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质量为M的木块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被水平飞来的质量为m的子弹击中并射穿,子弹射人前初速度为v,射出后的末速度为v/2,今使木块不固定放在光滑桌面上,子弹仍以同样的速度射人木块,设M/m=k,木块对子弹的阻力大小恒定,木块的长度不变,试讨论木块能否被击穿以及与k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题根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0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向木块,设木块没有被射穿且子弹受到的阻力F阻恒定,求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常常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及物理定理、定律的应用得到一些“普遍”适用的结论,也称“二级”结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这些结论的适用条件,常常会使学生在解题时出现错误的结果,现略举几例,供参考。1子弹射击木块问题“二级”结论:子弹射击木块问题,属于非弹性碰撞,射击后系统总动能减少,减少的总动能转化为系统的内能即发热,且Q=fs相,其中s相为射击过程中子弹与木块的相对位移。例1如图1所示,一木块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颗子弹以水平初速度v0向右射向木块,射穿木块后的速度为v0/2。设子弹质量为m,木块质量为M,…  相似文献   

4.
吴国富 《广东教育》2006,(10):36-36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击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的木块.木块长恒为l,质量为M,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不变,子弹穿过木块后木块获得动能为Ek,若木块或子弹的质量发生变化,但子弹仍穿过,则()  相似文献   

5.
问题1:如图1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0匀速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的左端,已知小物体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小物体和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系统产生的内能Q是多少?解析:当小物体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的左端时,小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F f=μmg.所以小物体相对地向右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F f m=μmg m=μg.当小物体的速度等于传送带的速度时,小物体和传送带相对静止,所用时间:t=v0a=v0μg,此时小物体相对地位移:s1=12at2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研究实际问题的物理模型既可以更概括、更简捷、更普遍地描述物理规律 ,又可以简捷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中 ,有很多题目是“子弹打击木块”模型的变形及其综合应用 .在分析和解答此类问题时 ,联想模型 ,通过类比和等效的方法 ,就能抓住问题的物理本质 ,使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子弹打击木块”的模型一般分为两类 ,具体分析如下 :一、第一类情况 :子弹打击木块未射穿图 1模型 1 如图 1所示 ,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质量为 m的子弹以速度 v0 水平射向木块 (设子弹在木块内受恒定阻力 ) .但没有射穿木块 .求木…  相似文献   

7.
[题目]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射入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中,如图1所示。子弹与木块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试求子弹射入木块中的深度。(设木块对子弹的摩擦阻力不变)  相似文献   

8.
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问题,是动力学中基本和典型的问题,下面作一些比较全面的分类讨论。设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传送带运动时的速率为v,传送带足够长。一、传送带水平:设物休初始在左端A1.传送带静止物体有初速度向右为v0,如图1,则物体向右作加速度为a=μg的匀减速运动。2.传送带顺时针转动①物体初速度为零;如图2,物体从A点先向右作加速度为a=μg匀加速运动,到某点C,速度达到v,再以速度v作匀速运动至右端B。②物体初速度向右为v0:如图3,如果v0=v,物体从A点一直以v0作匀速运动至右端。如果v0>v物体先从A点以初速度为v0加速…  相似文献   

9.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击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的木块,木块长恒为l,质量为M,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恒定不变,子弹穿过木块后木块获得动能为EK,若木块或子弹的质量发生变化,但子弹仍穿过,则()v0s lv2图2v0m M图1变化,但子弹仍穿过,则()A.M不变,m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变大.B.M不变,m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可能变大.C.m不变,M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变大.D.m不变,M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可能变大.解析:子弹穿过木块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设子弹穿过木块后速度为v1,木块获得速度为v2,木块发生的位移为s.对子弹运用动能定理得:-f(s l)=21mv12-12mv20.(1对木块运用动能定理得:fs=12Mv22.(2由(1)(2)两式解得:fl=21Mv20-12Mv12-12Mv22.(3作出子弹、木块v-t图,如图3所示:由v-t图易知:AB图线斜率大小表示子弹加速度大小a1=Mf;OC图线斜率大小表示木块图3vv0v1v2Ot0tCBA加速度大小a2=Mf;ABCO梯形“面积”大小表示木块长度l.当M不变,m变小,则a1变大即AB斜率变大,表示木块长度l的...  相似文献   

