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体无意识与祥林嫂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祥林嫂的命运的解读可谓多矣,但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来审视祥林嫂的命运,也许可以给我们一点新的启迪。这种审视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集体无意识怎样制造了祥林嫂的悲剧,一方面是对集体无意识的最初怀疑赋予了祥林嫂怎样的深刻的革命意义。让我们先从集体无意识谈起。弗洛伊德以揭示了人的精神结构而享誉于世,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而广阔有力的无意识部分则包含着隐藏的种种力量,这些力量乃是在人类行为背后的内力”。他还作过一…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角度看来,人的意识可以分为无意识和有意识两个层次,有意识部分是可以感知的,无意识部分则像火山下的岩浆,虽是难以感知,却也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真正的教育恰恰是无意识教育,而无意识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此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学校教育不仅要进行有意识教育,还要加强学生的无意识教育。我们班主任怎样有意识地利用学生的无意识因素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时空问题是把握中国诗歌的重要角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时空之场的存在、对时空意象的偏爱、时空意识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三个方面可以从中国诗学背景及"文学即人学"的角度获得部分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红色英勇勋章》属于战争小说,但对外界的战争描写似乎只起陪衬的作用,内心战争的描写显得更为重要,主人公亨利·弗莱明的自我认识是贯穿小说的主绳。在他的自我发现中,意识和无意识在进行着激烈的较量。在无意识中,他追求浪漫的情调;在意识中,他要考虑现实的因素。于是在自我调节中,浪漫自我和现实自我总是在较量,时而前者占上风,时而后者占上风。也正是在实现自我调节中,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得到了强调。当无意识的自我与集体的能量统一起来时,那种决定人的命运的深层力量才可以被人理解,人才有可能获得新生。在弗莱明的意识中,他对战争是持…  相似文献   

5.
荣格原型批评理论以"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两个概念为基础。荣格将艺术作品分为显意识与无意识两类,相应的创作模式即是"心理的"和"幻觉的"。荣格文艺思想的核心观点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应通过原型来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以此来补偿现代人苦闷、冷漠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对其悲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她的死因的探索早有"四权"说的定论,然而从现代婚姻爱情观、女性意识、性格命运的角度来解读,也会有新的发现。本文正是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切入分析,以现代人的意识观念去解读祥林嫂,找出祥林嫂悲剧产生的另一因素,得出祥林嫂的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其目的是为了重新认识鲁迅在《祝福》中所塑造的悲剧性形象以及产生悲剧的思想意义,去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不朽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C·G·荣格作为西方精神分析学说的著名大师之一,他的美学思想是与其分析心理学体系相联系的.他以贯穿自己整个学说体系的"集体无意识"概念,作为他美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提出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是人类艺术灵感的发祥地.在荣格看来,由于集体无意识是从原型和原始意象中推导出来的,因此以原型为核心形成的"自主情结"便成为联结集体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浮桥和最活跃、最直接的创作动力.正是从动力角度,荣格不仅区分了艺术作品与艺术创作方法,而且把西方美学史上的"抽象"与"移情"看作是无意识支配下的两种审美态度进行了全面研究,从而大大拓宽了艺术思维的空间和艺术批评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许灵芝 《文教资料》2010,(25):23-24
在荣格心理学中,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精神,而精神又由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两个大部分组成,前者包括面具和自我,后者包括阴影和自性。布莱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即是对心理世界的探索,以及对自我意识的发现。本文主要从自我的角度解析布莱诗歌中的情感与直觉。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反映人的命运、表达人的情感、凝聚人类的文明、揭示人性的深度。文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对人性的关照。文学作品中显现出来的对人的苦难意识、理想意识、生活意识、欲望意识、游戏意识、童年和历史意识、无意识(意识的消解)正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生命意识中的部分,在1976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内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人分别对这些意识作出了各自的注解,本文从生命意识演化角度来分析文学中的“人”的重建、解构和消解。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意识有两个层次,即有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不易感知,它虽不易感知,却有着一种左右人行为的动力。心理学的无意识,是指人与人之间未意识到的刺激影响和熏陶作用。由此看来学校的德育,不仅要利用有意识教育,还要特别关注无意识教育,要开发  相似文献   

