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左翼文学有两个传统:上海传统和延安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延安传统最终确立了自己的文化霸权,并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想象基础的无产阶级美学范式。“后文革时代”,中国重返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左翼文学陷于沉寂。不过,中国的市场意识形态在催生了一个世俗化社会之后,也带来了反向的文化实践,新左翼文学的兴起就是这种反向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新左翼文学继承的是上海传统,延安传统被搁置于文化视野之外。左翼文学的再次“兴起”折射出当下中国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文化斗争,同时也是前期社会主义的政治想象在后革命中国的历史性复兴,呈现了一个被“大国崛起”时代有意忽视的“另类”现代性叙事。  相似文献   

2.
1928年,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发生了革命文学论争,这场论争给双方乃至整个左翼文艺界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但“异中求同”使双方实现了“人和”。使左翼文艺界内部的原动力被激活,使左翼文艺界实现了“优胜劣汰”,使进步知识界明确、认同了无产阶级文艺和文化的存在合理性,进而为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相应的舆论准备。  相似文献   

3.
“左翼文学本身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是没法用一个人、一种倾向、一种理论对它做出一个确定无疑的界定的文学。”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是由多种成分和力量汇合而成的文学运动,从“革命文学”的倡导到“两个口号”的论争,始终激荡着内在的差异与张力。因此,我们不论是对左翼文学做出一种批判还是对左翼文学做出一种肯定,都必须在差异当中来思考左翼文学,而不应该笼统地用固定的观念去综合。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20世纪40年代左翼文艺界眼中的“都市文学”为对象,讨论左翼文艺与城市通俗小说之间牵涉到的复杂情况。此时,所谓的“都市文学”与以农村为中心的解放区通俗小说相比,显然具有不同性质。论文主要通过堪称“小市民小说”的《虾球传》,探讨在40年代后期“一体化”的文学实践过程中,左翼文艺对“都市文学”的态度和他们所设想的“都市文学”的理想以及评价尺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革命-左翼文学”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强化了重视政治功利性和目的性等诸多特征。左翼文学和延安文学时期形成的创作功利观,影响了现代至当代几十年的文学发展,知识分子逐渐被边缘化。从“五四”新文学到当代文学“一体化”的实现过程是一个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的“纯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1928年以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中国文坛逐渐盛行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左翼文学界强调“文艺宣传论”,基本上实现了对左翼文学本质的界定,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泛化。  相似文献   

7.
京、海两派文学在对“五四”精神反叛的同时又或多或少的共显着“五四”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社会现代性的投影。在30年代,以左翼文学为主潮的文学领域里,京、海两派体现出时自由、理性索尚的个性主义的文学道路的选择,同时共有对“人”的重视的人道主义情怀。在时都市文明的体认和描述及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中,海派倾向于社会现代性,而京派则更倾向于审美现代性。就此,在对京派与海派文学现代性的分析中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性在中国文学领域呈现的“共时态”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左翼作家奔赴延安,把左翼文学也传播到延安。周扬、丁玲、周立波等在延安的文学活动承续了左翼文学精神,延安流动着左翼文学的血脉。但由于左翼文学本身存在着的许多"非革命"的因素、左翼文学时代背景的差异以及周扬等理论家赋予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革命文学的合法性地位等原因,左翼文学在延安遭到改写,延安意识形态改写了左翼文学的启蒙意识、自由主义、个性主义、颓废色彩等精神意识,改写了左翼文学的文学主题与人物形象等文学要素。左翼文学在延安发生转型与重塑,逐渐融化为延安文学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9.
晚清以来中国近代政治的腐败,致使文学不得不对政治进行某种“过度补偿”。在这种“补偿”过程中,文学把自身当成一种宣传的工具,而遵循“大众传播”的话语规则:为了扩大宣传的实际效果——扩大受众面——于是以所谓“大众语”来替代知识分子具有先锋性的话语形式“白话文”。以所谓的“民族形式”来取代西方的文学形式“fiction”等。但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文学自身的扭曲、变形,使其成为“非文学”甚至“反文学”。同时,这种对“民间”的想象,还建构起了一个左翼文学的鸟托邦,从而使得一切非文学、反文学的东西,都得以合法化、主流化、权力化了。“工人文学”是中国文学中文学水平最低的一种,但它上有左翼文学的话语资源,下有改革文学、现实主义冲击波等的变相继承。今日虽已边缘化,仍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以对“工人文学”的研究木曷橥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退行”过程。  相似文献   

