构建一种师生和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从而实现一种整体、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和外语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