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青年教师》2012,(2):27-30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相似文献   

2.
原作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相似文献   

3.
原作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改写以前,有一个人叫秋,他从小就喜欢下棋,也十分用功。斗转星移,秋长大成名了,成了一位棋师,别人都很崇拜秋,便叫他"弈秋"。有一天,有两个人慕名而来,想拜弈秋  相似文献   

4.
原中学语文课本有《学弈》一课,讲的是有两人跟弈秋学弈,一人专心致志,一人形似听而神未听,其结果自然是后者“虽与之俱学,弗之若矣”(不如前者学的好)。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批评后一学弈的不专心致志,说明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有所收获。但我认为,仅仅指责后一学弈者,实不公允,弈秋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弈秋诲弈     
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彝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相似文献   

6.
(一)弈秋①,通国②之善弈者也。使③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④中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⑤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注释】①弈秋:一个名秋的下棋人。弈,下棋。秋,人名。②通国:全国。③使:如果让。④缴(zh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在学习上也提倡专心致志,集中注意。他在《孟子·告子上》篇中记述:“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说,两个学生同时跟弈秋学下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结果学得好;一个学生看来在听讲,其实却想着引弓射鸿鸟,学习效果就差。这并不是后者的智能不及前者,而是由于他不专心致志。古代哲学家、教育家荀子说:“心枝则无知,顷则不精,贰则疑…  相似文献   

8.
注意与学习     
古时候有位秋先生,棋艺高超,天下闻名,人称“奕秋”。有两个人拜奕秋为师。在听课时,一个人专心致志,“唯奕秋之为听”。另一个人也像在听讲,但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授弓缴而射之”。结果,后者的成绩远不如前者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学习时必须专心致志、...  相似文献   

9.
学弈     
沈思彤 《辅导员》2014,(13):85-85
时间:春秋时期 地点:弈秋的府中 人物:弈秋、大徒弟阜南、二徒弟凌志、随从 第一幕 [阜南、凌志两兄弟来到弈秋府上,请求弈秋教他们下棋,弈秋见他们两人十分有诚意,便答应了] 弈秋:(指着桌上的一盘棋)这盘棋局,谁可解?  相似文献   

10.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一定事物加以审察的趋向性活动.人在注意时,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产生了优势兴奋中心,其余区域转为抑制状态.注意是我们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古人十分重视学习要集中注意力.孟轲曾留下一篇寓言,题为《学弈》,说有两个人向名棋手弈秋学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地学,把棋艺学到了手,另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徼而射之”,结果没学到棋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愈强烈,则感觉愈明确和愈清楚,因此,它的痕迹也就愈巩固地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注意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排除分散注意的因素,使学生专心学习.  相似文献   

11.
学弈     
正时间:春秋时期地点:弈秋的府中人物:弈秋、大徒弟阜南、二徒弟凌志随从第一幕【阜南、凌志两兄弟来到弈秋府上,请求弈秋教他们下棋,弈秋见他们两人十分有诚意,便答应了】弈秋:(指着桌上的一盘棋)这盘棋局,谁可解?【两个徒弟看了看,都摇了摇头,有些沮丧。】弈秋:(微笑)不会才要学,若你们用心学习,棋艺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阜南:(十分恭敬)弟子谨遵师父之意。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人名称谓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直称姓名、称字号、称谥号、称封号、称官爵名、称斋室名、称籍贯等。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特殊称谓。1.职业 人名这种形式多用于古时被认为身份低贱的人,如乐师、演员、工匠、厨师等。"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韩愈《师说》),其中的"师襄"就是叫襄的乐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其中的"弈秋"就是叫秋的棋手。  相似文献   

13.
孟子有一段话:“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大意是说,下棋是一种小的技艺,不专心致  相似文献   

14.
创生课堂     
有一篇课文《学弈》,讲一名叫“弈秋”的老师教两个学生下棋,第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授,第二个学生在学的时候却一味想着用弓箭去射天上的鸟,而老师未加阻止。结果第一个学生的棋艺大进,而第二个学生却相差甚远。课文的最后提出了学习应该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之论。这篇课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二册《弈喻》:“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该句“护前”一词,课本注云:“回护以前的失误。《三国志·朱桓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见课本第286页注释(?))课本注释虽有《辞海》等辞书作依据,然我以为此注失当。释训词义,关键在于能通文意。按课本对“护前”的释义看,验之于文意难通。纵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有一种基于历史感的时间意识 ,春秋二季最能使人感受到时间的变化。秋来成为悲秋情绪 ,春至则为伤春情绪 ,但不论伤春也好 ,悲秋也罢 ,它们在内在情感上却是相通的 ,此时的“春”“秋”已非自然之春秋 ,而是人抒发悲情的对应物 ,是人生之“春” ,“秋” ,心理之“春”、“秋”了。  相似文献   

17.
近来,常与人论及学习成败与性格的关系。笔者认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学习的成败,极端者可因之学有成就或完全失败。有的人学习数年如一日地脚踏实地,有的人却时起时落。古时候就有这类的例子。弈秋教二人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随时以为天上有鸿雁要来了,想拿弓箭去射。  相似文献   

18.
<正>文言文、古典诗词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让学生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理解内容、感悟情感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总结了文言文翻译五字诀,诸位老师在教学中不妨一试。一、连——弄懂每个字的意思,再把它们连接起来其实,此法是解释文言文、解释词语最常用的方法。"使弈秋诲二人弈"即"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之意。"孔君  相似文献   

19.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身子“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鼓起音翅“听瞿(qū)听瞿”是和阳台离别的歌韵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听听走近秋走近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毕国瑛  相似文献   

20.
我的好朋友邢天弈可是我们班有名的邋遢〔lāt〕大王。邢天弈的书包简直像个杂货摊,画片、小玩具、课外书……什么都往里塞。他的课本、作业本经常找不着。邢天弈的邋遢还表现在他的穿戴上。一次,他身上穿着一件短袖,外面居然套了一件鸭绒背心。老师奇怪地问他:“你是热还是冷啊?”他笑了笑说:“有点热。”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连老师也笑了。有一次,邢天弈到我家玩。我发现他一只脚穿着袜子,一只脚却光着,就问:“你怎么会一只脚穿袜子,一只脚没穿袜子?”他搔〔sāo〕搔头说:“一只袜子被我跑丢了。”我更奇怪了,袜子外面还穿着鞋,鞋没有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