10.
陆咏梅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3):41-42,97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又使30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美学风格发生变化,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F0002-F0002
议题:1、左翼文学与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历史考察左翼与上海北伐战争与土地革命阶级话语与民族话语社会苦难与自然灾害左翼与巴金、左翼与现代派左翼与抗战日本背景普实克的中国左翼文学观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对其后几十年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许多重要现象、命题都可以从左翼文学那里找寻到历史印痕.左翼文学精神是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它的社会批判意识及其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关注,使其充满一种浪漫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独特品格.左翼文学本身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左翼文学在进入40年代初期以后,其精髓就被逐渐消解,在此后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消解或流变对当时的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了周作人对以鲁迅为代表的20世纪30三代“左翼”文学的批判。周作人以他自己的“言志”的文学、“性灵文学”、“自我表现”理论为尺度,对“左翼”文展开了尖锐激烈的批评。他把当时宣传革命思想、反映革命要求的文学视为“载道文学”。尤其对“左翼”文学所表现的阶级功利主义给予抨击.强调文学的诚与达。尽管周作人对“左翼”的立场和态度.从总体上讲是偏激的,但就文学本身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其合理性因素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兴起。郁达夫作为当时享誉中国文坛的知名作家,不仅在社会活动方面与左联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其文学思想、创作实践也呈现出明显的左翼文学特征,可以说,郁达夫在当时是一个具有浓郁的左翼倾向的作家。他真诚地接受了代表时代潮流的左翼文学的影响,努力从各个方面突破自我,表现“生的苦闷”和时代苦闷,成为忠实的“时代表现者”。同时,由于个人的文化心态的制约,郁达夫并非纯粹的左翼,其文学创作又呈现出多元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左翼文学的研究呈现出客观化、理性化的特点,出现了一批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新世纪以来,"新左翼文学"思潮兴起,对它的研究因其当下性、时代感强而备受关注,但也存在不少分歧,主要表现在中国目前有没有新左翼文学、新左翼文学的外延与内涵、底层文学与新左翼文学的关系等三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左翼文学命名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因为其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标准为首要。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存在两种“元话语”,启蒙“元话语”和不断革命“元话语”,后者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核心。赵树理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他的乡村关怀不会随着“元话语”的变化发生改变,从启蒙到不断革命,赵树理文学一直以乡村伦理和农民利益为中心,为当代文学树立了一个“主体性”意义的标准。作家不应该屈服于某种权力话语,今天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应该吸收各种“元话语”的优秀部分形成赵树理式的东方化叙事。  相似文献   

18.
左翼文学是研究无产阶级文学特性的经典文本,它所潜藏的指导民众的精英情怀,在精神气质、思维特征乃至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启蒙情结。这是20世纪中国文学对“参西法以救中国”,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的文化政治的再度阐释。  相似文献   

19.
中国跨入20世纪,虽然不久便建立了民国,但内忧外患仍有增无已。在瞬息万变的环境里,文学如何自处,越来越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时代宠儿”的左翼作家,坚持文学必须是宣传,是武器,是“留声机”,是“齿轮和螺丝钉”。反之,即被视为游戏主义、艺术至上主义、自由主义追而打之。后者也确有疏离时代、厌弃政治、漠视现实的种种表现而授人以柄。幸而左翼在1930年代只是文坛的一派,还不具备“武器的批判”的能耐,因此,被批判者仍可继续通过他们所掌握的报刊我行我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作为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审美文化现象的左翼文学,具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巨大的阐释空间.在新世纪左翼文学研究成果中,方维保<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以开阔的学术视野、独立的文学立场、高远的理论识见、建构阐释模式的创新意识,以及独到的文本细察能力,对左翼文学的精神传统进行了考辨,充分彰显了左翼文学研究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广义的左翼文学观在研究视角与理论限度方面亦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