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绪皇帝是清末的一位有所作为的开明皇帝。如果没有光绪的锐志更张 ,推行变法 ,就没有戊戌年间的“百日维新”,因而评价光绪必须与戊戌变法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翔实的史料考证了慈禧太后在戊戍变法当中的真实态度,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在顽固守旧的立场上阻挠和反对变法的。所谓要“废立阴谋”和“反对变法维新”的说法,都是片面之词。历史应公正、客观地评价慈禧太后对戊戍变法的态度,找出“百日维新”失败的真正原因,以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3.
“光绪是洋务派的皇帝”辩析买买提祖农,白云清朝末年的光绪皇帝(1871-1908),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对其评价,一直存在着分歧。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认为:“拿光绪皇帝在百日维新期间的许多实行新政的诏书的内容看,拿光绪对于维新派...  相似文献   

4.
石彦陶先生大作《戊戍维新运动上下限新论》,对于维新运动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新论,读后颇受启发。然石先生所论之上下限,笔者不敢苟同,特请教一二。一史学界习惯把戊戍维新运动与戊戍变法两个概念等同使用,从概念讲,我认为应称戊戍维新运动为妥。它的内涵,是指1895年——1898年康、梁等维新派组织、发动、领导的一场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实行资本主义改革的变法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戍变法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指的维新运动,但有时又是指的百日维新,容易造成混乱。石文提出  相似文献   

5.
一、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中国第一所具有部分近代高等教育内容的学校“京师大学堂” ,是维新变法的产物。 1 9世纪末 ,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把中国衰弱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教育不良、学术落后 ,主张废八股 ,变科举 ,改试策论 ,设学堂 ,派人出国留学等。在“百日维新”期间 ,光绪皇帝采纳改良派的建议 ,筹办京师大学堂。 1 898年 7月 ,光绪皇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的同时 ,任命孙家鼐为学堂的管学大臣。由梁启超“略取日本学规 ,参与本国情形”代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并于 1 2月正式开学上课。这是中国第一所正式以“大学”为称的…  相似文献   

6.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从1888年到1898年十年间,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力陈变法维新,终于打动了光绪帝,推动了维新运动,导致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在一首诗中说:“忧时七上皇帝书。”从这七次上书,我们可以看到他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的抱负,也可以了解到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才有百日维新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完成的《日本变政考》十二卷,是进呈光绪皇帝的建议书之一。该书本是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定以后,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翻译日本明治维新有关的历史文件,再由康有为自己编辑整理汇集成书。康有为回忆说:“时上频命枢臣催所著各国变政书,乃昼夜将《日本变政考》加案语于其上。凡日本事自明治元年至二十四年共十二卷,更为撮要一卷,政表一卷附之,每日本一新政,皆借发一义于案语中。凡中国变法之曲折条理,无不借此书发之,兼赅详尽,网罗宏大,一卷甫成,即进上,上复催又进一卷,上以皆日本施行有效者,阅之甚喜。”可以知道康氏父女多么用心编译有关日本明治维新的史料,而住在九重宫阙里的光绪皇帝,透过《日本变政  相似文献   

8.
略论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倾向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绪皇帝参与和推动戊戌变法,却不属于维新派阵营。洋务派与维新派都主张变革,但洋务派要保存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而维新派则要改变君主专制制度,要学习西方的“法度政令”。光绪实际上是倾向洋务派的,他支持变法,是想借“变法”改变有位无权的傀儡处境,因而对维新派的许多主张虚与委蛇,实际推行的是洋务派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可能超越他的封建帝王地位  相似文献   

9.
“戊戌政变”探秘□雷是之“戊戌政变”失败是因袁世凯告密,还是康有为伪造光绪密诏“急功近利”,现今又有新解。1898年9月13日(变法第93天),距政变发生还有10天,光绪皇帝的一道《密诏》偷偷传出紫禁城。当时,除了军机章京杨锐,没有人知道《密诏》的内...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梁启超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但是,百日维新期间变法法令最大的缺陷却是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对此,人们大多将其原因归结为光绪帝不愿使自己的权力受到限制;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方面,最主要的还在于康有为变法思想、策略的变化:即由倡导民权变法演变为君权变法。1888年12月10日,康有为利用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第一次上书光绪,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上书由国子监祭酒盛昱转交翁同騄,恳请代递,遭拒绝,康有为十分沮丧,“虎豹狰狞守九关,帝阍沉沉叫不…  相似文献   

