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人格分析理论,对《简·爱》的主人公的三重人格进行分析。从自我,本我,超我三个方面揭示出简.爱性格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与罗切斯特爱情的发展。其中,本我的载体是疯女人伯莎,自我则是简.爱本人,超我的形象则是上帝。  相似文献   

2.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宗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洛蒂·勃朗特的宗教观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反基督教的,本文通过对《简·爱》的分析,论证了夏洛蒂的宗教观并非是反基督教的,其实质是一种新教思想,同时又夹杂着矛盾因素。  相似文献   

3.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坚强、自尊、独立,富有反抗和勇气,是世界众多文学作品中一个光辉永恒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心理结构理论来解读简.爱复杂而典型的性格,以进一步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许多读者在理解简·爱的独特个性时,往往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人物:海伦·彭斯和伯莎·梅森.文章通过分析她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以及和简·爱的相互关系,指出伯莎·梅森、简·爱、海伦·彭斯分别作为同-人物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而存在.海伦?彭斯是超我的化身;伯莎·梅森作为本我,代简行动,是简的心理障碍的外化.  相似文献   

5.
《简·爱》浸透着夏洛蒂对《圣经》基督精神的深层理解,处处蕴含着宗教情结,通过分析《简·爱》中《圣经》对其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包括对《圣经》词句的直接引用和不同角色对宗教及其精神的间接阐述,来揭示《简.爱》这部跨世巨作如何对基督精神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6.
对简·爱性格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出版以来,读者们一直被主人公简的性格魅力所打动。当女主人公简·爱从工人阶级升入中产阶级时,她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内心追求平等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为了摆脱这种顽固的宗教意识以及等级偏见,她与周围的这些代表人物作着不懈的抗争,形成了她独特的性格特点——自尊、自立、自强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7.
《藻海无边》是英国当代女作家简.里斯的一部杰出作品。小说基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重塑了被罗切斯特幽禁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安托瓦内特)。本文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理论,解析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人格结构,理解简.里斯颠覆经典的真正的意图。"疯癫"与"正常"在《藻海无边》当中界限分明。安托瓦内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制约,凸显出原有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简·爱的成长过程中,她遭受了来自社会的许多偏见和虐待。但同时她的女性的觉悟也逐渐得到了培养(发展)。她开始为追求自由、独立、平等和幸福而抗争、奋斗。为了在不利的环境下争取到这一切,她的反抗精神也逐渐形成,且变得越来越强烈。因此反抗精神是简·爱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也正是反抗精神使简·爱在世界文学作品中成为经久不衰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夏洛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简·爱>和基督教<圣经>紧密相联.简·爱的宗教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上帝的召唤下,从人性对神性的盲目到人性和神性的融合,简爱的宗教意识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功取决于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就是说,简·爱的形象决定了这部书的艺术成就,她的性格发展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成为故事展开的契机.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性格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形成原因进行探讨,以期较全面系统地领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并进而准确地把握简·爱形象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