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聪颖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103-106
论文主要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入手.从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定位、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新途径等方面研究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为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研究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分析进行阐述说明。当前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当紧抓,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创新发展,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创建汉语言的应用型课程内容,紧抓人才培养的发展,从而为高校汉语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全新的发展视野。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和"地方性"的有机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转变课程设置理念,课程体系与其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满足不同行业应用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以应用求生存;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构建地方性课程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已成为地方高校实现汉语言文学学科应用性转型的应有之义和常规选择。本文结合安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情况,试图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及模式作出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发展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用性有着显著的提升。结合汉语言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前提下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思路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只有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才能够充分的培养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现阶段如何在文化创新的视角下开辟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对培养汉语言文学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然后从教学培养思路、实践培养思路以及理论研究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当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本科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了。传统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课程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环节的强化等四个方面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就业方面存在许多劣势,探讨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玉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近三年的就业状况入手,研究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四个方面分析造成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市场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取向,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设定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计划,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创新实践性教育模式,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满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要求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而河南地方高师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虽有反应但相对滞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顺应时代呼声: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培养方向综合化、专业化;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模式;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技能;搞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教育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个案,对其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并分析认为,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施行、专业能级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应对市场的人才需求转型等是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