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一种传播。文化意象是民族文化和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做好文化意象的翻译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包含了众多的文化意象。对诗歌对外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翻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文化意象的准确翻译和文化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2.
张春巧 《海外英语》2012,(4):166-167
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华名族极为宝贵的财富,本着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目的,大量的中国诗歌被译为其它语言,被植入外国文化的土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异国他乡的语言文化语境中获得了更多的读者。而如何处理诗歌翻译中的意象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该文就从诗歌翻译的意象处理入手,结合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诗歌翻译中意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素娟 《考试周刊》2009,(44):36-37
翻译既是语言的交换,又是文化交流。诗歌中的文化意象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粹,它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诗歌中文化意象的传递是一直翻译中的难题。本文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了文化意象在诗歌中的翻译,并提出了相应科学合理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诗歌审美的主体.在诗歌翻译中如何再现诗歌的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具体诗歌意象的翻译来诠释诗歌意象的翻译过程本身是译者对原诗歌意象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因为译者个人的审美趣味深刻地影响着译者每一次的审美体验中意象世界的生成.译者这种审美趣味,必然受到反映其时代、民族、文化教养、文化传统、习俗的社会审美趣味的影响.译者作为审美主体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其审美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译者审美趣味对诗歌创造性翻译有其积极的意义,体现了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个人审美情趣和意象翻译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鸟类在古诗词曲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用以表达诗人的喜乐哀愁。它们寓含丰富的文化,译者翻译时需放在文化语境里考虑。文章从文化角度探讨了鸟类文化意象诗歌的翻译方法,以向译语读者展现鸟类诗歌特殊的韵味,是古诗词跨文化翻译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人们往往通过诗歌来抒情,言志。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是意象和韵律的处理。但在翻译时,读者是否能够顺利的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怎么进行诗歌翻译。诗歌翻译与别的文学体裁不同处是,诗歌不仅仅讲究内涵更多的是诗歌的韵律、诗歌中的各种修辞以及意象的如何处理。本文从诗歌意象、诗歌内涵、以及诗歌的修辞等方面入手来谈谈诗歌翻译的相关策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对于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意象与动态顺应论的内涵来看,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与动态顺应论高度契合。在结合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翻译实例,探讨了动态顺应在菊花意象翻译中的应用。研究指出译者在翻译菊花文化所表达的隐逸与道德象征意义时为顺应目的语的语言和环境,将原文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意象为诗歌美的重要体现形式,以庞德意象主义理论为依据,并以其中国古典诗歌译文作品为实例,通过对其意象传递的手法的分析后发现:诗歌翻译重在意象传递。  相似文献   

9.
意象在汉语诗歌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定义意象,分析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流逝提出,有效传达意象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诗歌翻译是透视异域风土人情、加强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但诗词的格律、比喻、文化意象等独有的表现手法使得译诗成为一门艰难的艺术。本文在分析诗歌翻译中存在的难题的基础上,从形式、意象等不同方面提出相应的补偿策略,以求翻译之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在诗歌翻译中,隐喻的翻译尤为重要。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两种语言中隐喻的使用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本文从本体、喻体关系角度和中英意象对应角度对隐喻进行分类,并提出对应的四种翻译方法:保留原隐喻、转隐喻为明喻、替换原隐喻和阐释隐喻。  相似文献   

12.
诗歌意象的认知概念化解读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隐喻性的写作,意象是诗歌语言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意义的生成与理解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对诗歌意象的认知概念的运作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意象翻译该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灿灿 《文教资料》2008,(11):36-37,56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而对于英汉诗歌翻译来说,它的最大障碍在于意象的传达.只有借助于有效的理解和转化手段,诗歌在翻译后才能在异种文化背景下保持完整的意象.本文从诗歌意象的几种常见类型入手,对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意象进行比较,展现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整体意象:诗歌翻译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翻译实践中,诗歌的意象应涵盖个体意象和整体意象,诗歌翻译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个体意象和整体意象之间的关系。正反例证表明,理想的诗歌翻译既要重视源语中个体意象的有效转换,更取决于源语整体意象的成功重构和再现。  相似文献   

15.
王筱 《文教资料》2012,(31):36-38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在博厄斯语言学、人类文化语义学、人类语言文化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意象作为其研究的重点。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唐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耐人寻味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本文分析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唐诗意象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对意象的解读是诗歌审美的关键,也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诗歌翻译关键在于原诗中的意象能否在译文中再现。意象是物我双向交流的产物,而原作者之意是意象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诗歌翻译是透视异域风土人情、加强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但诗词的格律、比喻、文化意象等独有的表现手法使得译诗成为一门艰难的艺术.本文在分析诗歌翻译中存在的难题的基础上,从形式、意象等不同方面提出相应的补偿策略,以求翻译之传情达意.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然而意象的处理却是翻译中一大棘手难题。同时,意象是在文化环境下生成的一种文化符号,它的转换依赖于它所存在的文化语境,特定文化语境下的意象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含义。于是,文化语境的制约作用使得文字符号的转换变为文化符号的转换。作者以文化语境为基点,从习语、诗歌、商标三个方面探讨翻译中意象转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旨在说明意象转换需要重视文化语境的参与,这样才能确保源语中意象的传递真实完整。  相似文献   

19.
王颖 《双语学习》2007,(12M):172-173
本文试从可译性的角度来探讨诗歌翻译中静态意象的处理方法。通过讨论诗歌翻译的两种翻译观指出诗难译但不至于不可译。可通过归化、保留静态意象信息的模糊化等方法来解决诗歌翻译中语言和文化的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宋庆福 《海外英语》2012,(14):165-167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创造性叛逆在诗歌翻译中体现尤为明显。该文从译者主体性出发,拟从四个方面比较和评述诗歌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运用:"归化"、"异化"、文化误释以及意象传递等。最后分析得出由于文学翻译中存在创造性叛逆,诗歌是可翻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