11.
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克服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分裂的精神病态和危机,在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补偿、整合与转化中,创造和谐时代精神,追求心灵健康和人生意义的"自性和自性化过程"。脱离自性和自性化这个核心及其对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沟通与整合作用,望文生义地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解为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并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出发去理解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是对荣格的误读。克服对荣格理论的这个关键性误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荣格原型批判理论再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为解开世界民间故事类同性的奥秘,各国学者借助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说,除我们介绍的神话学派、人类学派和流传学派外,还有心理分析学说也介入故事研究,用人类心理的共同性来解释民间故事主题和情节的广泛类同。一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1856—1939)的主要成就是提出“无意识”理论。按照他的理论,人的精神活动好像一座冰山,只有很少一部分浮现于意识领域,如同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大部分则淹没于水下,成为无意识状态。他在早期认为无意识中的“自我”即求生存的本能和“力比多”即性本能是两种对立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关于《聊斋志异》,已有许多相关文章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文章则拟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这一视角对其进行新的探究。《聊斋志异》在谈狐说鬼之中投射的实则是一种深层的集体无意识,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作品描述的人与异类的和谐关系,传达的是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集体无意识;第二,作品中迷人的异类女性则是荣格笔下阿利玛的化身,反映出中国社会寒族士子对女性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4.
这是论文的第三部分,按照“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个体意识”三个层次的深浅顺序,逐一论述了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一、反人性者的人性是谁在反人性呢?反人性者的人性又是一种怎样的真相呢?1.吃人者吃人者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冷酷的吃人者,譬如鲁四老爷。祥林嫂活着的时候他没给过她一个好脸色,除了皱眉,还是皱眉(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他"皱了皱眉",祥林嫂被婆婆捉回时他"皱一皱眉",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他"照例皱过眉");祥林嫂死去的时候,他高声骂她是个"谬种"(相当于"扫把星"),死得不是时候。这个冷酷保守、道貌岸然的道德君子,骨子里却是个爱贪小便宜的市井小人。得知祥林嫂被婆婆捉走的消息时,他说:"可恶!然而……。""可恶",是因为对方打狗不看主人,侵犯了他这个主人的威严;"然而",是因为他认为祥林  相似文献   

16.
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母爱对鲁迅的影响 :一方面 ,母爱对鲁迅的成长有着正面的影响 ,母爱给了鲁迅幸福的童年 ,也给了他奋斗的力量 ;另一方面 ,母爱又束缚了鲁迅的行动 ,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物质上的双重重压。  相似文献   

17.
某些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把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文艺观奉若神灵而顶礼膜拜,东施效颦地生吞活剥,照搬照套。弗氏把人的精神系统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他把在人的心理中处于最原始、最低级阶段的“无意识”,视为超越“意识”和“前意识”吏为深层的心理状态;文艺创作的基础不是“意识”,而是“无意识”,只有“无意  相似文献   

18.
承受封建贞洁观念压制的女性千千万万,为何祥林嫂的命运显得如此让人叹惋?笔者认为,主要是源于祥林嫂对造成自己不幸命运的封建“贞洁”观念的怀疑与抗争。她在鲁镇这个“误入的世界”不断强化其“罪感”的过程中,逐渐接受自我“失贞”的惩罚,生存的无意识又召唤她去质疑。外在强化与内心质疑形成巨大的漩流,让祥林嫂沉溺于两种对立意识的矛盾中,丧失了辨别能力,进而失去了对生存的渴望。  相似文献   

19.
荣格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对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激活,艺术家成了集体无意识和族类的代言人,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依德曾以发现人的无意识而名声大震。他的理论发展的早期曾致力于被压抑的潜意识及梦的研究,随着其研究内容的拓广,以及他矢志不渝的观察、研究,他开始把精神分析的方法应用到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去。可以说,弗洛依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的提出是他精神分析理论成熟的一个标志。弗洛依德依据其早期对癔病的研究,而把意识分成三个水平,即无意识(被压抑的欲望),前意识(可回忆起来的无意识)及意识三个水平。到了本世纪20年代早期,他又对此分法进行了非实质性的修改,即把人格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部分。这就是所谓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