11.
戊戌政变发生之前,光绪皇帝曾颁布两道“密诏”。(七月)三十日,光绪密诏康有为等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八月初二,又第二次密诏康有为,命他赴上海督办官报,要迅速出外,“不可迟延”,“爱惜身体,善自调摄,将来更效驰驱,共建大业”。 光绪皇帝的这两道“密诏”是经康有为的大力宣扬,才为人们所知晓,并为后来某些史家深信不疑。据《康南海墨迹》记载,第一道“密诏”全文:“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特谕。”第二道“密  相似文献   

12.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刺激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变法图强成为时代的呼声。但是,1898年学习西方现代文明制度的戊戌变法运动却被慈禧太后镇压,以失败而告终。清政府的实权人物慈禧太后之所以镇压戊戌变法,并不是因为慈禧太后是反对改革的顽固派。如果这么认为就把清廷内部的权力斗争问题与改革问题混淆在一起了,实际上慈禧太后是支持变法的。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同意,戊戌变法是不可能开展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涉及到政见的不同,主要是对政权的争夺。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曾12次赴颐和园向慈禧请训。慈禧太后除…  相似文献   

13.
简要阐述了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公车上书”的经过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论述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总结了这场历史悲剧深刻的教训,变法虽然失败,但其精神永留人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一篇对历史人物——光绪皇帝论评的力作。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材料的分析研究,充分肯定了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中对“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政治主张的支持和赞同,肯定了光绪皇帝在维新变法中坚定、果放的态度,认为他不愧为一个“爱国之君”,并对历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光绪是戊戌变法中站在前台的重要人物。时至今日对光绪的评价各不相同。光绪睁眼看世界,顺应时代潮流,设计近代化的蓝图,堪称中国第一流的改革者。尽管百日维新失败了,但光绪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6.
戊戌变法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从开始到失败仅持续了103天,因此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今北京大学)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废止。戊戌变法失败之快,结局之惨,可谓历史仅见。变法者与生俱来的悲剧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张荫桓虽由捐纳出身,却凭借其过人的才干在官场中步步高升,由驻外使节而成为朝廷重臣,并受到光绪皇帝的信赖。他利用自己的西学知识影响光绪,促使其倾向变法,并向其推荐了康有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维新派的重要密谋。维新运动高涨之际,他频繁地被光绪召见,协助其进行改革决策,并积极地推行新政,对变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免遭物议,张荫桓策划新政总是居于幕后,但还是未能逃避杀身之祸,成为因变法而被处死的级别最高的官员。  相似文献   

18.
光绪皇帝虽没有实权,但他也是清政权的正式代表者,同时又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一定限度的支持者,没有他的参与,就没有百日维新。那么能不能因此就断定他是与顽固派、洋务派毫不相同的纯属维新派的皇帝呢?不能。史实证明,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所实行的,在形式上看来是维新派的主张,实际上是却是洋务派的路线。  相似文献   

19.
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后,康梁维新派通过光绪皇帝接连下了几道“废八股、废书院、提倡西学、提倡上书言事及各种实业”的诏书,实行变法维新。但是,到了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皇帝,缉捕维新派人士。于是,一场波及乌镇的“百日维新”,就这样夭折了。这一年,人称“三小姊”的茅盾的三祖母沈恩敏已经二十五岁。也就在这一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具有进步历史意义的戊戌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制定和宣传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取得了封建统治阶级中开明人物光绪皇帝的支持,在政治斗争中与帝党合作,力图经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政治改革,实现“中国自强之计”,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创造有利的条件。维新派所提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理论、纲领和政策,部分地体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的诏谕中。其中主要的核心部分涉及了政治体制改革部分。 政治体制,就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用以统治(或领导)该社会的全部政治设施和政治法律规范所组成的,以政治权力为主要标志的政治统治体系,它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外在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