10.
由两个物理量确定的二次方程,通常运用判别式能方便而简捷地确定某个物理量的取值范围,并将取值范围的端点值视为该物理量的极值,但一些参考书将这种方法无条件地推广,以致在方法和结论上都出了问题,这类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有指出的必要。 [典型题目] 质量m=10克的子弹以v_0 =40O米/秒的速度水平射穿一固定木块,射穿后的速度v’=100米/秒。今将此木块(质量为M)改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要使上述子弹仍以水平速度v_0射穿这木块,求木块获  相似文献   

11.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水平光滑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且子弹与木块的相互作用时间t很短、子弹对木块的相对位移d很小的这类研究物体相对运动的问题,称为“冲击块类问题”,它是重要的力学综合模型之一,涉及到运动学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等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图象法解物理题往往会使解题变得巧妙而简单.下面举两例说明子弹打木块模型中如何应用图象法.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击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木块.木块长为L,质量为M,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不变,子弹穿过木块后木块获得的动能为Ek.若木块或子弹的质量发生变化,但子弹仍  相似文献   

13.
例1如图所示,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击中并穿过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厂恒定,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4.
例1如图所示,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击中并穿过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恒定,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速度v越大,木块获得的动能越大B.子弹速度v越小,木块获得的动能越大C.子弹速度m越大,木块获得的动能越大D.子弹速度m越小,木块获得的动能越大解析这是一道常见的子弹射击木块的问题,也是一道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如果用常规的方法,根据子弹和木块的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找出木块获得的动能和子弹质量m、速度v的关系,得到的关系式相当复杂,而且计算量很大。下面利用“图象法”求解:如图子1所弹示质量…  相似文献   

15.
题目如下图所示,一块足够长的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上自左向右放有序号为1,2,3,…,n的木块,所有木块的质量均为m,它们与木板问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开始时,木板静止不动,第1,2,3,…,n号木块分别以初速度v0,2v0,3v0,…,nv0同时运动,v0方向向右.设木板的质量与所有木块的总质量相等,最终所有木块与木板以共同的速度匀速前进,试求:  相似文献   

16.
一、“子弹打木块”模型例1 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另有一质量为m速度为v的子弹水平打中木块,并最终停留在木块内,子弹打入的深度为s,设子弹打入木块时与木块间相互作用的摩擦阻力恒定,求该过程产生的热量. 析与解:本题常常称为“子弹打木块”模型.如图1所示,设子弹与木块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得: mv=(M m)v' ①  相似文献   

17.
例1.质量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_0射入固定于水平面上的质量M的木块,未射穿,子弹嵌入深度为l_0该子弹仍以v_0。射入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该木块,求子弹嵌入木块深度l,设两次摩擦生热全被子弹吸收,第一次当木块固定时子弹温升△t_0,求第二次子弹温升△t。  相似文献   

18.
【“子弹打木块”模型】如图1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静止着质量为m0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初速为v0的子弹水平击中木块,陷入深度为d,所受平均阻力为F.由于水平面光滑,系统动量守恒(以子弹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mv0=(m+m0)v,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中第5题为: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静止,如图1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的子弹自左方水平射穿此木块,穿透前后子弹的速度分别为V_0和V,求木块能摆到的最大高度.(设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很短,可不计)  相似文献   

20.
一、比较子弹射入的深度与木块滑行距离的大小例1质量为M的木块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为m、速度为v0的子弹水平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恒定,若子弹在木块中刚好“停”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为s,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d,试比较d与s的大小.解析子弹在穿入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和木块受同样大小而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子弹做匀减速运动,木块做匀加速运动,子弹没有穿出,它们最终达到共同速度v1,其v-t图像如图1所示,则①为子弹运动的v-t图像,②为木块运动的v-t图像,③为子弹与木块共同运动的v-t图像,而阴影Ⅰ的“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